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8篇 |
免费 | 291篇 |
国内免费 | 82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85篇 |
废物处理 | 21篇 |
环保管理 | 171篇 |
综合类 | 1751篇 |
基础理论 | 285篇 |
污染及防治 | 96篇 |
评价与监测 | 83篇 |
社会与环境 | 156篇 |
灾害及防治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109篇 |
2021年 | 122篇 |
2020年 | 135篇 |
2019年 | 113篇 |
2018年 | 112篇 |
2017年 | 115篇 |
2016年 | 106篇 |
2015年 | 124篇 |
2014年 | 119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176篇 |
2011年 | 204篇 |
2010年 | 181篇 |
2009年 | 200篇 |
2008年 | 182篇 |
2007年 | 170篇 |
2006年 | 160篇 |
2005年 | 108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猪场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的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在常温(13~20℃)、不调节pH的条件下,采用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低C/N(2左右)猪场废水,考察了反硝化与亚硝化过程,并以经过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的猪场废水为进水,分析了厌氧氨氧化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低C/N猪场废水,可以达到去除部分COD、部分脱氮、控制出水氨氮和亚硝态氮浓度之比在1∶1左右、pH在7.5~8.0左右的目的,为厌氧氨氧化创造了进水条件,全程COD和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3%和49.1%;经过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的猪场废水,其厌氧氨氧化脱氮效果稳定,氨氮、亚硝态氮、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8%、99.3%、84.1%. 相似文献
42.
3,4-二氯苯胺与取代芳烃联合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细菌生长抑制实验测定了取代芳烃及其混合物对长江水中混合细菌的急性毒性,得到17种单一化合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22组混合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mix).采用毒性单位法和混合毒性指数法对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定性评价,3,4-二氯苯胺与胺类化合物的联合效应以简单相加或部分相加作用为主,而3,4-二氯苯胺与酚类化合物的联合效应则多表现为协同作用.以化合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lgP)和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为结构描述符,分别建立了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所得模型对极性麻醉型化合物和反应性化合物的毒性都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不仅能预测3,4-二氯苯胺与取代芳烃不同配比的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也能预测三元和四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 相似文献
43.
闽江河口芦苇潮汐湿地甲烷通量及主要影响因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2007年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仪法对闽江河口区最大的鳝鱼滩芦苇湿地和入侵种互花米草斑块涨潮前、涨落潮过程及落潮后甲烷通量季节动态进行了原位测定,并利用室内培养-气相色谱仪法测定了芦苇湿地不同土层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结果表明,鳝鱼滩芦苇湿地全年均属于大气甲烷的排放源,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涨潮前、涨落潮过程和落潮后甲烷通量大小并无一致的规律,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5.13、5.06和4.74 mg·m-2·h-1,差异不显著,其中涨落潮过程排放到潮水和大气环境的甲烷通量分别为2.98和2.08 mg·m-2·h-1.互花米草入侵斑块年均甲烷排放通量(11.02mg·m-2·h-1)明显高于芦苇湿地年均甲烷排放通量(4.98mg·m-2·h-1),互花米草入侵明显增加了闽江河口区湿地的甲烷排放通量.芦苇湿地0~40 cm土壤中甲烷产生潜力范围为0.029~0.123μg·g-1·d-1,0~5 cm土层的甲烷产生潜力最大,且与其它土层差异显著(P<0.05).气温、土壤温度和地上生物量对芦苇湿地甲烷排放影响显著(P<0.05),落潮后芦苇湿地甲烷排放通量与盐度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4.
低碳氮比猪场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针对低碳氮比猪场废水传统脱氮法碳源不足的问题,采用SBBR反应器进行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脱氮.实验表明,短程硝化反硝化预处理可为厌氧氨氧化创造良好的进水条件;经预处理的猪场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效果显著,氨氮、亚硝态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8%、 99.3%、 84.1%,废水中残留有机物未对厌氧氨氧化效果产生明显影响,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平均变化量之比为 1∶1.21∶0.24.色质联用分析结果显示,猪场废水中有机物成分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前后未发生明显变化,主要化合物为酯类和烷烃类物质;特殊功能菌种检测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的微生物系统是一个厌氧氨氧化菌与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共存的系统,厌氧氨氧化菌是该系统主要脱氮功能菌. 相似文献
45.
Fenton氧化破解剩余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Fenton试剂的强氧化性破解剩余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EPS),通过释放出的多聚糖、蛋白质浓度以及SCOD的变化表征EPS的破解程度,旨在找出Fenton氧化破解EPS的适宜反应条件.结果表明,pH = 2.5,反应时间90 min,H2O2/Fe2+(质量比)= 8∶1,温度65~70℃为适宜反应条件.该条件下经Fenton氧化,污泥上清液中的SCOD、多聚糖和蛋白质浓度分别由45.88、 10.96和11.99 mg·L-1增加到684.93、 382.17和302.62 mg·L-1;污泥颗粒平均粒径和中值粒径分别由供试污泥的838.89 μm和859.20 μm减小到137.22 μm和148.69 μm.Fenton氧化可以有效破解污泥中的EPS,提高污泥的无机化程度,有利于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46.
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在三峡库区林农复合小流域模拟效果评定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应用连续农业非点源污染AnnAGNPS模型(Annualize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Model)模拟三峡库区林农复合小流域的径流、泥沙和营养物输出,以2003年和2004年的小流域观测数据对模型分别进行校准和验证,并以统计参量决定系数(R2)、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和相对误差(VE)对模拟结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径流量模型模拟结果误差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模型校准期模拟值VE值为5.0%(R2=0.93,p<0.05),验证期内模型VE值为6.7%(R2=0.90,p<0.05);与径流模拟比较,泥沙模拟结果精度较低,校准期内模型VE值为15.1%(R2=0.63,p<0.05),验证期内模型VE值为26.7%(R2=0.59,p<0.05);次降水较小,产生径流和泥沙较少时,模型模拟值则偏高,反之则偏低.氮输出模拟决定系数R2值0.68(p<0.05),略高于磷输出模拟决定系数(R2=0.65,p<0.05).模型对径流输出的模拟精度高于对泥沙和营养物的输出模拟.在三峡库区农林复合小流域应用AnnAGNPS模型模拟农业非点源污染输出满足流域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47.
深圳市清水河垃圾焚烧厂周围地区优势植物的汞污染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研究垃圾焚烧厂对周围植物的汞污染状况,分析了深圳市清水河垃圾焚烧厂周围优势植物茎叶以及土壤的总汞浓度.结果表明,该垃圾焚烧厂周围的优势植物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汞污染,叶总汞浓度为0.0309~0.2467 mg.kg-1,平均值为0.0948 mg.kg-1,所选择的6种优势植物叶总汞的浓度:台湾相思豺皮樟马占相思大叶相思木荷梅叶冬青;茎总汞浓度为0.0074~0.1196 mg.kg-1,平均值为0.0417 mg.kg-1.同种植物茎叶总汞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植物茎叶的总汞浓度与土壤总汞浓度并无显著相关性;在该垃圾焚烧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距污染源的距离和地形差异共同对烟气扩散浓度产生影响,而植物茎叶总汞浓度变化则与烟气扩散浓度的空间分异格局基本吻合.上述结果充分证明,本研究区内烟气-叶的交互作用在植物与环境的汞交换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8.
全程高温好氧堆肥快速降解城市生活垃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提高堆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MSW)的速率和质量,设计了一种外加热源的全程高温好氧堆肥工艺.实验以全程高温好氧堆肥和传统好氧堆肥两种方法对MSW进行了60d的堆肥处理.同时,监测了堆肥的pH和温度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以C/N、种子发芽率(GI)、可溶性有机碳(DOC)、比好氧速率(SOUR)和脱氢酶(DH-ase)活性为指标评价了堆肥的腐熟度和质量.结果表明,全程高温堆肥法和传统堆肥法的堆肥周期分别为16d和28d,两种方法得到的产品其pH值均在7左右.在第31d将全程高温堆肥产品置于30℃恒温箱时,其理化性质没有出现明显波动,说明其堆肥产品性质稳定.因此,全程高温好氧堆肥法能明显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堆肥质量,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9.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一种新型的监测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包括含氧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监测系统被研制,即将超低温冷阱捕集-热解析装置与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其分析方法是大气样品经除水、除O3后以60 mL·min-1的流速通过温度为-150℃的超低温冷阱捕集5min,然后样品在110℃下解析后进入GC-FID/MS系统进行分析,时间分辨率为1h.系统使用混和标气进行标定.目标化合物定量曲线的R2值为0.9137~0.9998,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将系统与相关商业化的VOC在线监测仪器进行比对,对于相同目标化合物进行分析,其相关系数r在0.7412~0.9620之间. 相似文献
50.
嗜热菌株AT07-1的分离鉴定及其在污泥溶解预处理厌氧发酵产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湖南大学花园土壤中采集样品,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和纯化适于污泥溶解的典型嗜热菌菌株,从中选出一株高效菌进行形态观察,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的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呈细杆状,产芽孢,为好氧或兼性需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65℃,最适生长pH值为6.8~7.5.通过16SrDNA碱基测序和对比证实,该菌株是目前尚未报道过的一株嗜热菌,GenBank中注册命名为Bacillus thermophilic bacteria AT071(注册号:FJ231108).同时,将其纯种菌用于嗜热酶溶解(solubilization by thermophilic enzyme,S-TE)污泥稳定化处理,接种该嗜热菌可促进污泥中悬浮固体的溶解,2.5d时接种试验挥发性悬浮固体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VSS)溶解率达到59.41%,比不接种试验同期提高了25.58%,达到了EPA规定的污泥稳定化要求.进一步对经AT071预处理的污泥厌氧产氢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接种处理后污泥发酵产氢效果良好,高出未接种处理(65℃热处理)污泥26.4%,发酵气体中只含有H2和CO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