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6篇
  免费   1304篇
  国内免费   3027篇
安全科学   1330篇
废物处理   267篇
环保管理   804篇
综合类   6575篇
基础理论   1261篇
污染及防治   771篇
评价与监测   567篇
社会与环境   637篇
灾害及防治   385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547篇
  2021年   569篇
  2020年   717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450篇
  2017年   543篇
  2016年   471篇
  2015年   609篇
  2014年   573篇
  2013年   706篇
  2012年   842篇
  2011年   823篇
  2010年   759篇
  2009年   730篇
  2008年   698篇
  2007年   615篇
  2006年   549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孟雪征  曹相生  曹磊 《生态环境》2006,15(2):216-218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在不同初始硝酸盐氮和COD质量浓度的条件下,对人工模拟的活性污泥系统投加不同质量浓度的Mo6 ,以此考察Mo6 对活性污泥系统反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Mo6 的质量浓度小于5mg?L-1以下时能够促进硝酸盐氮的去除,质量浓度为1mg?L-1时促进效果最好。Mo6 的质量浓度在4mg?L-1以下时,可以使COD去除效率增加,质量浓度为2mg?L-1时有最佳促进作用。Mo6 的质量浓度小于1g?L-1时可提高反硝化活性污泥的TTC-脱氢酶活性,过高质量浓度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综合Mo6 的对硝酸盐氮和COD去除的影响规律以及对活性污泥TTC-脱氢酶活性的影响,认为Mo6 在质量浓度为1mg?L-1时对反硝化的促进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952.
利用盆培实验,对种子分别来源于污染区和非污染区的两个酸模种群在Cu2 胁迫下的抗性和生物蓄积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在Cu2 胁迫下,来源于污染区的酸模种群根长和生物量受到的抑制作用明显地低于非污染区种群。当Cu2 处理浓度≥250μmol·L-1时,污染区种群的抗性指数显著高于非污染区种群(P<0.01)。在Cu2 处理浓度为50、250、500μmol·L-1时,污染区种群地上部分的铜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同处理组中的非污染种群(P<0.05)。这些结果表明酸模的污染区种群较非污染区种群对铜有着更强的抗性,并且污染区种群存在限制Cu2 向地上部分运输的机制,而这种限制运输的机制可能对提高铜的抗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3.
西南地区干旱规律与节水农业发展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除西藏以外的中国西南地区人口、耕地和农林牧渔总产值分别占全国的19.2%、19.1%和14.9%,是我国十分重要且潜力巨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干旱是制约本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西南地区的干旱特征,揭示出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区域性干旱突出、干旱类型多、连旱频率大的干旱规律,提出对农业生产危害最严重的干旱类型是春旱、夏旱和伏旱。从自然和经济开发的角度,分析了该区干旱的主要成因是降雨分布不均、水资源可利用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和水利工程滞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降雨利用率、提高水资源开发程度及大力发展生物节水技术的对策,特别是农业结构调整、抗旱作物选用、节水农耕农艺技术和发展经济植物篱(埂)等生物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954.
底质中氨氮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朱伟  张俊  赵联芳 《生态环境》2006,15(5):914-920
沉水植物的生长不但与水体营养盐浓度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受底泥中营养物质的影响,尤其是底泥中氨氮的含量对于植物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底质中氨氮对高等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能够为沉水植被的重建及选种提供科学参考。作者在人工配制的7种含不同浓度铵态氮的底质条件下,通过测定苦草VallisnerianatansL.和伊乐藻Elodeanuttallii两种沉水植物的植株鲜物质量的变化、干物质量、根系的活力、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期明确这两种沉水植物与水体底质浓度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氨氮起始质量分数<50mg·kg-1和<500mg·kg-1时可以分别促进苦草和伊乐藻鲜物质量、干物质量和根系活力的增加,大于此范围则会抑制苦草VallisnerianatansL和伊乐藻Elodeanuttallii的生长。  相似文献   
955.
天津市土壤风沙尘元素的分布特征和来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与土壤标准和背景值的比较分析了天津市土壤风沙尘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布特征,通过富集因子法分析了天津市风沙尘元素的富集特征,进而说明天津市风沙尘元素的来源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Cr、Ni、Cu、Zn和As质量分数均有超过土壤标准的现象。(2)Ni、Cu、Pb、Zn和Ag超过背景值10倍以上,受到了人为污染。(3)粗颗粒中西青区的Pb元素,津南区的Ni元素和Pb元素以及细颗粒中东丽区的Ca元素和Zn元素,西青区的Cu、Pb,津南区的Cr、Ni、Pb等元素达到显著污染级别;各区粗细颗粒中的Ag元素污染级别最高,有的为极强烈污染;这些元素是典型的人为污染元素。(4)粗颗粒中只有Ca和Ni污染级别有所增加,细颗粒中只有Na、Ni、As等3种元素的富集因子略有增加。所以,天津市土壤风沙尘的治理重在控制人为来源的Ni、Cu、Pb、Zn、Ag、Cr和Ca等高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956.
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单甲脒农药在三种水体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规律,所得数据进行回分析后,发现吸附规律符合Freundilich方程,并且在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能力随着颗粒物中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稍有减少。  相似文献   
957.
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为生态毒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生物高通量的技术手段,构成了新的交叉学科——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着重研究环境毒物暴露下非靶生物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更深入地理解环境污染物的致毒机制,同时,它引进生物标志物为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平台.论文对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技术支持、模式生物及其在生态风险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推动生态毒理基因组学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58.
基于SPSS的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为切入点,结合苏北地区的实际,建立适合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区内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较大,但其空间分异呈现出某些特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由地区东南部向中间递减的“一”字型空间格局;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由地区中部分别向东、向西递减的“凸”字型空间格局;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M”字型空间格局;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呈“H”字型空间格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可持续发展能力向周边呈辐射状递减趋势。根据这些空间分异特征,提出了一些促进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9.
惠州绿化乔木叶片及其叶面降尘对大气SO2污染的生物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采样及碱片挂片法同步监测广东省惠州市大气SO2体积分数,用ICP-AES测定了惠州市不同功能区的2种主要绿化树种大叶榕(Ficus virens Ait var.sublanceolata(Miq.) Corner)、紫荆(Bauhinia blakeana)叶片及其叶面降尘的硫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植物叶片和降尘的硫质量分数差异显著,其综合污染指数(PI)以商业交通区、工业区、居住区、清洁区的趋势递减。叶片中硫的质量分数随春、夏、秋季而增长,季节差异显著。植物叶片、降尘中硫质量分数随交通流量的减少而降低。叶片和叶面降尘中硫的质量分数与大气硫酸盐化速率三者显著相关,大叶榕和紫荆与降尘协同生物监测大气SO2的二元数学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5和R=0.990,明显优于植物与硫酸盐化速率监测SO2的常规一元数学模型。表明大叶榕、紫荆叶片及其叶面降尘均可作为城市区域大气SO2污染的有效指示剂,叶片的长期效益和季节效益显著,降尘则短期效益显著;两者协同监测,可靠性和灵敏度更高,应用前景广阔,可为地方和区域环境监测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0.
苔藓Lophozia ventricosa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苔藓Lophozia ventricosa挥发油,用毛细管色谱法对挥发油进行了分析,采用归-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用GC—MS联用技术对分离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经计算机检索并结合文献调研,共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3.3%,其中含1个单萜、23个倍半萜(15个为含氧倍半萜)和1个二萜,主要成分为Maalioxide(45.6%)和Eudesma-4.(15),7(11)-dien-8-one(28.9%).图2表1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