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9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26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4篇 |
废物处理 | 30篇 |
环保管理 | 57篇 |
综合类 | 355篇 |
基础理论 | 137篇 |
污染及防治 | 210篇 |
评价与监测 | 16篇 |
社会与环境 | 33篇 |
灾害及防治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44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北京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空间格局及其环境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对于区域河流环境状况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基于2014年5月—2015年8月间北京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数据,分析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和空间格局。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51种(或分类单元),隶属于5门9纲67科127属,水生昆虫占绝对优势。聚类分析表明76个采样点可被分为4组,组1主要包含北部山区的潮白河水系,具有较为典型的山溪型河流底栖动物特征,组2主要包含永定河山峡段和北运河水系的清河,组3主要包含大清河水系和北运河水系的温榆河、北沙河、南沙河等,二者具有城市河流兼有山溪型河流底栖动物的特征,组4主要包含北运河水系,具有典型的城市河流底栖动物特征。优势种分析表明:组1的优势种为热水四节蜉(Baetis thermicus)、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和网栖石蛾(Cheumatopsyche sp.),组2为直突摇蚊(Orthocladius sp.)、钩虾(Gammarus sp.)和长足摇蚊(Tanypus sp.),组3为摇蚊科幼虫(larvae of Chironomidae)和寡毛类(Oligochaeta),组4是以中华摇蚊(Chironomus sinicus)为代表的摇蚊幼虫。功能摄食类群研究表明:组1以收集者和滤食者占绝对优势,相对丰度分别为60%和29.6%;组2、组3、组4均以收集者占绝对优势,相对丰度分别为97.7%、90%、97.5%。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表明,北京河流大型底栖动物受河流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山区-城市底栖动物空间格局,山区河流中保持了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城市河流及其过渡区的大型底栖动物退化明显,大型底栖动物能够明显指示环境状况的变化并可指导河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相似文献
192.
193.
194.
传统的金刚石生产中提纯工艺采用大量的硝酸、硫酸和盐酸进行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含酸废水和含有大量镍等重金属离子的废弃物,既浪费资源义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通过实验在生产工艺中增加了电解工序,把电解工序应用于酸煮去杂工序之前,用电化学的方法回收80%以上的金属镍,提高了后处理效率,达到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从源头上减少化工原料的投入和使用.以年产18亿克拉人造金刚石企业为个案,对比了粉体触媒法合成高品级人造金刚石生产中用电解法后处理与传统的酸煮法后处理2种工艺中污染物产生、处理费用和效益.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酸煮法后处理2种工艺相比,电解法后处理工艺可使混合酸(硝酸、硫酸和盐酸)用量减少11 400 t/a,含镍污泥产生量减少2 250 t/a,生产废水排放量减少10.05万m3/a,氢氧化钠(30%)用量减少1 300 t/a,新鲜水用量减少16万m3/a,而用电量和柴油用量分别增加1 000万kWh/a和200 t/a,由此年创利润916万元. 相似文献
195.
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羟基多壁碳纳米管(OH-MWCNTs)可能与其他污染物在水环境中共存,并进一步影响它们的毒性、输移和归趋。因此,评价碳纳米管存在下砷的毒性变化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该试验探索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OH-MWCNTs诱导砷(As(III)和As(V))对水生生物大型蚤的毒性变化的潜在机制。发现了H2AsO3-和H2AsO4-是对大型蚤毒性最大的As(III)和As(V)。比较As(III)和As(V)的结果,发现pH值是影响砷毒性最重要的因素。此外,OH-MWCNTs影响砷对大型蚤毒性的结果表明,OH-MWCNTs的存在可以提高砷的毒性。通过吸附实验进一步研究了砷与OH-MWCNTs的相互作用。OH-MWCNTs 对As(V)吸附容量高于As(III)。总而言之, OH-MWCNTs对某些形态砷的吸附是解释砷毒性增强的可靠证据。
精选自Xinghao Wang, Ruijuan Qu, Ahmed A. Allam, Jamaan Ajarem, Zhongbo Wei, Zuoyao Wang. Impact of carbon nanotubes on the toxicity of inorganic arsenic [As(III) and As(V)] to Daphnia magna: the role of the certain arsenic species.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Volume 35, Issue 7, pages 1852–1859, July 2016.
DOI: 10.1002/etc.3340
详情请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tc.3340/full 相似文献
196.
197.
Caiyan Qu Lushan Li Fan Feng Kainian Jiang Xing Wu Muchuan Qin Jia Tang Xi Tang Ruiyang Xiao Di Wu Chongjian Tang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2023,17(9):115
198.
PEG双缩水甘油醚交联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以壳聚糖为原料,以聚乙二醇(PEG)双缩水甘油醚为联剂,合成了一种新型凝胶树脂,并研究了其对金属离子(Cu(Ⅱ),Ni(Ⅱ),Co(Ⅱ),静态吸附性能,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该吸附对Cu(Ⅱ)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Cu(Ⅱ),Ni(Ⅱ)Co(Ⅱ)三种离子共存时,能选择吸附Cu(Ⅱ),其选择系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199.
采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工艺(DCMD)浓缩处理高浓度发酵废液,在热侧温度65℃、冷侧温度30℃条件下,连续运行21 h,考察了浓缩过程中产水通量、产水侧COD和TOC浓度变化及蛋白质浓缩效果.结果表明,产水通量随运行时间延长而下降且降速较快,15 h内由17.1 kg/(m2·h)降至8.9 kg/(m2·h);经去离子水冲洗,产水通量可恢复至56.1%.产水中COD和TOC浓度随处理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大.此外,原水与膜蒸馏出水中GC-MS分析结果也表明,随运行时间延长,原水中有更多种类的有机物进入产水侧,主要为挥发性有机物.对膜内表面进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发现,膜内表面有块状沉积物出现,主要成分为有机物,含有少量的无机物.DCMD运行21 h后,废液体积浓缩8.3倍,有用组分蛋白质浓缩6.9倍,COD和TOC的去除率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00.
Practical performance and its efficiency of arsenic removal from groundwater using Fe-Mn binary oxid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treatment unit packed by granular adsorbent of Fe-Mn binary oxide incorporated into diatomite (FMBO(1:1)-diatomite) was studied to remove arsenic from anaerobic groundwater without any pre-treatment or post-treatment. The raw anaerobic groundwater containing 35-45 μg/L of arsenic was collected from suburb of Beijing. Arsenic(III) constituted roughly 60%-80% of the total arsenic content. Approximately 7,000 bed volumes (ratio of efluent volume to adsorbent volume) treated water with arsenic concentration below 10 μg/L were produced in the operation period of four months. The regeneration of FMBO(1:1)-diatomite had been operated for 15 times. In the first stage, the regeneration proces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FMBO(1:1)-diatomite. With increased loading amount of Fe-Mn binary oxide,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arsenic decreased 20%-40%. Iron and manganese in anaerobic groundwater were oxidized and adsorptive filtrated by FMBO(1:1)-diatomite efficiently. The final concentrations of iron and manganese in efluents were nearly zero. The continued safe performance of the treatment units proved that adsorbent FMBO(1:1)-diatomite had high oxidation ability and exhibited strong adsorptive filtr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