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8篇
  免费   4304篇
  国内免费   26491篇
安全科学   929篇
废物处理   187篇
环保管理   693篇
综合类   28594篇
基础理论   1959篇
污染及防治   4830篇
评价与监测   1298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2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90篇
  2019年   1841篇
  2018年   2000篇
  2017年   1988篇
  2016年   1729篇
  2015年   2175篇
  2014年   2802篇
  2013年   2883篇
  2012年   2834篇
  2011年   2325篇
  2010年   2168篇
  2009年   2123篇
  2008年   1756篇
  2007年   1785篇
  2006年   1248篇
  2005年   951篇
  2004年   874篇
  2003年   660篇
  2002年   527篇
  2001年   576篇
  2000年   682篇
  1999年   586篇
  1998年   438篇
  1997年   413篇
  1996年   450篇
  1995年   409篇
  1994年   255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266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227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珠江广州河段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于2007年6月、7月和9月,采用玻璃挂片法对珠江广州河段9个断面处着生藻类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同时测定了叶绿素a、总氮、总磷、溶解氧、pH等环境因子.本调查共观察到着生藻类35种,主要以丝状绿藻占据优势,其中毛枝藻是绝对优势种,其最高数量百分比达97.4%;而附着在绿藻藻体的一些硅藻,如异极藻、脆杆藻也是常见优势物种.着生藻类数量丰富,为3.16×104-3.06×106cells·cm-2;种类多样性较低,Shannon-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为0.15~2.68.从总氮和总磷含量来看,珠江广州河段水质为Ⅲ类至Ⅴ类之间.调查期间,2007年7月12日举行了"广州市万人游珠江活动",由于活动期间采取的一些截污治理措施,6月、7月水质特别是广州市区河段水质有所好转;但活动过后,营养盐特别是总磷浓度迅速上升,叶绿素a含量和着生藻类数量急剧增加.研究结果说明,珠江广州河段水质能够得以改善,但需要采取持续而有效的措施防止水质的进一步恶化,才能保证珠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2.
陈垚  龙腾锐  周健  刘俊  甘春娟 《环境科学》2009,30(9):2592-2597
针对现有除磷技术存在的问题,以高盐高磷榨菜腌制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磷酸盐生物还原系统构建过程中磷形态的转化.结果表明,以3%的盐度(以NaCl计,下同)废水启动反应器,通过两阶段盐度逐步提升法,在进水有机负荷(COD)0.45kg.(m3.d)-1,磷负荷(PO43--P)5.0 g.(m3.d)-1,DO 6 mg.L-1,水温30℃,且未排泥的条件下,成功构建了超高盐(7%盐度)条件下的磷酸盐还原系统.通过该磷酸盐还原系统运行26个周期中,对磷平衡及污泥中磷形态转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中平均每日有41.8 mg.L-1的外源磷损失,而污泥中共有155 mg的内源磷通过磷形态转化以及磷酸盐还原途径损失,占外源磷损失量的14.2%,占系统磷损失总量的12.5%.系统构建过程中污泥的磷形态主要以Org-P→NaOH85-P→HCl-P→NaOH-P→BD-P→H2O-P途径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113.
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技术建立了102种酚类化合物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与分子全息结构间的相关模型,在最佳建模条件下得到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为0.965,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LOO2)为0.963. 从102种酚类化合物中随机选出68种作为训练集,其余作为测试集,来验证分子全息QSRR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稳健性. 在最佳建模条件对训练集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r2为0.967,qLOO2为0.927. 用训练集数据所建立的QSRR模型预测测试集中酚类化合物的色谱保留指数,结果表明,基于训练集所建立的QSRR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能力和稳健性,可以对测试集酚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进行很好的预测. 此外,利用最佳全息定量结构保留关系(HQSRR)模型的色码图,探讨酚类化合物中的不同侧链基团对其色谱保留性质的影响,及其在固定相上的色谱保留机理.   相似文献   
114.
Constructed wetlands have emerged as a viable option for helping to solve a wide range of water quality problems. However, heavy metals adsorbed by substrates would decrease the growth of plants, impair the functions of wetlands and eventually result in a failure of contaminant removal. Typha latifolia L., tolerant to heavy metals,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phytoremediation of Pb/Zn mine tailings under waterlogged conditions. This study examined e ects of iron as ferrous sulfate (100 and 500 mg/kg) and lead as lead nitrate (0, 100, 500 and 1000 mg/kg) on phosphorus utiliza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constructed wetland. Wetland plants (T. latifolia) were grown for 8 weeks in rhizobags filled with a paddy soil under waterlogge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amount of iron plaque on the roots and phosphorus adsorbed on the plaque decreased with the amount of lead addition. When the ratio of added iron to lead was 1:1, phosphorus utilized by plants was the maximum. Total amount of phospholipids fatty acids (PLFAs) was 23%–59% highe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than in bulk soil.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aerobic bacteria, and methane oxidizing bacteria was also highe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than in bulk soil, but opposite was observed for other bacteria and fungi.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 microbial communities were mostly controlled by the addition of ferrous sulfate and lead nitrate in rhizosphere and bulk soil,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15.
采用物理分级和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组合人工湿地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中不同形态有机物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组合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尾水具有较好的深度处理效果,出水水质基本可以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2002)Ⅲ或Ⅳ类水标准.组合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尾水中CODCr和BOD5总体去除率分别达到35.2%和44.3%,对尾水中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9%、45.9%、48.3%.组合人工湿地系统不同单元对尾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贡献率存在差异,其中,潜流湿地单元对尾水中CODCr和BOD5及其不同组分有机碳的去除效率较高.试验期间,由于藻类滋生,表流湿地单元出水中有机物含量波动较大,去除效果明显降低,藻类被打捞后,出水水质明显改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处理单元取样点的水样三维荧光光谱均出现4个明显的荧光峰.人工湿地各单元出水溶解性有机质(DOM)中,类蛋白和类腐殖酸物质含量较高,类富里酸物质含量较低.人工湿地对类蛋白和类腐殖酸物质有较强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16.
外循环厌氧处理工艺中布水和三相分离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处理中的布水设备和三相分离设备存在很多缺点,通过旋流配水装置和传统配水装置、小间距斜板三相分离装置和传统三相分离装置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旋流配水装置和小间距斜板三相分离装置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膨胀率的条件下,旋流配水装置所需的回流量小,能耗相对较少;在水力上升流速为8 m/h时,采用旋流配水装置进水时,污泥分布曲线较平缓,污泥在高度上分布较均匀,而采用传统配水装置进水时,污泥主要分布在反应器底部,污泥浓度分布不均匀;在上升流速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小间距三相分离装置的反应器出水携带的颗粒污泥浓度较小;在相同的进水COD浓度时,小间距三相分离装置分离的沼气量较多.改进的布水和三相分离装置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布水和三相分离装置.  相似文献   
117.
脱硫脱硫弧菌转化二氧化硫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连续处理工艺研究了SO_2进气摩尔流速和去除率的关系,并对主要转化产物硫化氢和硫化物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亚硫酸盐的积累情况及其对脱硫脱硫弧菌生长的影响,同时还对碳源的消耗及转化产物进行了定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O_2流速的提高(4·975~20·149mmol·h~(-1))菌体对二氧化硫的去除率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始终保持在93%以上,在SO2摩尔流速低于5·034mmol·h~(-1)时产物以硫化氢为主,而随着SO_2摩尔流速的提高,液相中硫化物和亚硫酸盐开始累积;当SO_2摩尔流速增大至20·149mmol·h~(-1)时,亚硫酸盐累积浓度达到74·23mg·L~(-1),该浓度对菌体生长不会产生抑制作用;系统在SO_2摩尔流速为14·063mmol·h~(-1)下运行时较为稳定,乳酸盐全部转化为乙酸盐,每还原1mmol SO_2消耗0·4mmol CH_3CHOHCOO~-.  相似文献   
118.
地铁站内站台层发生火灾时,站台层的烟气会通过站台层到站厅层的楼扶梯蔓延至站厅层。为了研究楼扶梯口处设置空气幕对站台层烟气的阻挡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主要研究空气幕的出口风速,出口射流角度对烟气的阻挡效果。设置的空气幕风速有3m/s,4m/s,5m/s,10m/s;设置的角度有0°,15°,30°。通过模拟对比空气幕前后温度变化,得出风幕风速为4m/s或者5m/s时即可较好阻挡烟气。角度为15°的空气幕比0°和30°的空气幕挡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9.
在1∶6尺寸城市隧道实验台上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研究了不同火源功率、竖井横截面尺寸条件下隧道自然排烟竖井的排烟效果。结果表明,竖井的横截面尺寸直接影响竖井内烟气运动的驱动力大小,从而影响排烟效果。在一定的火源功率下,竖井横截面积过小时难以有效排出烟气,面积过大将会产生过于强烈的烟囱效应,导致排烟口下方空气被直接排出,排烟效果显著下降;竖井横截面积一定时,在不同的火源功率下,竖井放置方式同样影响竖井的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12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森林火险区划 —以徂徕山林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险区划是林火管理的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影响森林火险的静态因子评判指标分成三个层次,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各因子权重,充分利用现有的可燃物和地形数据信息,以徂徕山林场为例进行了森林火险区划。区划结果表明,徂徕山林场大部分地区的火险为中低火险,高和极高火险区域面积分别占林场总面积的11.6%和3.1%。本研究为林场尺度上开展科学的火险区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