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7篇
  免费   4909篇
  国内免费   26927篇
安全科学   1784篇
废物处理   263篇
环保管理   1059篇
综合类   31238篇
基础理论   2763篇
污染及防治   4963篇
评价与监测   1580篇
社会与环境   463篇
灾害及防治   440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963篇
  2019年   2001篇
  2018年   2124篇
  2017年   2162篇
  2016年   1850篇
  2015年   2350篇
  2014年   2985篇
  2013年   3154篇
  2012年   3177篇
  2011年   2757篇
  2010年   2553篇
  2009年   2425篇
  2008年   2110篇
  2007年   2102篇
  2006年   1538篇
  2005年   1183篇
  2004年   1029篇
  2003年   781篇
  2002年   619篇
  2001年   686篇
  2000年   746篇
  1999年   623篇
  1998年   443篇
  1997年   414篇
  1996年   450篇
  1995年   411篇
  1994年   258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227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M. Baumg  rtner  E. Bock  R. Conrad 《Chemosphere》1992,24(12):1943-1960
Atmospheric NO2 was taken up by samples of various soils and building stones. The NO2 uptake rate constants were highest in soil samples taken during the summer months. However, the NO2 uptake rate constants of the soils and building ston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ny of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moisture, pH, ammonium, nitrite, or nitrate. NO2 uptake by soil and stone was not abolished by autoclaving indicating a chemical uptake process. NO2 uptake by acidic and air-dry soils and stones resulted in nearly stoichiometric reduction of NO2 to NO. This reduction was enhanced by the addition of ferrous iron and was further enhanced by incubation under 1 ppmv SO2.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NO2 reduction may be coupled to oxidation of ferrous to ferric iron which may be reduced again by atmospheric SO2 thus regenerating the ferrous iron content of the soil or stone. Conversion of NO2 to NO was not observed in neutral or/and moist soils and stones. NO2 was also taken up by purified and sterilized quartz sand moistend with water. This uptake was enhanced by addition of humic material but not by addition of bacteria which both had been extracted from genuine soil. Under most conditions, only uptake but no release of NO2 was observed. However, NO2 was released in air-dry soils that were heated to 45–65°C, or in ammonium-fertilized soil or stone that was drying up at room temperature. Under the latter conditions mimicking field practice, the NO2 release reached rates that were similar to the NO release rates.  相似文献   
2.
南宁城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宁市大气属煤烟型污染 ,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为SO2 、NOx、TSP、降尘 ,虽然随着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工作的加强 ,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 ,但是工业区大气污染仍然较重。污染物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工业区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倍左右 ,城区又高于郊区 2倍 ,大气污染综合指数与呼吸内科门诊就诊人数呈正相关。用邓聚龙的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得知污染物对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有关联 ,关联度从大到小排序为 :TSP >降尘 >SO2 >NOx ,最后提出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世界博览会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阐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联动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空间整合与联动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ICP-MS技术的使用特点及其近年来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进行综合阐述,并对ICP-MS技术的发展前景作出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6.
7.
8.
9.
蚯蚓对城镇污泥堆肥过程中微型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对比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等方法,以城镇污泥中的微型动物为对象,研究蚯蚓对堆肥过程微型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仅影响微型动物群落数量,对演替进程无明显影响.堆肥过程微型动物群落演替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0~10 d),固着类纤毛虫为优势类群阶段,该阶段微型动物变化多受限于环境的改变,蚯蚓影响较小;第2阶段(10~30 d),固着类纤毛虫和轮虫向肉足虫和线虫为优势类群的过渡阶段,该阶段蚯蚓对线虫数量有一定的限制;第3阶段(30 d后),肉足虫和线虫为优势类群阶段,该阶段蚯蚓对有壳肉足虫的增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群落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蚯蚓在第1和第2阶段作用不明显,在第3阶段增加了微型动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减小了优势物种的优势程度.对固着类纤毛虫的同化作用是蚯蚓稳定堆肥环境、促进有机质降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OMI数据的东南沿海大气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臭氧监测仪(OMI)卫星反演数据,对2005—2018年东南沿海5省区域大气臭氧柱浓度数据进行提取及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在时间变化上,14年间,该区域大气臭氧柱浓度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5—2013年臭氧柱浓度持续升高,最高值为324.52 DU,高值区不断向南部区域扩大;2013—2018年臭氧柱浓度呈下降趋势,最低值为228.27 DU,但在2017、2018年略有上升.②在空间分布上,臭氧柱浓度自北向南逐渐降低,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江苏及浙江省北部;低值区集中于福建省南部及广东省大部分地区.③在季节变化上,大体呈现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高值区在春夏季交替出现,秋季略高于冬季,但差异不明显.④稳定性分析表明:研究区臭氧柱浓度整体呈现中部分散、南北部集聚、差异较显著的分布格局.⑤自然因素中,风向、气温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降水)及华南地区的台风和暴雨也起到显著作用.⑥人文因素中,臭氧柱浓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生产总值及机动车保有量均表现出正相关,其中,臭氧柱浓度与第二产业的相关度最高.另外,臭氧柱浓度与NO_x排放量表现出显著相关性.VOC_s对臭氧柱浓度的影响中,工业源是主控因素,交通源和居民源次之,电厂源对臭氧柱浓度的影响最弱.这进一步说明臭氧浓度的变化受到了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但气温、NO_x及VOC_s的排放是臭氧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