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好资源环境问题,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多部资源与环境法律、法规和多项国家标准。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政策、法规不系统、不完善;多种资源被分割管理;各单项政策法规之间存在着重叠和冲突;一些政策法规内容停留在原则上,缺乏可操作性。我国资源与环境政策应包括以下内容:①资源产权制度及其相关政策;②资源价格政策;③资源与环境产业政策;④资源与环境综合利用政策;⑤环境保护政策等。  相似文献   
32.
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研究是解决我国宏观与区域人口布局的重大课题。已有的研究多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研究尺度涉及国家级、省级以及市县级,较少涉及城市圈的人口功能分区。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的基于行政区划的人口发展功能区为参比,在对统计型人口数据进行空间化的基础上,以人口数据与地理数据的叠加分析结果为基本依据,通过建立人口与耕地、水体和高程的决策树,探索一种全新的人口功能分区路径,并对两种人口功能分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和传统的基于行政区划的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结果相比,基于人口数据空间化技术的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结果在总体上与前者吻合,同时具有如下优势:一是在分区方法上摈弃了诸多的指标计算,二是分区的精度得到了加强,三是更加有利于统计数据与资源环境数据的耦合分析。对今后特定区域的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实现更加客观、更有利于应用的规划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3.
根据2003年3月~2010年3月长江下游安庆和常熟江段的定置网调查结果,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两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研究期内,安庆和常熟江段共出现鱼类67种,隶属12目22科50属。其中,安庆江段有50种,隶属6目11科34属,常熟江段有52种,隶属12目 21科44属,两江段均是鲤形目的物种数占绝对优势。安庆江段共出现9种优势种,出现次数最多的优势种为鲫和瓦氏黄颡鱼,都是5次,出现次数最少的优势种为[XCz1.tif;%85%85,JZ]、黄尾鲴、鳜,都是1次;常熟江段共出现11种优势种,每年都出现的优势种有鳊、鲢和鲫,仅一年为优势种的有铜鱼、鲤和贝氏[XCz1.tif;%85%85,JZ]。Simper分析表明安庆江段群落组成平均相似度为6147%,常熟江段群落组成平均相似度为7336%,安庆和常熟江段平均相异度为7684%,应用相似性分析检验得出安庆和常熟江段群落组成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4.
利用江西省1960~2011年汛期83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首先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统计各站近52a逐年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进而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极端降水量阈值的地域分布呈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递增的特征。江西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最主要空间模态是主体一致性,同时存在北部与中南部反位相变化的差异。江西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可分为具有不同空间特征的5个主要区域。滑动t检验表明,Ⅰ区代表站玉山的极端降水事件在1976年后和1986年后分别发生了由偏多转为偏少和由偏少转为偏多的突变;Ⅱ区代表站永丰在1974年后和1984年后分别发生了由偏少转为偏多和由偏多到偏少的突变。通过最大熵谱分析表明,各分区以2~6 a的年际变化周期最为普遍,其中Ⅴ区还存在13 a的年代际变化周期。从气候因子分析看,前期5~6月和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对江西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eO2载体,以浸渍法和沉积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催化剂Pd/CeO2.使用透射电镜(TEM)和Zeta电位仪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等电点都在5.0左右; Pd颗粒在载体表面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且Pd负载量越高,Pd颗粒的粒径越大.采用Pd/CeO2催化剂催化溴酸盐加氢还原,发现在溴酸盐初始浓度为0.39mmol/L时,采用沉积沉淀法和浸渍法合成的Pd/CeO2催化剂反应50min后对溴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100%和71%,表明使用沉积沉淀法合成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改变催化剂用量,溴酸盐的催化还原速率不受传质阻力的影响,反应过程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即催化还原反应由溴酸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控制.增加Pd的负载量,溴酸盐的还原速率增大.溶液pH值较低时,有利于对溴酸盐的催化还原.  相似文献   
36.
水中二氧化氯,氯,亚氯酸根和氯酸根区分测定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制定卫生规范,同时为ClO2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手段,必须要建立一种能准确区分测定水中ClO2,Cl2,ClO^-12,ClO^-3浓度的方法。回顾了现有水中ClO2,Cl2,ClO^-2和ClO^-3的区分测定方法,评述了各种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指出了目前在区分测定这恨氧化物的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37.
太湖流域经济与城市化过程持续加速而耕地流失及粮食供需形势日趋严峻。基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Smin)和耕地压力指数(K)模型及其分析与预测,定量研究流域耕地变化和粮食生产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流域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随人均GDP增长呈显著的对数型减少,粮食总产波动降低;Smin和K值经过1985~1997年的平缓波动后持续上升,2003年之后又有所降低。区域分析结果揭示了整个流域耕地压力凸显的现实;未来10 a耕地生产力提高促使Smin逐年减小,但Sa递减速度较快,K值上升明显;两种预测情景表明降低粮食自给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耕地压力,但口粮供给还有缺口,由此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耕地利用和粮食生产的调控机制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8.
土地利用结构评价是地理学、统计学支撑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旨在运用新的方法和视角评估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以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以该区的16个乡镇作为评估的单元,研究区独特的区位和土地利用结构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在宏观层面上,运用信息熵理论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有序性、均衡度、优势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这种差异跟各板块内部社会经济结构有密切关系;在微观层面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结合武进区社会经济等多项指标,从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角度,指出武进区各乡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熵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研究方法可有效克服传统的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综合评价技术不足的缺点,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差异情况。研究表明:在武进区未来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加强土地调控,必须以提高技术效率为主线,加大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技术投入,优化资源投入结构。各级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将土地利用结构评估作为规划的一项内容,明确各土地资源类型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另外,此评价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9.
基于台湾中央气象局近30 a(1971~2000年)的气候统计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3个指标,对台湾25个地区全年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台湾全省旅游气候舒适期较长,大部分地区可达8个月,旅游气候最舒适月份可从11月持续到翌年3月份,不适宜期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7、8月,且受台风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将台湾划分为北部海滨近岸岛屿区、北部 中部山地区、南部海滨近岸岛屿区、中部高山区等4个旅游气候舒适度区域。其中,北部海滨近岸岛屿区的旅游适宜期主要分布在1~5月、10~12月,全年较舒适期长达8个月;北部 中部山地区旅游气候舒适期为全年,可开展的旅游活动时间最长;南部海滨近岸岛屿区旅游舒适期为1~4、10~12月,共7个月时间;中部高山区尽管全年均没有适宜旅游的时间,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对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建议游客到此观光游览时注意添衣防寒  相似文献   
40.
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空间测度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整合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城乡文化整合已经成为学界与政界的关注焦点。围绕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空间测度,遵循科学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从城乡文化资源整合、城乡文化要素整合、城乡文化产业整合与城乡文化发展整合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48个县域单元的城乡文化整合度进行测算,据之将其分为4个等级。阐述了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空间分异整体上呈以武汉市为圆心,随距离的递增向周边地区递减的网络化格局,其中沿“京-广”铁路与“长江经济带”分布的县级单元的城乡文化整合度强于同等距离的其他区域。论证了城乡文化资源差异是城乡文化空间结构分异的根本,城乡文化系统改善是城乡文化整合度提升的关键,城乡文化产业协调是促进城乡文化整合的基础,城乡文化科学发展是城乡文化整合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