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18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99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研究是解决我国宏观与区域人口布局的重大课题。已有的研究多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研究尺度涉及国家级、省级以及市县级,较少涉及城市圈的人口功能分区。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的基于行政区划的人口发展功能区为参比,在对统计型人口数据进行空间化的基础上,以人口数据与地理数据的叠加分析结果为基本依据,通过建立人口与耕地、水体和高程的决策树,探索一种全新的人口功能分区路径,并对两种人口功能分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和传统的基于行政区划的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结果相比,基于人口数据空间化技术的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结果在总体上与前者吻合,同时具有如下优势:一是在分区方法上摈弃了诸多的指标计算,二是分区的精度得到了加强,三是更加有利于统计数据与资源环境数据的耦合分析。对今后特定区域的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实现更加客观、更有利于应用的规划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2.
根据2003年3月~2010年3月长江下游安庆和常熟江段的定置网调查结果,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两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研究期内,安庆和常熟江段共出现鱼类67种,隶属12目22科50属。其中,安庆江段有50种,隶属6目11科34属,常熟江段有52种,隶属12目 21科44属,两江段均是鲤形目的物种数占绝对优势。安庆江段共出现9种优势种,出现次数最多的优势种为鲫和瓦氏黄颡鱼,都是5次,出现次数最少的优势种为[XCz1.tif;%85%85,JZ]、黄尾鲴、鳜,都是1次;常熟江段共出现11种优势种,每年都出现的优势种有鳊、鲢和鲫,仅一年为优势种的有铜鱼、鲤和贝氏[XCz1.tif;%85%85,JZ]。Simper分析表明安庆江段群落组成平均相似度为6147%,常熟江段群落组成平均相似度为7336%,安庆和常熟江段平均相异度为7684%,应用相似性分析检验得出安庆和常熟江段群落组成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73.
利用江西省1960~2011年汛期83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首先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统计各站近52a逐年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进而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极端降水量阈值的地域分布呈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递增的特征。江西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最主要空间模态是主体一致性,同时存在北部与中南部反位相变化的差异。江西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可分为具有不同空间特征的5个主要区域。滑动t检验表明,Ⅰ区代表站玉山的极端降水事件在1976年后和1986年后分别发生了由偏多转为偏少和由偏少转为偏多的突变;Ⅱ区代表站永丰在1974年后和1984年后分别发生了由偏少转为偏多和由偏多到偏少的突变。通过最大熵谱分析表明,各分区以2~6 a的年际变化周期最为普遍,其中Ⅴ区还存在13 a的年代际变化周期。从气候因子分析看,前期5~6月和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对江西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4.
依据2000年和近15年的泉域水质监测资料,发现娘子关泉域岩溶水目前污染严重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污染组分为硬度、硫酸根离子、TDS。通过对泉域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结果的揭示,阐明了娘子关泉域的污染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污染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5.
固定化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控制水中红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松  潘晶  赵庆良  周令 《环境科学》2004,25(5):109-111
采用聚乙烯醇(PVA)加少量海藻酸钠及活性炭的方法固定一株对红虫具有高效毒力的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t.i).结果表明,控制质量分数分别为10%PVA、1%海藻酸钠和20%活性炭,采用4%CaCl2的饱和硼酸溶液(pH为6.7)作为交联剂且交联时间为24h时,制得的凝胶颗粒机械强度好,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B.t.i固定化微球缓慢释放,且对红虫具有很高的毒力作用.  相似文献   
7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苏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承载力已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江苏省水资源承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的水资源承载力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子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因子、人口因子和水资源自然状况因子;2000~2009年,江苏省的水资源承载力整体上呈现出稳步递增的趋势;从空间上来看,江苏省内的水资源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苏南的水资源承载力最大,苏中次之,苏北最小,这主要是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水资源条件的影响。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高效地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承载潜力  相似文献   
77.
重庆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时相的遥感影像为基础,选用归一化裸露指数(NDBI)、重归一植被指数(RDVI)和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修改后的NDWI),通过阈值分割、掩膜处理提取建设用地信息,结合重庆主城区的社会经济数据,利用扩展速度指数、扩展强度指数、扩展弹性指数、紧凑度指数、建设用地扩展系数及扩展方向分析研究了不同阶段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动态特征,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建设用地扩展的驱动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988~2011年重庆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展了39332 km2,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呈现增大的趋势;扩展弹性系数、建设用地扩展系数波动变化,反映了重庆主城区建设用地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分析表明重庆主城区的城市形态由非紧凑型向紧凑型发展,同时扩展方向具有明显的分异性,主要向正北和西北方向扩展;人口增长,尤其是城市人口的增长是重庆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展最主要的驱动因子;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与建设用地的扩展也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8.
利用鄱阳湖流域16个气象站1960~2008年共49 a的月降雨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函数,对该流域降雨季节变化、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揭示了流域降雨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降雨序列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研究表明:①1960~1990年,年降雨量呈明显年际和代际振荡,并无显著趋势;进入90年代以后,年降雨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尤其从2002年开始,年降雨量开始减少;②流域季节降雨和年降雨都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夏季降雨、冬季降雨和年降雨都存在18 a的第一主周期;春季、冬季和年降雨存在6 a次主周期;此外,春季、秋季、冬季和年降雨均存在3 a次主周期;③夏季降雨在18 a时间尺度上与年降雨变化具有相同的趋势和相位,春季降雨在3 a和6 a时间尺度上与年降雨变化具有相似趋势和相位变化  相似文献   
79.
水资源问题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资源与环境问题。流域水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缺失也使水资源问题进一步恶化,而水资源配置过程中大量不确定信息也使高效决策问题更加困难。基于区间直觉模糊群决策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优化方法,分析了水资源系统作为复杂系统的特殊性和区间直觉模糊理论在群决策中应用的优势,利用区间模糊数来表达专家判断信息,提高了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合理性。通过多个水资源领域专家的群体决策,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视角出发,针对流域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多个因素进行判断,利用IIWAA算子进行群体意见集成,最后根据流域指标与理想点逼近点的距离对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排序。通过赣抚平原灌区内的用水区域在不同方案情景下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估出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可持续性,为流域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制定提供有效合理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0.
随着“十八大”报告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势必也将增大,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城市的生态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及高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极大的制约了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以巫山为例,在世界经合组织建立的PSR模型框架下,将熵值赋权法与灰色系统理论相结合,通过分析巫山县各指标2001~2011年统计数据,用熵值法赋予权重值,计算各指标灰色关联度,得到了其生态安全状态,并对巫山县生态安全等级状况进行了动态评价。巫山县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1年的0.59(Ⅲ级)发展到2011年的0.66(Ⅳ级),个别年份有些许波动,整体生态安全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生态环境压力有所缓解。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及各分项指数较高,巫山县生态环境处于较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