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18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99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USLE和GIS的阳宗海流域土壤侵蚀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GIS技术,运用USLE预测模型,以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阳宗海为研究对象,对该流域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估算。运用遥感和数学统计对USLE中的参数进行了选定,并通过合理的USLE因子算法,得出了2004年阳宗海流域的土壤侵蚀分布图和侵蚀总量。结合实地考察和土壤侵蚀状况,对土壤侵蚀原因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2.
利用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在嫌气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有机还原性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起始阶段,强还原性有机物质的数量迅速增加,以后逐渐下降.不同有机物料所产生的有机还原性物质的强度和数量各不相同。培养初期,有机还原性物质种类较多,长时间培养后,部分还原能力较弱的有机物质消失。长时间培养后。嫌气培养液中强还原性有机物质可能与金属离子作用,使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93.
检测管比色法快速测定水中硫化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介绍的S2-的检测管比色测定法,以亚甲兰法为基础,显色反应在自制的小检测管内进行。通过与标准色列管进行比较来确定样品中S2-的含量。方法适用于水中硫化物的快速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4.
臭氧分解的动力学和机理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催化分解臭氧过程中,臭氧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形态,及各种条件下的反应下氧催化分解的动力学和机理。  相似文献   
95.
揭示安全的本质和规律,确认安全、安全规律和安全定理的概念,指导人们从本质上超前有效预防事故发生,这不仅对安全的认识是一次理性飞跃,而且对如何预防事故发生和达到征服事故的目的也是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6.
以快速城市化的苏南地区为研究对象,以揭示城市扩张的过程和效应为目标,利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以扩张强度、扩张速度指数反映扩张过程及格局,以分形维数、紧凑度指数等反映城市形态和位序-规模的变化过程,对影响苏南地区城市扩张的因素和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城市扩张的热点区域发生了变化,呈现由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的过程;东西两翼地区整体扩张速度较快,东部地区的持续高速扩张推动了苏南地区"哑铃型"城镇体系格局的形成;城市形态相对紧凑,但随着时间推移有趋于不规则、不稳定、不紧凑的态势,中部地区城市紧凑度下降较大。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城镇固定资产额、常住人口等的增长直接导致了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大,全球化、区域政策、区位条件、后发优势等是影响城市扩张热点形成、变化和位序-规模改变的主要原因,而沿轴线扩张主导的模式则影响了城市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97.
以采石废弃地地质环境调查资料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基础,从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和周围环境敏感程度两方面构建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以GIS作为系统运行平台,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模型、距离衰减法则、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等方法,测算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周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并通过构造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矩阵对其进行分级。以徐州市铜山区实例分析表明,〖JP2〗铜山区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柳泉镇、茅村、利国镇;铜山区北部采石废弃地比铜山区南部更需要治理,研究成果可为政府科学地进行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筛选急需生态环境治理的采石废弃地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8.
城市化过程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全面而准确的分析城市化进程是十分重要的。以南京市为例,利用南京地区1985~2007年年平均气温和1985~2010年源于统计年鉴的4类城市化指标数据,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以及综合指标法,分析了南京市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变化及其热岛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化进程分为稳步发展阶段(1985~2000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01~2010年),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增长速率分别为01/10a和06/10a;南京市1985~2007年年平均气温呈波动式上升,平均城郊温差03℃,温度差异明显,总体上热岛强度呈波动增加趋势,尤其 2000年之后,以019℃/10a的速率迅速增加;热岛强度与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之间相关系数为075,呈显著地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
以历史文献、图件及1986~2010年水沙、水质等实测资料为依据,选取环境要素、生物指标、水动力条件和外部指标等4类共13个表征洞庭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标,采用加速遗传算法的遗传寻踪模型,基于matlab7.0平台对典型年洞庭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1986~2010年,洞庭湖生态系统健康样本投影值呈下降趋势。1991年左右出现较高点(投影值为1726 4),2006年出现了较低点(投影值为1625 8),而2010年投影值有所回升(投影值为1679 0);(2)从空间分布上看,南洞庭湖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其次是西洞庭湖,最差的是东洞庭湖。这说明受湖泊围垦、退田还湖和三峡水库运用等影响,洞庭湖的水文水动力条件、湖泊生物多样性以及水质状况等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且各湖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0.
基于林业生态功能和青海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植被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系统估算与分析青海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研究其近20 a碳储量变化并进行现状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省森林碳储量为11 182 64222 t,占同时期全国总碳储量的198%,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中面积占较大比重的中龄林,其碳储量尚未达到最大,有较大发展空间;(2)青海省近20 a天然林类型中碳储量较大的前4种分别是: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桦木(Betula)、杨树(Populus)、云杉(Picea asperata)天然林,表明这几种天然林在青海省森林植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集中分布对区域生态功能的发挥起主导作用;(3)所采用的碳储量估算方法尚存不足,在以后计算中应考虑根据不同林分类型的含碳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