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8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209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了探究协同老化后的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以PV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iO2/UV/O3协同老化方式,对比考察了老化前后PVC对甲基橙(MO)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的进行,PVC颗粒表面碎片化加深,粒径明显减小,Zeta电位值降低,并出现了新的含氧官能团。原始PVC对MO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而老化后的PVC对MO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主要的吸附模式均为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老化前的PVC对MO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而老化后的PVC对MO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老化前后的PVC对MO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表明MO与微塑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在非均匀表面上的多层吸附。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微塑料携带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的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SBR工艺中原生动物肉足虫的硝化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国际  李军 《环境工程》2006,24(3):13-15
通过对SBR反应器曝气量的控制达到了控制硝化率的目的。对肉足虫虫体密度与硝化率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弯凸表壳虫、普通表壳虫,以及盖厢壳虫均可以作为硝化指示生物。与盖厢壳虫相比,弯凸表壳虫和普通表壳虫与硝化率的相关关系更高,虫体较大易于显微镜观察与计数,更适宜用作硝化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93.
从巴丹吉林沙漠盐湖表层沉积物中筛选到一株高效耐盐苯酚降解菌CL.测定了菌株CL的生理生化指标、16S rRNA基因序列,通过动力学模型探究了该菌株的生长和苯酚降解特性,同时考察了固定化对其耐受及降解苯酚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CL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在温度30℃、pH 7.0—8.0、盐度0—10%和苯酚浓度100—200 mg·L~(-1)条件下,该菌株能高效降解苯酚,其降解率均在85%以上.菌株CL对不同浓度苯酚的降解符合Haldane模型,其最大比降解速率和抑制常数分别为0.32 h~(-1)和351.70 mg·L~(-1),同时该菌株在不同盐度下对苯酚的降解符合Ghose and Tyagi模型.固定化可以明显增加菌株CL对苯酚的降解和耐受能力.菌株CL在高盐环境下能够高效降解苯酚,具有生物处理高盐含酚废水的潜力.  相似文献   
94.
雷枭  丁小松  刘柱龙 《环境技术》2020,38(3):122-125
当针对PEMFC电堆的能量转换及热特性,立足于PEMFC测试应用。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动态电能及膜片电压生成;跟随物料平衡算法,可实时调节水、温及信号参量拟合,简述了一种PEMFC电堆简易模拟器实现。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铀矿山留矿法采场氡迁移规律,依据留矿法采场的构造和物理几何尺寸,建立了受限空间内颗粒堆积型射气介质气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和氡迁移方程,以10 m和20 m高爆破矿堆为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了不同通风条件下采场中氡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1)采场下行通风方式降低矿堆上部作业空间氡浓度的效果优于上行通风方式,但对采场运输巷道氡浓度的效果相反;采场排风氡浓度与采场通风风量成反比,氡析出份额与通风风量成正比;2)在相同通风风量下,10 m高爆破矿堆与20 m高爆破矿堆氡析出份额之差随通风风流量增长而逐渐缩小;3)均压通风对渗透率高(k=1×10-8m2)的采场排风氡浓度、矿堆氡析出份额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6.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2009年),无机盐产品高氯酸钾属于高环境风险的产品,其生产存在较大风险。高氯酸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主要来源于强酸、强碱、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原辅材料、产品,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产生的燃爆、泄漏、贮运风险以及工艺废气治理措施失效等环节。识别项目产生的环境风险主要包括爆炸风险、泄漏风险、危险化学品贮运风险及氯气直排风险,并从生产管理、生产工艺及贮运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7.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评价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09年丽水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丽水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0.884 1 hm2增加至2009年的1.462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0年的1.5892 hm2变为2009年的1.568...  相似文献   
98.
污水管道危害气体分布模型的建立对管道的维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SewerX模型为基础,将硫酸盐还原作为产生CO的主要生化过程,并入污水管道总生化反应体系,扩展SewerX模型,建立了污水管道内CO、H_2S、CH_4的浓度分布应用模型。将其应用到某市长度为4 100 m污水管道,管道危害气体浓度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比对发现,浓度变化趋势一致,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表明扩展模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在一定设计流量下,可选择不同污水管道水力参数,应用扩展模型分析表明,合理选择参数可降低污水管道危害气体浓度。研究为污水管道内危害性气体浓度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针对交通荷载的作用特点设计了循环三轴试验,进而对交通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动力特件进行厂研究.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存在临界循环应力比,采用孔压曲线所得到的临界循环应力比要小于采用应变曲线所得到的临界循环应力比.当土样不存在初始剪应力时,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土样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近似原点对称,但随着初始剪应力的增大,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逐渐表现为一系列平行曲线,峰值孔压与循环孔压幅值均逐渐减少;同时,轴应变的发展加快,但循环应变幅值逐渐减小.当循环应力比小于临界循环应力比时,对于同一初始剪应力,不同循环应力比下的孔压比-动应变曲线近似集中在同一条曲线上.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交通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残余孔压-累积塑性应变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00.
由地震引发的日本福岛核事故给环境和公众造成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引发人们对核能安全性及核损害赔偿问题的广泛关注.然而,中国现行的核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缺陷,核损害赔偿的立法与相关制度规定较国际核电大国和国际组织有一定的差距,亟需建立完善的核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和运作体系.阐述了核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内外核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和特点,针对中国核事故损害赔偿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