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14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固定化对氯苯酚降解菌在生物流化床中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固定化对氯苯酚降解菌在生物流化床中的降解特性,用海藻酸钠-壳聚糖-活性炭微胶囊对实验室保存的对氯苯酚降解菌株进行固定化,在生物流化床中用固定化菌株在不同单因素实验条件下降解对氯苯酚废水,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废水中对氯苯酚的降解率.结果表明,固定化对氯苯酚降解菌株处理污水的适宜条件为:HRT为72 h,微胶囊接种体积...  相似文献   
12.
于谦  杨春生  丁成 《环境工程学报》2011,5(7):1675-1680
采用平衡振荡法研究了1,2-二氯苯在3种人工湿地基质中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1,2-二氯苯在12 h达到吸附平衡,可由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得出3种土壤的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0.3338 h-1、0.2679 h-1和0.2537 h-1,壤土的吸附效果明显好于细砂、粗砂。30℃的吸附等温线既符合Freud...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多孔碳微球对TBBPA的去除性能,采用氮掺杂、H2O2氧化和球磨对多孔碳微球进行表面改性,运用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仪(XPS)等方法表征改性前后多孔碳微球形貌、孔隙特征、官能团种类及含量和热稳定性等变化情况,通过吸附实验确定多孔碳微球的最佳改性方法,并探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多孔碳微球、C-N、C-H2O2和C-球磨对TBBPA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6.6、 43.1、 47.4、 58.35 mg·g-1.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模型能够更好的描述多孔碳微球对TBBPA的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分子层均匀化学吸附.其中C-球磨对TBBPA的吸附性能最佳,最大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分别提高了1.6倍和2.9倍;球磨改性极大提高了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含氧官能团,增加了吸附污染物的活性位点,强化了氢键和π-π电子供受体作用,且受pH和腐殖酸(HA)的影响较小,拓宽了环境适用范围.本研究以期为廉价碳材料去除有机污染物性能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4.
污水在市政污水管道的运输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硫化氢(H2S),易引发恶臭、中毒和管道腐蚀等问题。采用合理的预测模型对管道中H2S的产生进行预测,可为后续采取相关的H2S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对于污水管网的规划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首先分析了影响污水管道中H2S生成的主要因素;其次将H2S生成预测模型按照传统统计学和机器学习2类进行归类,并总结其研究进展;最后,探索了H2S生成预测模型的潜在研究热点和难点,以期为市政污水管道H2S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盐龙湖水源生态净化系统预处理区、挺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及深度净化区沉积物中营养盐内源负荷及氮、磷的形态空间分布特征展开研究,并评价不同单元沉积物营养盐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盐龙湖表层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OM)含量范围分别为156. 43—1130. 00 mg·kg~(-1)、615. 23—1580.66 mg·kg~(-1)、5.00%—49.04%.盐龙湖TP含量在预处理单元的沉积物中最高(1508.09 mg·kg~(-1)),在挺水植物区B的沉积物中最低(932.30 mg·kg~(-1)),而TN和OM含量都在挺水植物区A的沉积物中达到顶峰(1126.91 mg·kg~(-1),48.89%),在深度净化区的沉积物中最低(272.47 mg·kg~(-1),5.23%).闭蓄态磷(Abs-P)的含量占总磷(TP)比例最多(75.3%—82.3%),易解析磷(Exch-P)占TP比例均不超过1%;顺水流方向,铁结合态磷(Fe-P)和铝结合态磷(Al-P)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而Exch-P和钙磷(Ca-P)呈U字型先减后增.弱酸可提取态氮(WAEF-N)占可转化态氮(TTN)比例最高(45.3%—68.94%),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SOEF-N)占TTN比例最低(10.45%—19.08%),沉积物TTN中各形态氮含量分布次序为弱酸可提取态氮(WAEF-N)强碱可提取态氮(SAEF-N)离子交换态氮(IEF-N)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SOEF-N).通过单一因子标准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有机氮和有机指数法进行评价,发现在预处理区和挺水植物区A营养盐污染最严重,其他处理单元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深度净化区污染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灭活厌氧污泥和活性厌氧污泥对间二氯苯 (m-DCB)的吸附,考察了吸附平衡时间、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污泥投加量和pH对吸附m-DCB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污泥对m-DCB的吸附在1 h内达到平衡。应用伪一级、伪二级反应动力学对实验数据进行验证,表明厌氧污泥吸附m-DCB更符合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2种污泥对m-DCB的吸附都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拟合,但Langmuir吸附模型的拟合结果要好于Freundlich模型,且活性厌氧污泥的吸附性能显著高于灭活厌氧污泥。从吸附热力学上看,该吸附为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pH值对2种污泥吸附m-DCB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草浆废水灌溉对海涂湿地土壤及芦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现场调查、盆栽试验和采样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用草浆废水灌溉海涂芦苇湿地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芦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后土壤中的有机质、N和P含量有所增加,土壤盐份含量明显下降,同时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均大幅度增加。一定质量浓度的造纸废水灌溉对湿地芦苇的生长有促进用、对土壤的性质有改良作用,但废水质量浓度过高则对土壤的理化性有不利影响。本文推荐造纸废水灌溉海涂芦苇湿地的适宜质量浓度为1000mg/L以下。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兼备水质净化及应急蓄水功能的两种不同微污染饮用水源预处理工程夏季高温期水质净化效果及浮游植物水华爆发风险,于2019年高温期(7—8月)对盐龙湖工程(由预处理单元、人工湿地净化单元及深度净化单元构成)和通榆河工程(由生物接触氧化池,高密度沉淀池及蓄水库构成)各处理单元出水水质及浮游植物群落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①夏季蟒蛇河及通榆河水质较差,主要表现为浊度、营养盐和有机物浓度高,DO含量低.两种预处理工程都具有较高的除浊、降低营养盐和提升DO效率,其中,通榆河工程中分别高达89.01%、95.13%和227.00%,净化效能优于盐龙湖工程(分别高达50.55%、38.33%和144.00%);②夏季高温期间,盐龙湖工程及通榆河工程蓄水单元总浮游植物及蓝藻细胞密度分别为1.71×106 ind·L-1和1.28×106 ind·L-1,2.23×106 ind·L-1和0.96×106 cells·L-1.两预处理工程蓄水单元藻类构成都以蓝藻为主,其中通榆河蓄水单元藻细胞密度较高,盐龙湖蓄水单元蓝藻细胞密度所占比例较高,结合蓄水单元水质变化(浊度降低,水下光照强度的增加),两预处理工程蓄水单元仍都具有蓝藻水华的风险;③两种预处理工程中都划分出17个FG和6个MBFG.盐龙湖工程中优势FG为:B、D、P、TC、J、Lo、W1和W2;优势MBFG为:GroupⅢ、GroupⅣ、GroupⅤ、GroupⅥ和GroupⅦ;通榆河工程中优势FG为:B、D、P、Lo、M和W1;优势MBFG为:GroupⅣ、GroupⅤ、GroupⅥ和GroupⅦ.两种功能群都能很好地响应预处理工程中水环境的变化,而MBFG的生境响应性更强,影响优势MBFG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浊度、电导率、营养盐和CODMn.因此,在夏季高温期,需优化预处理工程的工艺与运行,调控关键环境因子,以期能够控制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和维持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9.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邻二氯苯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成  杨唐仪  于谦  李朝霞  杨春生 《环境科学》2011,32(9):2582-2587
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FCW)处理邻二氯苯(o-DCB)废水,构建了基质分别为壤土、 细沙和粗砂的3套芦苇湿地中试系统W-L、 W-F、 W-C和无植物的壤土湿地对照组W-Z.结果表明,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5 d,最适表面负荷率为150 mg·(m2·d)-1,湿地组W-L、 W-F、 W-C和W-Z对o-DCB的去除率分别为81.2%、 71.1%、 72.4%和65.2%;8月中旬湿地运行效果最好,进入10月后性能有所下降,各个湿地系统对o-DCB废水处理效果顺序为W-L>W-C>W-Z>W-F,壤土和粗砂基质具有各自的优势;o-DCB浓度和溶解氧(DO)在湿地W-L和W-Z空间分布状况表明DO有利于o-DCB降解;o-DCB残留量在各层土壤中沿水流方向递减,随深度加深而增加;在芦苇组织中呈阶梯状分布,根、 茎、 叶中平均残留值分别为30.28、 14.85和 6.18 μg·g-1.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检测无机盐培养基中2,4,6-三氯酚含量,着重关注了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含体积比)选择和待测液p H。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选用乙腈/酸性水(用磷酸调节酸性水p H=3.0,乙腈与酸性水的体积比为5∶1)作为流动相,待测液p H=7.0时,才可获得更可靠的2,4,6-三氯酚含量检测结果。在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测定条件下,在5~100 mg/L内,2,4,6-三氯酚的含量与其峰面积均具有良好的线性(R2分别为0.9983、0.9991),检出限分别为20,3μg/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6%~102.5%和86.7%~94.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3%和8%。两种方法均适用无机盐培养基中2,4,6-三氯酚的检测与分析,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操作上更为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