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217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镁改性芦苇生物炭控磷效果及其对水体修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将收割的芦苇制成生物炭,投加到底泥中以控制内源磷释放,是一种将芦苇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将芦苇通过氯化镁浸渍改性,分别在300、 450和600℃条件下高温裂解,制得3种镁改性芦苇生物炭,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分析3种炭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选择了对磷酸盐吸附效果较好的生物炭MBC-450作为研究材料.以某校园河道底泥和上覆水为研究对象,探讨镁改性芦苇生物炭在不同投加方式(混合和覆盖)下对上覆水磷酸盐的吸附作用及内源磷释放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混合和覆盖投加可有效降低上覆水DIP浓度,与对照组相比磷累积吸附量分别提高了17.3%和11.7%;混合投加对间隙水磷的控制效果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间隙水DIP从0~2 cm至4~6 cm分别降低了14.7%、 18.9%和35.36%,而覆盖投加对应分别降低了33.3%、-28.2%和12.9%.与对照组相比,生物炭混合和覆盖分别导致0~2 cm和2~4 cm底泥中NH4Cl-P占TP的比例分别升高了15%、 15%(混合)和12%、 2%(覆盖),而BD-P占TP的比例分别降低了7%、 9%(混合)和6%、 3%(覆盖),Al-...  相似文献   
112.
基于长江源区冬克玛底流域2017年6~9月采集的84个地下水样品,分析了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多年冻土区地下水δ18O的变化范围为-15. 3‰~-12. 5‰,平均值为-14. 0‰;δD的变化范围为-108. 9‰~-91. 7‰,平均值为-100. 2‰,与当地大气降水相比,地下水较为富集重同位素;地下水线(LG)的斜率和截距均低于全球和局地大气降水线(GMWL和LMWL),表明地下水在接受降水的补给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地下水氘盈余(d-excess)变化范围为4. 9‰~25. 0‰,平均值为11. 6‰,低于大气降水平均氘盈余值;地下水同位素与降水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大气降水对地下水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不同时期影响地下水同位素的组成和变化因素有所不同,在冻土的冻融前期(气温上升阶段),由于冻土活动层较薄,地下水受气温影响显著.虽然后期气温降低,但冻土活动层厚度依然在增加,此时地下水在土壤中滞留的时间的增加是地下水同位素富集的一个重要因素.结合流域的地形特点、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3.
建设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近岸海域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前,需要明确建设自动监测系统的目的性;从人员、经费、技术性能等方面综合分析开展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可行性分析;同时考虑监测子站建成后仪器设备的安全问题,以保证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4.
污水管道危害气体分布模型的建立对管道的维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SewerX模型为基础,将硫酸盐还原作为产生CO的主要生化过程,并入污水管道总生化反应体系,扩展SewerX模型,建立了污水管道内CO、H2S、CH4的浓度分布应用模型。将其应用到某市长度为4 100 m污水管道,管道危害气体浓度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比对发现,浓度变化趋势一致,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表明扩展模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在一定设计流量下,可选择不同污水管道水力参数,应用扩展模型分析表明,合理选择参数可降低污水管道危害气体浓度。研究为污水管道内危害性气体浓度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5.
为了探究协同老化后的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以PV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iO2/UV/O3协同老化方式,对比考察了老化前后PVC对甲基橙(MO)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的进行,PVC颗粒表面碎片化加深,粒径明显减小,Zeta电位值降低,并出现了新的含氧官能团。原始PVC对MO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而老化后的PVC对MO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主要的吸附模式均为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老化前的PVC对MO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而老化后的PVC对MO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老化前后的PVC对MO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表明MO与微塑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在非均匀表面上的多层吸附。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微塑料携带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的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为识别永定河张家口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并确定流域重点管控行业和优控单元,将受体模型与控制单元分区相结合,建立流域污染源解析方法。结合研究区水系分布、行政区划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进行控制单元划分,利用聚类分析进行水质和污染源空间特征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进行分区污染源识别与贡献率计算。结果表明:永定河张家口段按水质污染程度可分为污染较重的A区(洋河、清水河中下游)和污染较轻的B区(洋河、清水河上游及桑干河);A区受工业点源与面源混合影响,其中工业点源、农业种植贡献率分别为43%、44%;B区主要受面源影响,其中农村生活及旅游、农业种植、畜禽养殖贡献率分别为30%、18%、17%;由污染源空间特征,提出A区的重点管控行业为冶金和食品制造业,B区则为采矿业和食品制造业,确定覆盖阳原县的2、3号,覆盖涿鹿县北部和蔚县北部的5号,覆盖万全区的14号控制单元为面源污染优先防控单元。源解析与控制单元分区相结合的方法可较好地反映水质空间分异特征,提高源解析能力。  相似文献   
117.
溶气罐是溶气释放式微气泡发生系统的关键设备,其中内筒溢流型溶气罐具有结构简单、成泡粒径小等优点。提出了3种内筒溢流型溶气罐的结构改进设计方案,并对其在不同操作参数下的溶气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克服通过测量释气量间接表征溶气量所带来的系统误差,建立了在线带压测量溶解氧的方法,并以空气在水中溶解量的变化率(即溶气效率)来直接表征溶气罐的溶气性能。结果表明:溶气效率随气液比和溶气压力的增大而增加,随液位比的升高而减小;在相同气液比、液位比及溶气压力下,气液切向进口加螺旋导叶片型溶气罐的溶气效率最高。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溶气性能相对最佳的内筒溢流型溶气罐的操作参数进行优化,预测最高溶气效率为72.43%时的最佳操作参数为:气液比为0.25,液位比为0.36,溶气压力为0.26 MPa。所得回归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87%,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分析和预测溶气罐的溶气性能。  相似文献   
118.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工厂里的劳动保护专职干部。在长期的工作中,为机床工人没有专用手套而发愁。根据安全规程规定,机床工人是不能戴手套的。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都是通用机床,要靠工人手工上、下料,操作时容易发生伤手事故(如铸件的毛刺,粗加工工件上的毛刺都  相似文献   
119.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年会于1985年6月25至29日在成都召开。顾金池付省长、省科协付主席冯彬彬和省建环厅付厅长焦成斌等领导同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参加会议的有第一届和第二届理事会  相似文献   
120.
爆炸灾害的预防和控制乃当务之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爆炸事故近年来屡屡发生,灾害严重,损失巨大。爆炸灾害的预防与控制己是当务之急。当前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各种工业粉尘爆炸、气液贮罐爆炸、工业生产中的静电灾害、各种爆炸灾害的实验观测和监控技术、防护与控制技术、模拟与仿真技术、易燃易爆物的危险性评估和系统安全性分析、燃烧转爆炸机理和热爆炸(热自燃)机理等方面。简略介绍了爆炸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筹建工作,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并开展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