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1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长期施肥潮土土壤呼吸的温度和水分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孟磊  丁维新  蔡祖聪 《生态环境》2008,17(2):693-698
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土壤呼吸的重要因素.利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因长期施用不同肥料造成有机质含量存在差异的土壤在不同土壤水分含量(30%WFPS、45%WFPS、60%WFPS、75%WFPS 和90%WFPS)和培养温度(5 ℃、15 ℃、25 ℃、35 ℃)下的土壤呼吸.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和培养温度对土壤呼吸既表现出相互制约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又具有相互促进作用.施肥影响着土壤呼吸所需的最适水分含量,不均衡施肥处理的土壤呼吸所需最适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均衡施肥处理的土壤.培养温度也影响土壤呼吸的最适水分含量,土壤呼吸所需最适水分随培养温度升高而升高.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可增加土壤呼吸的Q10.施肥特别是施有机肥而增加的土壤有机碳的释放速率是最快的.因此,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等气候变化趋势下,不利于通过施用有机肥来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  相似文献   
12.
土壤和污泥中微量元素形态的分级研究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甲烷的形成有 2条途径 :乙酸发酵和H2 /CO2 还原。比较而言 ,乙酸发酵产甲烷的能力强于H2 /CO2 还原。在特定环境中 ,何种产甲烷途径占优势取决于底物尤其是活性有机碳含量 ,而新形成的有机碳尤为重要。活性有机碳含量丰富的沼泽 ,甲烷主要由乙酸发酵形成 ,因此产甲烷能力较强。导致沼泽产甲烷能力异同的原因就是有效底物含量差异 ,从而使不同类型沼泽环境中产甲烷菌菌种不同 ,正是底物含量的高低和由此引起的产甲烷菌菌种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类型沼泽产甲烷潜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沼泽产甲烷能力和途径差异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土壤中甲烷的形成有2条途径:乙酸发酵和H2/CO2还原,比较而言,乙酸发酵产甲烷的能力强于H2/CO2还原,在特定环境中,何种产甲烷途径占优势取决于底物尤其是活性有机碳含量,而新形成的有机碳尤为重要,活性有碳含量丰富的沼泽,甲烷主要由乙酸发酵形成,因此产甲烷能力较强,导致沼泽产甲烷能力异同的原因就是有效底物含量差异,从而使不同类型沼泽环境中产甲烷菌菌种不同,正是底物含量的高低和由此引起的产甲烷菌菌种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类型沼泽产甲烷潜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氮肥对土壤氧化大气甲烷影响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评述了氮素对土壤氧化甲烷的抑制机制。包括 :( 1)竞争甲烷单氧化酶的竞争抑制机制 ,( 2 )代谢产物的毒害抑制机制 ,( 3)外源盐引起的微生物生理缺水抑制机制和 ( 4)氮素周转作用引起的抑制机制。提出了氧化菌竞争利用土壤空气有限O2 的竞争抑制机制 ,即氨氧化菌利用更多的土壤有限氧气→产生优势氨氧化菌→形成优势菌群→限制甲烷氧化菌繁殖和功能发挥的氨长期抑制土壤氧化大气甲烷的机制 ,并认为这种抑制作用是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16.
土壤中锰赋存形态的地域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连续分级浸提法研究了我国南北方土壤中锰赋存形态的各自特点和两者的差异,并探讨了造成锰有效性差别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