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不仅有利于缩小区际间的差距,还原生态以价值,而且还是环境降压的出口,促进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文章以生态补偿实践应用的角度为切入点,从流域、省域和地市3个层面系统分析了地方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有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地方层面生态补偿所带来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室内培养试验与分析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几种母质发育的旱地土壤和稻田土壤固定态铵释放的动力学。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固定态铵的释放非常缓慢。水田土壤培养8周后,旱地土壤培养7周后均未达到最大释放量,其累积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除开始2d内固定态铵的释放稍快外,整个培养期间土壤固定态铵的释放速率基本保持恒定。其中,土壤“新固定的”固定态铵的释放率远远大于“原有的”固定态铵。在水田土壤条件下,“新固定的”固定态铵经培养8周后,可释放出“新固定的”固定态铵的58.0%~80.8%,而“原有的”固定态铵仅能释放2.4%~8.8%。数学拟合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抛物扩散方程均能很好地拟合供试土壤固定态铵释放的动力学资料,零级方程也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但Elovich方程较差。研究还表明,溶液中的阳离子种类会影响土壤固定态铵的释放,Ca2 的存在较K 更有利于固定态铵的释放。  相似文献   
13.
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处理猪粪,减少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和化肥的使用,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亚热带地区水稻田对猪粪的最大消纳能力.对水稻田施以4组不同水平猪粪处理——MNK1(猪粪7454kg/hm2、尿素55kg/hm2、钾肥36kg/hm2)、MNK2(猪粪14911kg/hm2、尿素110kg/hm2、钾肥71kg/hm2)、MNK3(猪粪19381kg/hm2、尿素143kg/hm2、钾肥92kg/hm2)和MNK4(猪粪23854kg/hm2、尿素176kg/hm2、钾肥113kg/hm2),检测施粪过程中降雨径流ρ(CODCr)、ρ(TN)、ρ(TP)、ρ(NH4+-N)等的变化规律,结合水稻产量和各组施肥方式下土壤养分的累积,分析了亚热带地区水稻种植过程猪粪的最佳使用量和土壤承载力. 结果表明:①猪粪增施60%,则每hm2水稻增产180kg. ②MNK2处理的稻田土壤实际产生径流中的TN、TP流失量较MNK3处理分别少32%、39%;MNK2处理稻田土壤的w(TN)、w(TP)、w(TK)比MNK3处理分别减少9%、17%、26%;与全部施入化肥相比,水稻按MNK2水平进行施肥能减少氮、磷流失量6%、13%左右. 在保证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单季水稻田最大能消纳猪粪14911kg/hm2,每hm2水稻产量保持在6193kg水平上.   相似文献   
14.
受多氯代有机化合物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种植植物的方法,对受以HCB、pp'-DDT及γ-BHC为代表的PCOPs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种植黑麦草和大蒜都能不同程度降低土壤中PCOPs的含量,0~60 d时下降速率较快,60 d后下降速率减慢.植物修复能力的大小与植物种类、生育时期以及土壤受PCOPs的污染程度有关:黑麦草对受PCOPs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略优于大蒜;在植物生育过程的前期和中期(0~60d),植物对PCOPs的吸收能力较强;对受较高浓度PCOPs污染的土壤,植物修复能力相对较强.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pH值和有机质含量初步反映了土壤生物的变化情况,种植植物能促进土壤生物对PCOPs的吸收和利用.受污染土壤中减少的PCOPs有1.11%~10.25%被植物直接吸收,其它则可能是由于植物降解或种植植物后土壤环境的改变导致PCOPs被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5.
沅江入湖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演化地球化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沅江入湖河段河床沉积物进行钻探取样,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沉积物重金属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利用210Pb法测定沉积物沉积速率.同时,在分析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沉积物中Bi、Cd、Mn、Mo、Zn、Pb等重金属含量变化大、分布不均匀,而Sc、Tl、Rb、Cs、V、Co、Zr、Hf、Nb、Ta、Ga、Ge、Rb、Sr、REEs(稀土元素)等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小,分布相对均一.微量元素富集特征(EF值)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Cu、Sc、Tl、Rb、Cs、Th、U、V、Co、Zr、Hf、Nb、Ta、Ga、Ge、Rb、Sr、REE等微量元素主要为自然源,而Bi、Cd、Mn、Zn、Pb等重金属则既有自然源的影响,又有人为源的贡献.地累积指数(Igeo)评价结果显示,入湖段沉积物存在Cd-Mn-Zn-Pb-Bi等元素组合的重金属污染,且沉积物自下而上分布有中深部(204~192 cm)、中上部(96~64 cm)、浅表部(64~0 cm)3个重金属污染层.上述3个重金属污染层可能对应于3个期次的重金属污染事件,即早期(1913年前)的零星重金属污染、中期(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初期,1963—1979年)的中等强度重金属污染、近期(1979年至今)高强度重金属污染.且自早期到近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增强,污染元素组合趋于复杂化.沅江入湖河床沉积物的上述3期重金属污染可能对洞庭湖沉积物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为探索植物修复技术的根际机理,采用根箱模拟试验,研究黑麦草根际环境对多氯代有机物污染的响应效应. 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根际、近根际和远根际土壤中多氯代有机污染物含量变化情况各不相同;与黑麦草吸收特性相吻合,土壤中多氯代有机污染物有从非根际向根际环境迁移的趋势,土培期末的根际、近根际和远根际土壤中w(HCB)分别为0.313、0.219和0.207 mg/kg,w(p,p′-DDT)分别为0.351、0.230和0.221 mg/kg;黑麦草的地下部分对多氯代有机污染物的吸收利用程度均大于地上部分,吸收高峰期的植物地下和地上部分w(HCB)分别为0.716和0.078 mg/kg,w(p,p′-DDT)分别为0.745和0.065 mg/kg;土壤微生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黑麦草对多氯代有机污染物的吸收能力;在不同处理中,根际、近根际和远根际土壤的pH、w(有机质)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各有差异,根际和近根际土壤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较大,而远根际土壤环境的改变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声波提取,气相色谱分析法,调查了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几种耕作土壤和珠江主要支流,西南涌上、中、下游沿岸耕作土壤中的多氯代有机污染物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多氯代有机污染物(CBs、BHCs和DDT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其含量大小因所处区域、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异;西南涌上、中、下游耕层土壤中多氯代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呈递减趋势,主要受灌溉水质的影响;污染物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与其亲脂性相关,脂溶性强的污染物的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加深而减小,脂溶性弱的污染物的含量随剖面深度加深而升高;供试土壤中部分污染物的同系物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黑麦草修复多氯代有机物污染土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土培实验,研究了黑麦草对以pp’DDT,v—BHC,HCB为代表的多氯代有机物(PCOP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和根际土壤性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植黑麦草90d后.土壤中PCOPs下降了19.01%~41.75%;在黑麦草生长的前期和中期(0-60d1,土壤中PCOPs下降较快,黑麦草对PCOPs吸收能力较强;黑麦草对高浓度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较强:在去除土壤中PCOPs的作用上,黑麦草的吸收是轻微的,仅占1.20%。4.72%,土壤中PCOPs去除的主要原因是根际微生物的降解作用。种植黑麦草能改变根际环境,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有利于促进土壤微生物对PCOPs的降解.  相似文献   
20.
关于生态资产核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资产的价值核算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文献检索和对比分析法,探讨了生态资产价值构成的五分型、四分型、二分型3种分类形式,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普遍运用的几种核算方法,包括直接(实际)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模拟)市场法、空间-能值分析法和遥感模型测算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对生态资产的核算方法做了一些讨论及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