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137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330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521.
根据南京市5家市政水厂水源保护区的污染源调查结果建立了长江南京段水动力和有限体积法水质数学模型,并结合各污染源的污染强度和排放规律,分析了枯水期在不同水文情况下,污染源排放对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影响.有限体积法的模拟结果与常规分析的监测结果均表明,水厂受污染程度为:上元门水厂>北河口水厂>城北水厂>浦口水厂>城南水厂.主要污染源为水量较大,且有一定污染的入江河流.  相似文献   
522.
汶川地震远场地震动特征及其对长周期结构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汶川8.0级大地震中,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获得了大量的数字强震动记录,这些记录特别是远场记录具有丰富的长周期地震动分量。本文根据东南强震动中心获取的区域数字强震动记录,分析汶川8.0级地震的远场地震动特征,研究了基岩场地及深厚软弱场地的长周期地震动及其差异;根据长周期结构的特点,选取建于深厚软弱场地上的江苏A050强震台的超长地震记录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汶川8.0级地震对远场长周期结构的影响,并结合实际震害特点,提出了长周期结构抗震及地震安全对策中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23.
基于景观格局视角的土地整治对农地细碎化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西省宜丰县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选择斑块类型、景观类型、廊道特征3类景观格局指数,从景观格局视角定量评价土地整治对农地细碎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水田的斑块密度由8.916 1个/hm~2下降至8.423 4个/hm~2,平均斑块面积由0.075 1 hm~2提升至0.076 9 hm~2,边缘密度由1 203.431 8降低至1 127.134 7,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因子由1.238 6下降至1.216 3,最大斑块指数由0.17%上升至0.18%,景观格局指数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但旱地除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因子以外,其他指标均表明旱地趋于细碎化。(2)土地整治导致项目区破碎化程度加剧,斑块数量由3 530个提升至4 175个,平均斑块面积由0.070 6 hm~2增加至0.059 7 hm~2,面积加权平均形状因子由1.672 3增加至1.816 0,最大斑块指数由2.06%降低至2.01%。(3)土地整治优化了农村道理和沟渠布局,廊道特征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农村道路和沟渠的修建割裂了斑块,是导致项目区破碎化程度加剧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需要注重旱地、农村道路、沟渠的景观格局设计,达到有效治理农地细碎化和提高土地整治景观生态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24.
以成型TiO2作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Mn-Ce/TiO2低温SCR催化剂,并系统研究了制备方法、煅烧条件、活性组分担载量、Mn含量等参数对催化剂催化还原NO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的升高会促使活性组分结晶度的提高,从而引起催化活性的降低,在500℃和600℃下所得Mn-Ce/TiO2催化剂活性组分为无定型态,表现出较高的脱硝活性。活性组分担载量的增加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Mn含量对Mn-Ce/TiO2催化剂的活性有较大影响,当Mn/(Mn+Ce)摩尔比为40%和85%时,催化剂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525.
对电镀废水进行回用和重金属回收,不仅能节约水资源,还能有效解决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问题。总结了电镀废水的来源与成分构成,并较系统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物理法、化学法、物化法、生物处理法以及电化学法等的应用现状,最后对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26.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n-Fe/TiO2催化剂,并采用XRD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锰前体种类、负载量(活性组分质量占载体质量的百分比)、Fe含量(Fe物质的量占活性组分物质的量的百分比)、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乙酸锰为前体制备的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明显高于以硝酸锰为前体制备的催化剂;负载量的增加有利于脱硝活性的提高,而Fe的添加对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有重要作用,但Fe含量超过15%后,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并不明显;焙烧温度超过650 ℃时会使活性组分的结晶度提高,导致脱硝活性的降低。在锰前体为乙酸锰、负载量为15%、Fe含量为15%、焙烧温度为500 ℃、焙烧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200 ℃的条件下,Mn-Fe/TiO2催化剂的NO转化率约为95%。  相似文献   
527.
为研究阿塔巴德滑坡成灾条件及滑坡堰塞湖变化特征,利用滑坡发生前后近15年10期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从阿塔巴德滑坡地质条件及诱灾因素2方面对阿塔巴德滑坡成灾条件进行了探究,并对近15年阿塔巴德滑坡变形特征及堰塞湖面积变化进行遥感分析,以期为阿塔巴德滑坡防治及中巴经济走廊防灾减灾、中巴铁路选线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阿塔巴德滑坡处于多条断裂破碎带的交汇部位,且滑坡中部发育地表裂缝,处于花岗岩与软质岩石的不同岩性接触带,早期崩塌及泥石流增大了临空面,在强烈的冻融作用下,汇集大量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高含水不稳定斜坡中,岩体冰楔冻胀作用达到最大值,最终诱发阿塔巴德滑坡;(2)近15年来,阿塔巴德滑坡范围逐渐扩大,滑坡后壁逐渐后移,堰塞湖面积在2010年达到峰值,而后逐渐减小且趋于稳定。但是,滑坡后壁的后移导致河道内堆积物增加,可能再次阻塞河道,须人工定期治理堰塞坝。  相似文献   
528.
春季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以2009年5月渤海湾近岸海域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和环境资料为基础,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并运用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AZTI海洋生物指数(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AMBI)和多元AZTI生物指数(Multivariate-AMBI,M-AMBI)对渤海湾底栖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渤海湾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低值区皆集中在河口区、排污口区以及港口附近海域,群落结构比较脆弱,物种明显小型化、低质化.渤海湾受到干扰最严重的区域集中在黄骅港、蓟运河口、北塘排污口以及南、北排水河口区附近海域.盐度、水深等环境因子及围海造陆、污染物排放等人为干扰因素联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历史资料相比,渤海湾底栖生物群落发生了较大变化,物种数、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急剧下降,河口、排污口区以及港口附近尤为明显;渤海湾环境质量状况可能较优于莱州湾、辽东湾.  相似文献   
52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血吸虫疫区的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局部地区的抑螺防病林仍存在空间布局不完善、螺情反复出现的现象。在石首市钉螺孳生环境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钉螺孳生地的风险等级进行了评价,并通过抑螺防病林宜林地和更新区分布研究确定了抑螺防病林的空间布局优化区,以期为完善抑螺防病林建设工程布局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石首市钉螺孳生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及其支流沿线、沟渠、塘堰和滩涂,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74%。钉螺孳生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垸内,占总面积的2377%。钉螺孳生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大型湖泊、长江等永久水体以及城镇用地周围,占总面积的6749%。石首市抑螺防病林以中幼林为主,面积占抑螺防病林总面积的8047%。成熟林和过熟林(更新区)总面积4 51251 hm2,占抑螺防病林总面积的1405%。另有宜林地2 82336 hm2,石首市抑螺防病林优化区总面积为7 33586 hm2。其中,2395%的优化区分布在钉螺孳生的高风险区,2322%的优化区分布在钉螺孳生的中风险区,5283%的优化区分布在钉螺孳生的低风险区,是未来几年开展抑螺防病林建设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30.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及修订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依据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的特点和法律法规要求,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三级层次结构,提出9项准则和39项评价指标并计算权重,建立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综合评价模型及计算方法。层次分析结果表明,监测和预警、应急监测、恢复行动等3项指标在应急预案制修订过程中权重较大。应用该方法对某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实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一般,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