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182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142.
143.
本文建立了公元1470—1949年山东省历年受早县数等级序列。公元18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是山东省旱灾多丽严重的时期,17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旱灾也是严重的。根据相关分析,山东省饥荒县数、蝗灾县数与受旱县数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受灾面积利干早成灾面积与4—8月降水量成负相关关系。 4—8月降水量高于多年平均值时,棉花的产量一般高于平均产量,反之低于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144.
本文着重阐述长江大桥强震台阵观测技术中,通过多年实践所采用的方法,其中有一些已应用于台阵的改建。  相似文献   
145.
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利用及多余藻类生物量资源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采用多个池塘循环养殖生态系统,利用"藻类-螺类-鲈鱼-微生物"营养链关系对养殖废水中多余有机质、营养盐的去除,研究了养殖废水净化、循环利用及水体多余藻类生物量资源化。结果表明,在系统运行的各个时期TN、NO-3-N、NO-2-N的平均去除率都超过80%,对总氨(NH+4+NH3)去除率达97.17%,效果最好;TP的去除率达94.17%,CODcr的去除率为71.87%。出水口TN、TP、叶绿素平均值均达到湖泊Ш类水标准;CODcr达到了Ⅰ类水质标准。NO-3-N、NO-2-N、总氨(NH+4+NH3)、溶解氧含量都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要求。该系统处理能力的稳定性较高,可以调控藻类种群结构、充分利用水体藻类和营养物质、将其转化为螺贝类或者价格更高的鲈鱼等增加养殖效益,还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养殖废水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6.
论文提出了一个基于高时间分辨率静止卫星的陆面区域蒸散模型(a Land Regional Evapotranspiration Model based on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Data, LREMHT),该模型基于对地表温度日过程的傅立叶拟合计算感热通量,进而地面实测潜在蒸发的日总量及其空间分布对模型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模型计算合理,可用于区域耗水模拟。利用该模型计算分析了春旱季节(2005年4月份)淮河流域蚌埠以上农业区的区域耗水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日内:耗水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值出现在正午能量交换最活跃的时刻;②月内:一日耗水最高值出现时刻逐步往后推移:上旬出现在11:00前后,中旬出现在13:00前后,而下旬出现在14:00前后;日总量呈现递增趋势;③区域耗水月总量在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西北农业区耗水量最高。图7表1参33  相似文献   
14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问题已成为环境污染中的突出问题.POPs可在食物链中传播并富集,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文章针对其生物富集性,以POPs之-(δ-六六六)为模拟受试物,采用半静态法生物测试,研究该物质在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体内的生物蓄积效应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调查相关生物富集系数BCF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δ-六六六在斑马鱼体内具有时间短、蓄积作用强的生物蓄积效应.通过t-test试验分析,认为达到稳定态后,得到的生物富集系数不因暴露浓度不同、采样时间不同而产生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8.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地勘单位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述了地勘单位在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9.
三维电极法对印染废水脱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维电极方法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的脱色进行了实验研究,初步探讨了三维电极处理印染废水的机理,对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如曝气、填充物质种类、活性炭与铁屑重量比、槽电压、电极间距、初始废水pH值等进行了条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曝气的脱色效果比曝气的脱色效果好;填充物为混合物活性炭与铁屑比活性炭、无填充物的脱色效果好;混合物活性炭和铁屑重量比为2:1时的脱色效果最佳;槽电压越高,脱色效果越好,但当大于某个值16v时,处理效果反而会下降;电极间距越小,脱色效果越好,但间距小于1.5cm时易短路而影响脱色效果;中性条件下的脱色率要优于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综合考虑,在不曝气,活性炭和铁屑重量比为2:1,槽电压为16v,电极间距为6cm,溶液浓度为200mg/L,pH=6的条件下,降解时间为90win,脱色率可达98.7%。  相似文献   
150.
底泥疏浚对竺山湖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水质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结合2008年年底在竺山湖进行的底泥清淤工程,调查了底泥疏浚6个月后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及水质变化.结果表明,疏浚区和未疏浚区底栖动物均以霍普水丝蚓、摇蚊和铜锈环棱螺3种生物为主;同未疏浚区相比,疏浚后生物多样性降低,但生物量增加.受外源污染影响,上覆水体中TN、TP含量变化幅度分别为1.64~4.45mg/L和0.133~0.258mg/L,较高的水体营养盐含量,使得疏浚后的新生底泥仍处于营养盐较高的状态,从而使得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以生活于污染较重的物种为主.采用Shannon-Weaver、Simpson和Goodnight指数对底栖生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疏浚区处于中度污染,未疏浚区处于中-重度污染状态.结合底栖动物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只有在严格控制外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后,底泥疏浚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