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3月22日凌晨,同三闽高速公路霞浦段细雨蒙蒙、大雾迷漫。 05时44分,高速公路交警宁德三大队接到报警:同三(闽)高速公路B道85KM路段发生多车追尾事故。三大队全警出动,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勘查、施救和疏堵。  相似文献   
122.
湿法除尘器是治理电熔镁粉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概述了目前生产电熔镁的生产工艺及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简要地介绍了应用湿法除尘器治理电熔镁粉尘的原理;重点分析湿法除尘的应用效果及尚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3.
土壤微生物的C、N、P养分需求和代谢限制与环境养分的有效性有着密切关系.然而,有机无机肥配施如何影响苹果园土壤微生物C、N、P代谢限制亟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基于2008年建立的苹果园长期定位试验,应用土壤酶化学计量学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C、N和P周转相关的酶活性(β-1,4-葡萄糖苷酶,BG;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L-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碱性磷酸酶,PHOS)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和微生物碳利用率之间的关系.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单施氮磷钾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和化肥配施有机肥(MNPK).结果表明:①在果树各生育期,施用有机肥处理(MNPK和M)的微生物量碳(microC)含量显著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CK和NPK);微生物量氮(microN)含量,在萌芽期NPK、MNPK和M处理比CK处理分别增加了89%、269%和213%(P<0.05).②CK处理在萌芽期有较高的叶片ω(N)和ω(P)(29.8 g ·kg-1和2.17 g ·kg-1),并且仅果树萌芽期的叶片P含量与土壤有效磷(A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③土壤酶化学计量分析的所有数据点均在1 :1线以上,表现为微生物群落存在较强的P限制;果树生长期,矢量长度和角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6~0.79和59.3°~67.7°,且研究中矢量角度均>45°,也体现了微生物存在较强的磷限制.④RDA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碳和速效氮(AN)是影响矢量长度的主要理化因子,AP、AN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矢量角度的主要理化因子;SEM分析表明,AN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直接影响microC和microN,AP直接影响microP和microN,DOC和AP直接影响矢量长度,AP和microN直接影响矢量角度;微生物碳利用率与矢量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矢量角度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有机无机肥配施通过影响果树不同生育期土壤碳和磷含量,调控微生物碳、磷代谢进而影响微生物碳利用率,为有机无机肥配施提升土壤质量、维持土壤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4.
典型铁、锰矿物对稻田土壤砷形态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铁、锰矿物对稻田土壤砷(As)形态与酶活性的影响,将实验室合成的水铁矿和水钠锰矿添加到As污染稻田土壤中进行持续淹水土壤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添加0.1%水铁矿(+Fe)和0.1%水钠锰矿(+Mn)能延缓土壤Eh降低,增加土壤溶液中Fe和Mn的浓度,但是对土壤pH影响较小.与预期相符,+Fe和+Mn处理显著降低大部分监测点土壤溶液中总As(TAs)浓度,提高土壤溶液中砷酸盐[As(Ⅴ)]占TAs的比例,促使固相As形态向晶型铁氧化物结合态As(F5)转化.此外,与CK相比,+Fe和+Mn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提高5.01%和101.36%,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394.51%和688.84%,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30.44%和64.71%.因此,外源添加水铁矿和水钠锰矿可以降低As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5.
采用室内试验研究手段获得隧道围岩力学特性,以Mohr-Coulomb弹塑性模型及应变软化模型为基础,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构建三维数值模型,计算深埋隧道围岩特征曲线及纵剖面变形曲线,并对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弹塑性模型计算所得的隧道围岩安全系数低于应变软化模型所得的安全系数,表明采用弹塑性模型进行支护结构设计时,支护结构安全性较低,设计中可能会增加支护材料费用,而考虑应变软化条件下的围岩安全系数更加接近于工程实际;采用极限应变值或支护结构极限承载压力所获得的围岩—支护系统安全系数较为接近,说明两种方法的差异较小,均可用于隧道围岩支护结构优化设计,采用收敛—约束法计算隧道安全稳定性更加直观,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6.
以闽侯县1994年、2004年和2015年三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RS、GIS和统计分析工具的支持下,运用分形理论研究时间序列上土地利用类型形态的复杂度与结构的稳定度,分析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从而阐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内闽侯县的土地利用类型形态有了很大的变化,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水域面积变化不大;(2)整体分形维数保持下降趋势,从1994年的1.3504降到2015年的1.3333,说明空间格局总体向简单化、稳定化方向发展;(3)闽侯县各主要地类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变化特点存在较大差异,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的分形维数持续下降,土地利用类型形态趋向规则;水域的分形维数先减后增,结构趋向稳定;建设用地的分形维数先增后减,空间结构整体趋于稳定,布局趋向合理化。土地利用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强烈,通过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协调水土开发、区域土地合理利用以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7.
航空装备维修安全是确保装备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为提高航空装备飞行的安全性,需要对航空装备维修安全进行准确评价。根据航空装备维修安全评价涉及的不确定性问题,采用模糊数学和熵理论,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贴近度和熵权的航空装备维修安全综合评价方法。在建立航空装备维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加权平均算子确定综合评价集,利用非对称贴近度进行决策分析。通过对某型飞机调查数据的算例分析,确定航空装备维修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该型飞机维修安全水平的评价值。  相似文献   
128.
为了确定疏散软件中符合中国人的疏散基本参数,采用现场测量的方法对在校男大学生的肩宽及各种情况下的疏散速度进行统计,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校男大学生平均肩宽为46.5 cm,正常状态下水平行走速度为1.37m/s,上楼速度为0.66m/s,下楼速度为1.36m/s,上坡速度为1.34m/s,下坡速度为1.59 m/s;在无障碍的情况下,紧急状态的疏散速度要比正常状态下的速度快得多,测量得到肩宽和疏散速度的数据,为疏散软件的改进及进一步研究人员疏散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9.
铜、锌离子对厌氧氨氧化污泥脱氮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研究了Cu2+、Zn2+浓度变化对厌氧氨氧化污泥脱氮效能长短期的影响.短期实验结果表明,铜、锌离子对厌氧氨氧化污泥的脱氮效能影响主要分为3个阶段.刺激阶段,Cu2+浓度0~1mg/L和Zn2+浓度0~4mg/L时,随着进水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微生物活性受到刺激,氮去除速率迅速增加;稳定阶段,Cu2+浓度1~8mg/L时,氮去除速率处于稳定状态.抑制阶段,Cu2+浓度大于8mg/L和Zn2+大于4mg/L时,随着进水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氮去除速率逐步下降.Cu2+、Zn2+对厌氧氨氧化污泥脱氮效能长期影响表明,当进水Cu2+浓度达到4mg/L和Zn2+达到8mg/L时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活性将受到抑制.降低进水重金属浓度后,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可以得到恢复.厌氧氨氧化菌对Cu2+的敏感性强于Zn2+.  相似文献   
130.
上海工业区玻璃表面多环芳烃分布特征与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C-MS对上海工业区玻璃表面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宝山工业区、吴泾化工区和金山化工区玻璃表面PAHs平均含量分别为10.66,16.48,31.94mg/m2,工业区附近对照点PAHs平均含量分别为2.7,8.86,4.18mg/m2.各采样点玻璃表面不同环数PAHs分布特征相似,以3环和4环PAHs为主,平均含量分别占∑16PAHs的25%和47%;其次为5环和6环PAHs,分别占∑16PAHs的14%和9%,最低为2环PAHs,仅占5%.单体PAH以Phe、Fluo、Py和Chry为主.源解析表明,玻璃表面PAHs主要来源于煤和焦炭燃烧,部分来源于石油燃烧.质量标准化毒性当量浓度范围在0.07~3.23mg/g之间,对毒性当量贡献最大的单体PAH分别是BaP,BbF,BkF,Da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