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78篇
安全科学   260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697篇
基础理论   90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实际应用中生物倍增工艺表现出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的原因。指出工艺提供的均匀微孔曝气以及低溶解氧的实时自动控制避免了氧限制型污泥膨胀的发生;实时控制下的大比倍循环稀释特点使其具有较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可避免低温、低负荷型污泥膨胀的发生;长泥龄运行使MLVSS/MLSS由0.71降低到0.66,污泥中活性比例的降低也有助于形成好的污泥沉降性能;此外,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高污泥浓度使活性污泥系统中丝状菌的自然控制力得到加强,提出利用高污泥浓度来预防污泥膨胀的生态学方法。  相似文献   
972.
综述了近年来蚯蚓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蛋白质标记方面的进展,并结合在环境监测方面进行的研究讨论了蚯蚓分子标记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73.
金文杰  齐猛  张琪  左宇 《环境工程》2008,26(2):76-78
采用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降解焦化废水中的NH4+-N,主要针对亚硝化段进行研究。亚硝化段可采用悬浮污泥法或生物膜法实现,通过悬浮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对比,探讨亚硝化段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悬浮污泥法中,氨氧化菌为优势菌,亚硝化反应是氨氧化菌的作用结果,反应性质为短程硝化;生物膜法中,亚硝化反应由氨氧化菌、亚硝酸氧化菌和反硝化菌共同作用完成,所实现的反应为同时硝化反硝化。悬浮污泥法比生物膜法的亚硝化经历路径简单,但悬浮污泥法不如生物膜法耐冲击负荷。  相似文献   
974.
寿光市蔬菜大棚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寿光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大棚土壤进行了重金属Cd,Hg,As,Pb,Cr,Cu,Zn和Ni含量的抽样调查分析,并采用单项质量指数与综合质量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重金属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蔬菜大棚土壤各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33—2006)的限值,土壤环境质量定为1级,属于清洁水平,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重金属含量之间多呈正相关关系,其中w(Cd)与w(Pb),w(Pb)与w(Cr),w(Cu)与w(Zn)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w(Cr)与w(Ni)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除Pb与Ni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与大棚使用年限呈正相关关系,w(Zn)与棚龄的相关性最强,达极显著水平(P<0.01).与棚外麦地土壤相比,棚内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较高,Hg,Cd,Zn含量明显高于自然背景值.部分地区的蔬菜大棚土壤有Cd和Ni元素超标的现象,Cd的样本超标率为15.4%,Ni的样本超标率为5.8%.为了有效地降低环境风险,建议适当降低施肥量,种植抗重金属污染能力较强的蔬菜.   相似文献   
975.
聚硅酸铁混凝剂絮凝与破碎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玻璃、硫酸亚铁及氯酸钠为原料,应用共聚工艺制备聚硅酸铁(PSF)混凝剂,采用搅拌实验和颗粒计数法对比研究PSF与复合铝铁(PFA)的混凝性能,絮凝阶段残余粒子分布及紊流剪切力对絮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投药量时PSF去除高锰酸盐指数的性能优于PFA.PSF处理地表水时不宜采用过高或过低的絮凝速度,絮凝速度与絮凝时间应紧密配合才能提高混凝性能,即提高絮凝速度则需要减少絮凝时间.增加紊流剪切力时,PSF絮体的破碎程度远远小于PFA,被打碎的PSF絮体其再结合能力大于PFA.在数量级上,PSF的絮凝系数KA为10-2~10-3,破碎系数KB为10-7~10-8.对于粒径<2 μm的颗粒,PSF的KA比PFA大4个数量级,KB与PFA相近,而其余粒径范围PSF的KA比PFA大近2个数量级,KB比PFA小近10多倍.  相似文献   
976.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苯系物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分析测定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评定测定过程中引入不确定度的来源.通过分析和量化影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得出各分量对不确定度的相对贡献,对测定结果进行了表述.结果表明,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苯系物七种组分的相对合成不确定度范围为6.09% ∽ 11.11%,苯乙烯和邻二甲苯的不确定度较大,不确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标准溶液及曲线配制、方法加标回收和样品重复测量.  相似文献   
977.
废水闭路循环是解决电解锰废水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电解锰废水产生过程和水质水量的分析,确定削减废水水量和除去废水中铬是实现电解锰废水闭路循环的关键。为使电解锰废水闭路循环有更大的可操作空间,进行了15 mL/L和20 mL/L废水的回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电解液净化试剂H2O2、SDD消耗量和电流效率较无回用时差异不明显;电解过程中,无电解锰发黑、返溶等异常现象出现;电解产品符合YB/T 051—2003 DJMnD标准,纯度达99.9%以上。  相似文献   
978.
介绍了SiO2-TiO2系玻璃光催化处理合铬废水的实验方法.在Cr6+浓度为80mg/L、体积为100ml的废水中,投加0.7g组成SiO2与TiO2的分子比为8:2的SiO2-TiO2系玻璃,光照反应体系3 h,Cr6+去除率达99.9%.  相似文献   
979.
通过对武汉市喻家湖进行了两次春季微型浮游生物采样,研究了22个样品的水温、pH值以及微型浮游生物的种类、群落组成、优势种和污生指数,以此来研究喻家湖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共鉴定到微型浮游生物42属62种,得到了各采样点生物群落组成和优势种类;根据微型浮游生物的污染指示种类和污生指数,可以得出喻家湖整体呈污染状态,1、2、5号采样点为寡污带,3、4、6号采样点为β-中污带,7至9号采样点为α-中污带,10号采样点为多污带,其中3、4、6号采样点水体明显混浊,且在水样中观察到了螅状独缩虫、简简变虫、梨波豆虫、褶累枝虫等有机污水中的常见优势种类,说明这些采样点有机污染严重。最后,结合各采样点的生境探讨了喻家湖水质污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980.
近年来,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我国空气质量的全面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鲜有对四川盆地两大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及对政策实施后PM2.5化学组分新特征的针对性研究.2017年和2020年分别是两大污染减排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的关键时期,为对两时期成都市大气PM2.5及其中碳质组分特征进行全面了解,分别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和2020年12月在成都市区进行了PM2.5的连续采样,并对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16~2017年成都市ρ(PM2.5)平均值为(114.0±76.4)μg·m-3,最高值出现在冬季,可达(193.3±98.5)μg·m-3,是浓度最低季节春季[(73.8±32.3)μg·m-3]的2.6倍,而这种严重的冬季污染在2020年出现了明显改善,对应的ρ(PM2.5)为(96.0±39.3)μg·m-3,降幅达50.3%.②2016~2017年ρ(OC)和ρ(EC)的平均值分别为(21.1±16.4)μg·m-3和(1.9±1.3)μg·m-3,分别占PM2.5的质量分数为18.5%和1.7%;ρ(OC)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40.6±21.5)μg·m-3]>秋季[(17.0±7.0)μg·m-3]>夏季[(14.4±3.9)μg·m-3]>春季[(12.6±6.0)μg·m-3],而各季节ρ(EC)水平接近(1.3~2.4 μg·m-3);二次有机碳(SOC)是OC的重要组成,可占OC的质量分数为44.5%.相比2016年冬季,2020年冬季ρ(OC)降至(19.2±9.1)μg·m-3,降幅达52.7%,EC则升高了26.1%.③随污染加重,各碳质组分及其贡献变化趋势各异,相比2016年冬季,2020年冬季OC随污染加重贡献更加趋于稳定,而SOC占比升高更为明显,二次有机组分贡献不容忽视.④各季节气团来向和污染物潜在源区均呈现出了明显差异;与2016年冬季相比,虽然2020年冬季主要气团来向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各轨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均出现了大幅降低,且污染物潜在源区向东部区域扩展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