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46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部门、企业或单位的伤亡事故频频发生,国有企业重特大事故呈上升趋势,伤亡事故正趋于一种恶性循环过程。形成事故恶性循环的直接原因就是管理上的缺陷,其主要表现形式为:(1)企业法人代表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制度在一些部门、企业或单位尚未得到落实,急功近利思想所导致的短期行为十分严重,一味地抢产量、追效益。在安全管理中只追求形式主义或表面荣誉,不进行安全投入或不做大量细致的实际工作,甚至撤并安全机构、削减或干脆取消安全投入。(2)现场管理不到位,有相当一部分部门、企业或单位,习惯于搞临时性…  相似文献   
2.
于殿宝 《安全》2010,31(3):55-58
目前,我国因各类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每年在10万人左右。在快速的经济发展中如何降低事故发生率,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为此,培养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了部分大中专院校讨论和研究的热点。我国高等学校从20世纪50年代设置安全工程(技术)专业,并快速地发展到现在的中等专业学校、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  相似文献   
3.
他普通, 他相貌普通,衣着普通,做人也普普通通.然而,他在任吉林省通化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院长的三年多的位置上,却做出了不普通的事--和院领导班子成员同心协力,带领全院职工奋力拼搏,一改过去的被动局面,生产经营欣欣向荣,经济效益逐年上升,尤其各种生产事故全为零,充分显示出了这位普通的管理者的聪明才智.他,孙殿明.  相似文献   
4.
运用人类工效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指出一些企业任意延长劳动工时,无视劳动保护和劳动保障。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的分析不全面、不科学。是导致我国目前伤亡事故频频发生的致因。  相似文献   
5.
事故预测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安全管理技术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采用数学的方法,运用数理统计,非线性回归分析及计算机应用等技术,分别对经钢铁公司,吉林省金工业系统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预测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遏制我国目前伤亡事故的多发趋势和寻找事故发生规律,对事故发生的特点与致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事故模型,运用数学方法找出了事故发生的基本规律和相互制约关系,理清了管理、物质、环境和人为因素在事故形成与发生时的相互作用与关系。对导致事故多发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理论剖析,从而发现了事故规律,为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系统工程学理论,分析伤亡事故不断发生、乃至恶性循环的机理在于管理上的缺陷与混乱,并提出预防及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8.
江苏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但是因为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在全国也排名前列.所以如何加强应急管理提升救援能力的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现场事故抢救实践和研究表明:事故应急管理越到位,事故发生率就越低:事故应急救援越及时.事故损失和事故伤亡人数就越少。反之.则事故频发.损失严重。因此.事故与应急管理(应急救援能力)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伤亡事故的不断上升已经关系到了国家安定的大事,本文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安全工作经验揭示了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为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伤亡事故发生找出了根源。  相似文献   
10.
事故预测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依据收集统计的、真实可靠的事故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及建立的多种事故预测模型,在工作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并建立了事故预测数学模型,给出具体方法与步骤,以及应用中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律,从而做到对将来发生的事故未卜先知,用以指导安全生产活动,预防事故发生。同时,根据我国近18年来各类事故死亡人员的数据建立事故预测数学模型,并运用确立的最佳事故预测数学模型而预测出的事故数据,探讨我国伤亡事故发生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