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基于PMF模型的九龙江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7  
选取九龙江流域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AFS)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通过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解析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农田土壤中大部分金属相对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部分土壤中Cd、Zn、Pb和Cu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15618-2018),且各金属在研究区不同区域(北溪流域、西溪流域和河口区)分布存在中等变异.Cr、Ni、Cu、Zn和Cd的含量在北溪流域的龙岩区域较高,Pb的含量在西溪流域较高,而Co、Hg和As的含量在河口区域较高.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得出的源成分谱和源贡献率具有非负性质,土壤中重金属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拟合曲线呈现较好相关性,结果相对合理,能满足研究需要.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解析得出:研究区农田土壤中重金属主要来源有自然源、农业活动、燃煤释放和工业活动,其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综合贡献率分别为37. 0%、26. 7%、17. 6%和18. 7%.  相似文献   
22.
鲤鱼对硝基苯的生物积累、消除与代谢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流动式摄取及释放装置,对鲤鱼进行了硝基苯的生物积累,代谢研究,结果表明,鲤鱼对硝基苯浓缩很快,全鱼,肌肉,其它组织中的生物积累曲线地均呈现快速增长至峰,后又快速下降至低浓度水平稳态的峰形曲线,释放呈双曲线形,对数作图可得到两条不同斜度的直线。  相似文献   
23.
泉州市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福建省泉州市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方法和结果。调查结果表明 :(1)泉州市原野γ辐射剂量率为 72 .3~ 16 5 .1n Gy/ h,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为 111.5 n Gy/ h和 110 .9n Gy/ h,高于福建省的平均值 (分别为 92 .6 n Gy/ h和87.1n Gy/ h) ,是 UNSCEAR1982年报告中给出的世界陆地γ辐射剂量率按人口加权均值 (5 0 n Gy/ h)的 2 .2 2倍。(2 )泉州市道路γ辐射剂量率测值范围为 6 5 .8~ 14 9.5 n Gy/ h,均值 113.7n Gy/ h,略高于福建省均值 10 6 .4 n Gy/ h。 (3)泉州市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测值范围为 12 8.9~ 2 86 .3n Gy/ h,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分别为 190 .7n Gy/ h和 188.5 n Gy/h。不同建筑材料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花岗石房 >砖与混凝土房 >煤渣砖房 >砖木、土木房。(4)泉州市天然γ辐射、宇宙和线射天然贯穿辐射所致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 1.0 5 m Sv、0 .16 m Sv和1.2 1m Sv,全区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 0 .76× 10 4人· Sv,0 .12× 10 4人·Sv,0 .88× 10 4人· Sv。(5 )土壤中 2 2 6 Ra、2 32 Th、4 0 K含量均值分别为 71.3Bq/ kg、6 8.8Bq/ kg、6 8.8Bq/ kg、94 3.7Bq/ kg。(6 )地下水中2 2 6 Ra、U、Th、Rn浓度均值分别为 31.9m Bq/ L、0 .5  相似文献   
24.
2013年秋季在南昌市6个采样点采集了60个大气PM_(2.5)样品,用热光透射法测定了PM_(2.5)样品中OC和EC的含量,并分析了OC/EC值、二次有机碳SOC浓度水平以及OC和EC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采样期间南昌市大气PM_(2.5)日均值为45.7μg/m~3;OC和EC的浓度范围分别为4.6~15.8μg/m~3和1.5~8.2μg/m~3;各采样点OC/EC均值范围为2.0~3.5,说明各采样点均存在SOC的生成;SOC、一次有机碳POC和总碳TC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0、9.0和15.5μg/m~3,SOC/OC范围13.6%~31.1%(均值19.1%),SOC/PM_(2.5)范围2.9%~7.2%(均值4.6%);石化、建工学校、省外办和京东镇政府采样点PM_(2.5)中OC和EC的相关性相对较好,来源较为相近;武术学校和林科所OC和EC的相关性较不显著,来源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25.
于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采集了泉州市5个采样点共136个PM2.5样品,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样品中11种有毒微量金属元素(Zn、Cu、Pb、As、Ni、Cd、Co、Ba、Cr、Be、V)的浓度。采用单级酸提取法分析了大气PM2.5中有毒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并利用元素酸提态含量占总量的比值计算了有毒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采用美国EPA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大气PM2.5中有毒金属元素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各有毒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大小顺序为Zn > Cu > Pb > As≈Ni > Cd > Co≈Ba > Cr > Be > V;(2)大气PM2.5中Ni、As、Cd、Zn、Cu和Pb为生物可利用元素,容易在环境介质中进行迁移和转化;Be、Cr、Co、V和Ba为潜在的生物可利用元素,在大气环境中较为稳定,但当大气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有可能会重新被释放出来;(3)泉州市大气PM2.5中有毒金属元素主要通过口鼻吸入方式危害人体健康,Cr、Co、As对泉州市区居民有潜在的致癌风险,Ni和As有潜在的非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26.
泉州市主要工业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择泉州市主要土业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了工业活动对工业区及周围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对于评估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从源头上进行综合治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对晋江河口柱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Fe、Zn、Ni、Pb、Cu和Cr)进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垂向分布上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基本一致。其中,Fe主要存在于残渣态,Pb、Cu和Ni主要存在于可还原态,Zn主要存在于弱酸溶态,Cr主要存在于可氧化态。各金属总可提取态占总量的比值(即生物有效性)排序为:CuCrPb=Zn=NiFe,Cu、Cr、Pb、Zn和Ni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均较高,对环境存在较大的潜在危害。运用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Fe处于无污染水平,Zn、Pb、Ni、Cu和Cr均处于中到重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28.
不同pH值下对发光菌的毒性及QSAR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11种苯酚类化合物在不同pH下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15minEC50。)。应用两种理化参数logP和pKa对毒性数据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s)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苯酚类化合物的毒性机制。结果表明,苯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随pH的升高而减小,这与不同pH下苯酚类化合物的电离程度有关。相同pH下,苯酚类化合物的毒性随取代基团的种类、个数及取代位置而不同。苯酚类化合物属于极性麻醉(麻醉Ⅱ型)化合物,毒性可用logP和pKa来联合描述。  相似文献   
29.
泉州湾红树植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与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ICP-AES测定了泉州湾洛阳江河口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秋茄(Kandelia candel)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态含量,以及这2种植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探讨了该红树林湿地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富集和储量情况。结果表明,2种红树植物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均表现为:Fe>Mn>Zn>V>Pb>Cr>Cu>Ni>Co>Cd,有效态含量均表现为:Fe>Mn>Zn>Pb>Cu>V>Cr>Ni>Co>Cd,部分重金属具有一定潜在的有害生物效应;Fe、V在2种红树植物根部的含量最高,Mn在叶中的含量最高,其余重金属未有明显的统一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2种植物根中Cu和Zn,Pb和V、Co、Ni,Cr和Zn,Zn和V,V和Co、Ni,Co和Ni之间互有明显协同作用;除Mn在叶中存在较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大于1),2种红树植物对其余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均较小,远达不到超富集植物的要求;秋茄和桐花树对Mn从根向叶的迁移能力最强,Cu、Cr、Zn在2种植物中的迁移系数均大于1,Cd在桐花树中的迁移系数也大于1,说明2种植物都有将这些元素向叶中输送的趋势,应注意其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引起的危害。2种红树植物中重金属总储量大小表现为:Mn>Fe(秋茄则Fe>Mn)>Zn>Cu>Cr>Pb>V>Ni>Co>Cd,其中Mn和Fe的总储量之和分别占到了总储量的97.7%(桐花树)和99%(秋茄)。  相似文献   
30.
用模拟酸雨动态淋溶试验方法和改进的BCR四步提取法研究泉州市交通繁忙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溶出规律及形态变化,用ICP-AES测定浸出液中Ti、Zn、Co、Ni、V、Fe、Mn、Cr、Cu、Pb、Cd和As的含量。结果表明大部分重金属元素(Mn、Fe、Ni、Cu、Zn、Pb)累积释放量随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而增加。对土壤中金属释放过程进行数学方程拟合后发现,应用双常数速率方程能更好地描述V、Co和Ni的释放规律,抛物线方程则能更好地描述Zn的释放过程,修正Elovich方程能更好地描述Ti、Cr、Mn、Fe、Cu和Pb的释放过程,而双常数速率方程和抛物线方程均能很好地描述As、Cd的释放过程。对比淋溶前后重金属形态分布,发现淋溶后土壤中Ti、Cr、Mn、Fe、Co、Ni、Cu、Zn、Pb的生物有效态比例有所增加,而V、Cd和As的生物有效态比例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