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244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选取砖厂废气排放方向种植的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品系"云研77-2"为研究对象,在距离砖厂200、400、600 m处设置3个研究点,研究分析砖厂排放废气污染对橡胶树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砖厂废气排放对3个不同距离处橡胶树叶片光合参数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橡胶树与砖厂距离的缩近,即污染加剧,橡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Ci)、蒸腾速率(Tr)、最大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d)和叶绿素含量(Chl)均呈下降趋势;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和最大荧光比(Fv/Fm)也下降,初始荧光(Fo)升高。该研究结果证明,砖厂废气污染对橡胶树光合生理特性有显著影响:相距砖厂600 m范围内,越靠近砖厂,橡胶树叶片光合特性越低。  相似文献   
33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西维因对罗非鱼的急性毒性以及在不同暴露浓度下的西维因(0.064,0.8和5mg·L-1)对雄性罗非鱼性腺系数、血清雌二醇、睾酮含量的影响以及对卵黄蛋白原的诱导效应,以期对其环境雌激素效应研究有所贡献。结果表明:西维因对罗非鱼的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为30.21、25.16、19.76和17.86mg·L-1。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的西维因中,会使雄性罗非鱼精巢系数降低;对其血清雌二醇的合成具有诱导作用,当浓度为0.8mg·L-1时,诱导作用最强,此时血清雌二醇的含量为218.83pg·mL-1;卵黄蛋白原的含量随着西维因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多,当处理浓度为5mg·L-1时,达到最大为393.01μg·L-1;随着西维因浓度的升高,睾酮含量逐渐降低,西维因的浓度为5mg·L-1时,睾酮含量达到10.58mol·L-1,差异极显著(p<0.01),这可能是由于西维因对雄性罗非鱼具有雌激素效应。  相似文献   
333.
张覃  田衎  岳亚萍  周裕敏  房丽萍  封跃鹏 《环境化学》2019,38(12):2682-2689
本文介绍了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元素分析标准样品的研制过程.标准样品定值指标为Ag、As、Ba、Be、Cd、Co、Cr、Cu、Hg、Mn、Ni、Pb、Sb、Tl、V、Zn等16种重金属元素.垃圾焚烧飞灰标准样品是一种带有基体的标准样品,原料样品从垃圾焚烧站除尘设施收集,经干燥、过筛、混匀、分装和灭菌等步骤加工处理后,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原子荧光法(AFS)对标准样品进行了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选择技术水平较高10家权威实验室对1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协作定值,并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量值评定结果显示该样品中16种元素的含量在0.410—11600μg·g~(-1)之间,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在4.3%—18%之间.  相似文献   
334.
利用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fixed-wavelength fluorescence,FF)法测定了太湖周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洪泽湖周边鲫鱼(Carassius auratus)胆汁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代谢物水平,其目的是通过内滤效应和变异分析来优化该方法的稀释倍数和最佳样本量,并进一步判断PAHs的源解析。结果显示,鲫鱼和罗非鱼各环PAHs荧光比值与胆汁稀释梯度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揭示内滤效应并不存在;但是,各荧光比值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而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当稀释倍数逐步增加时,各环PAHs荧光值的变异也在增加,而较大的数据变异则导致功效值降低和样本量增加,因此将稀释倍数控制在1∶1 000左右较为合适,此时鲫鱼和罗非鱼的最佳样本量分别为6~7和27~62;太湖和洪泽湖养殖场周围水体中PAHs的污染均为石油源,其原因可能是长江下游工业发达、行船漏油现象频繁所致。该研究可为合理利用FF法对PAHs进行生物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5.
介绍了异辛烷中2,2',4,4',5,5'-六溴联苯(PBB-153)标准样品的研制方法。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对PBB-153原料进行纯度分析,测定了原料中水分、杂质的含量,利用质量平衡法计算得到纯品纯度为99.0%,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2%(k=2)。异辛烷中PBB-153标准样品采用称量-容量法制备,配制浓度为50.00μg/m L,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均匀性检验和稳定性监测,结果显示均匀性良好,稳定性可达18个月以上。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4%(k=2)。该标准样品与国外同类样品具有量值一致性,能有效支撑中国六溴联苯的履约监测与环境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336.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中PFASs可以通过淋溶作用进入地下水影响水质安全,或者通过陆生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放大作用危害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关土壤中PFASs的赋存状况、浓度水平与行为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环境化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土壤中可以准确测定的PFASs在含氟化合物总量中的占比不到1%,含量为ng/g水平.我国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及氟化工厂周边地区,其组分以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等长链PFASs为主.不同类型土壤中PFASs的赋存特征主要受到物质种类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周边人类活动的影响.除了含氟化学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直接释放和大气传输以外,PFASs前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转化也是其重要来源.吸附-解吸是PFASs在土壤中的主要归趋方式,化合物碳链长度及官能团种类、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种类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能力.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壤中PFASs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关注新型PFASs在土壤中的变化趋势及行为机制,开展土壤中PFASs的生物可给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进一步评估PFASs的生态与人体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337.
TW-80对污染土壤中菲和芘的生物降解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 T W80 为供试物,进行了表面活性剂对污染土壤中菲和芘生物降解影响研究. 实验周期150 d .并分别在30 d 、60 d 和150 d 间隔采样监测菲、芘降解率.结果表明,30 d 后,加入 T W80 的不同处理土壤中,菲的降解率分别达81 % ~98 .9 % ,比 C K 高22 .02 % 以上、芘的降解率分别达71 .90 % ~80 .66 % ,比 C K 高9 .46 % 以上.60 d 后,加入 T W80 的处理中,菲的降解率达88 .94 % ~96 .51 % 、比 C K 高11 .14 % 以上; 芘降解率达92 .39 %~94 .02 % ,比 C K 高2 .27 % 以上.150 d 后,所有处理中,菲和芘的降解率均分别达到98 % 和96 % 以上, 与 C K 无明显差别.研究还发现, T W80 土壤中含有优势真菌常见青霉、蠕形青霉、淡紫青霉和顶孢头孢霉.它们可能是促进土壤中菲、芘降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338.
污染土壤中苯并(a)芘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B(a)P污染土壤为处理对象 ,进行了土壤微生物群体及单一菌对B(a)P的降解试验 ,结果表明 ,鲜土中的微生物降解力 >风干土的微生物降解力。土壤微生物群体比单一微生物降解B(a)P效果好。真菌的降解能力强于细菌。 2 2 0 9号镰刀菌降解B(a)P的速率最快 ,为高效降解菌  相似文献   
339.
光催化氧化苯酚中间产物的分析与降解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光催化氧化法降解苯酚溶液,利用液相色谱对苯酚及其中间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考察了投加H2O2对中间产物浓度变化的影响。根据中间产物的产生情况及浓度变化,推测了苯酚光催化降解的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340.
水中六六六与五氯苯酚的光催化氧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李田  仇雁翎 《环境科学》1996,17(1):24-26
以高压汞灯不光泊,TiO2为催化剂,研究了水中低浓度六六六五与五氯苯酚的光催化氧化。六六六易被光催化氧化,其4种异构体的半衰期十分接近,均在20min左右。PH中性条件下γ六六六的氧化速率较高。六六六光催化氧化存在含氯中物,并可逐渐被氧化去除。五氯苯酚光催化氧化速率明显高于光分解。30min之内五氯苯酚即可完全脱氯。随反应过程的继续,五氯苯酚被氧化成简单的小分子直至完全矿化。该法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