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271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探究4种改良剂施用对酸性花椒园土壤有效Cd和花椒各部位Cd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紫色土酸化改良及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F)、石灰+化肥(SF)、有机肥+化肥(OM)、生物炭+化肥(BF)和酒糟灰渣+化肥(JZ)这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土壤pH、有效态Cd(DTPA-Cd)、花椒枝条、叶片、椒壳、椒籽Cd含量及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酸性磷酸酶(S-ACP)和脲酶(S-UE)活性,阐明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酒糟灰渣+化肥和石灰+化肥两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pH(P < 0.0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39和2.25个单位;与对照处理相比,酒糟灰渣+化肥处理和石灰+化肥两处理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降低了28.91 %和20.90 %.②酒糟灰渣+化肥处理显著降低了花椒叶片、椒壳和椒籽的Cd含量,降幅分别为31.33 %、30.24 %和34.01 %;花椒各部位对Cd的富集能力不同,具体表现为:叶片 > 枝条 > 椒籽 > 椒壳,与对照相比,酒糟灰渣+化肥处理的花椒各部位富集系数降低最为显著(P < 0.05),降幅为27.54 %~40.0 %.③改良剂处理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相似,相较对照,酒糟灰渣+化肥处理对以上两种酶活性提高最为显著,分别提高了191.26 %和199.50 %,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则降低了16.45 %.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效Cd含量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与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土壤有效Cd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酸性磷酸酶则完全相反.酸性紫色土壤施用石灰、酒糟灰渣中和土壤酸度效果最显著,在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改善土壤环境的同时,抑制花椒各部位对Cd的吸收和转运,是改良酸性紫色土及防治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52.
湿地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巨大,但不同的气候条件及植被类型,导致湿地土壤有机碳库组分有较大的差异,进而导致不同类型的湿地土壤有机碳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也有差异。深入了解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开发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辽河口湿地为对象,选取5种土地覆盖类型(翅碱蓬群落、芦苇群落、光滩裸地、油井区和农耕区),分析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以期探明辽河口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并确定土壤理化性质对辽河口湿地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辽河口湿地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总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差异显著,其中芦苇群落碳储量最丰富,达(52.6±3.80) g·kg-1,光滩裸地碳储量最少,为(28.2±7.05) g·kg-1;在植物覆盖下土壤有充沛的碳输入而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这一现象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弱。轻组分有机碳(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LFOC)、重组分有机碳(Heavy fraction org...  相似文献   
453.
现代城市建设中,狭长且超深的基坑肥槽因作业空间受限回填质量普遍偏低,肥槽回填土后期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渗水以及抗浮等问题,亟待采取新型有效的措施提高肥槽回填质量。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作为一种新型加固技术,可用于提高回填土强度并降低回填土渗透。为探究MICP技术应用于肥槽回填土的改性效果,以室内试验为先导,探讨2种改性方法在不同菌液细胞浓度、胶结干粉施加比例及胶结液浓度的配比下的改性效果,再将最佳配比的改性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验证。结果表明:2种改性方法中渗流法相较于拌制法胶结质量可控、改性效果更好。渗流法最优添加物配比为10倍稀释的菌液及低浓度0.5 mol/L∶0.5 mol/L(尿素与氯化钙浓度比例)的胶结液。现场验证试验改性后肥槽回填土相较于常规措施回填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提升174.2%~772.7%,压缩系数值减小0.09~0.41,孔隙比减小0.08~0.5,渗透系数降低1~4个数量级。改性后肥槽回填土对比常规措施回填土不均匀沉降基本消除,阻隔地下水渗流能力增强,回填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54.
<正>随着健康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词,健康企业建设不仅是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国能大渡河瀑布沟水力发电总厂通过“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实施一系列举措,营造出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为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55.
148,166,214!大平井下的闷雷已炸得人浑身颤栗,陈家山井口的恸哭又把人心弦撕扯,从孙家湾传来的噩耗,更如摄魂吸魄的魔咒,令天下为之惊愕。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矿发生的19起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事故中,18起为瓦斯事故,死亡3052人。2001年到2005年2月底,在全国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占到起数和死亡人数的86%和92%。可贵的生命之光,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湮灭在不见天日的幽暗地腹;而煤矿瓦斯,这个井下头号杀手,则像个愈发恣睢的恶灵,游荡着觊觎下一场血腥祭礼。不能再有片刻拖延!瓦斯一日未降,我们就一日难逃梦魇;瓦斯一日不治,我们就一日不得安宁。是紧急动员,打一场煤矿瓦斯治理攻坚战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456.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出了城市垃圾的现状和垃圾渗滤液的特点及处理的意义.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分析了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多种处理渗滤液方法,并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选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57.
通过对124家典型水产养殖单位进行现场调研,对四川省水产养殖、生产状况、污水排放、尾水治理等情况展开调查,总结了四川省水产养殖尾水的排放特性。结合四川省水产养殖业尾水污染状况评价,提出精准治理对策建议,为四川省水产养殖业尾水治理政策制定及模式选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58.
根据有机物与氧反应的化学平衡,建立了计算不同类型有机物理论化学耗氧量的通用数学模型,计有三种表式:有机物摩尔理论COD;单位质量有机物理论COD;体积为V升、理论COD浓度为Cmg/L的有机化合物溶液所含该有机化合物的量(x,g)。对大多数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间的最大相对误差在4%左右,说明这些模型推导合理。  相似文献   
459.
对于水中亚硝酸盐氮的测定,目前常用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该方法对有颜色或悬浮物的水样,采用加入氢氧化铝悬浮液沉降、过滤预处理方法,氢氧化铝悬浮液配制繁琐,操作步骤较为复杂。今改用硫酸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对水样进行预处理,使操作大为简化。即在100mL  相似文献   
460.
藻毒素对鱼类肝脏的毒理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鱼类肝脏为靶器官,研究了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藻毒素在注射和口服两种不同的染毒方式下,均可引起受试鱼类发生急性中毒死亡.对中毒鱼类进行解剖分析发现,受试鱼类的肝/体重比高于对照组.说明无论哪种给药方式,藻毒素都会迅速地、专一地作用于鱼类肝脏,引起鱼类肝脏充血红肿,出现血斑.通过对鱼类肝脏组织碱性磷酸酶(ALP)同功酶谱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两种不同染毒条件下藻毒素各剂量组的ALP同功酶谱与对照组相同,均有ALP11~ALP55条带,只是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ALP1~ALP3 3条带的着色深,并可使ALP同功酶各组分的相对活性上升.试验结果显示,藻毒素具有极高的细胞选择性和专一生物活性,其在生物机体内所引发的许多细胞学变化主要是对生物体肝脏酶系统的破坏所致,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