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不同N、P比例对微小亚历山大藻产毒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历山大藻产毒特性一直是赤潮藻毒素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在N、P比例失调情况下研究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产毒规律,在20个不同N、比例下,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连续培养三代,比较其生长情况。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对四种麻痹性贝毒(GTX14,GTX23,C12,STX)产毒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对产毒前后培养基中N、P浓度的测定,比较了不用产毒情况下对N、P吸收利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N、P失调情况下,微小亚历山大藻仍然可以正常生长产毒;对N、P营养盐中任意一种线性增加其浓度,藻的细胞产毒能力呈现的是曲线的变化;在一种营养盐过剩的情况下,量少的营养盐才是产毒的制约因素,对制约营养盐的吸收量,与产毒能力的增加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而对于N、P比例长期失调的情况下,其细胞产毒能力所受的影响会随着藻世代的增加而累积或减弱。 相似文献
12.
受氯代烃类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越来越多的地下水源正遭受氯代烃类有机物的污染,氯代烃类的地下环境行为及其污染环境的修复技术是当前环境学界的一个热点。目前修复这类污染环境的技术主要有抽出处理、渗透性反应墙和生物修复等。其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强化抽出处理技术、零价铁降解氯代烃类的渗透性反应墙技术以及原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零价铁反应墙如何长期稳定运行是目前的研究难题,也是该技术的发展目标。强化生物修复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一项新兴技术,构建一个能同时降解多组分污染物的微生物生态群落并成功引入污染场地发挥最大功效,是地下水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中的难点,也将是热点。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不同化学淋洗剂对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淋洗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化学淋洗剂的选择尤为重要。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柠檬酸(CA)和三氯化铁(FeCl3)为化学淋洗剂,采用振荡淋洗法研究淋洗时间与淋洗剂浓度对Cu、Zn、Pb和Cd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前后重金属形态与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化学淋洗剂对重金属的快速反应阶段基本在60 min内,在240 min达到淋洗平衡,对Pb和Cd的淋洗主要是非均相扩散过程;EDTA、柠檬酸和FeCl3对重金属的去除能力依次为Pb>Cd>Cu>Zn,Cd>Zn>Cu>Pb与Pb≈Cd>Cu>Zn,EDTA的淋洗效率最高,Cd的解吸能力最强;EDTA和FeCl3可有效去除弱酸可溶态与可还原态重金属,柠檬酸能有效去除弱酸可溶态重金属,修复后的土壤仍有环境风险;3种淋洗剂修复后的土壤中总有机碳与粒径分布无明显变化,FeCl3会酸化土壤。综合考虑,EDTA、柠檬酸和FeCl3均为淋洗效果好的环境友好型化学淋洗剂,该研究成果可用于现场淋洗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小试。 相似文献
16.
新型壳聚糖用于地下水中Pb(2+)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乙二醇(PEG400)作为交联剂合成的壳聚糖材料,探讨Pb2+印迹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等方面的研究,讨论其吸附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印迹Pb2+质量占PEG-CTS质量4%的交联壳聚糖,去除率最高;吸附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为0.272 2 mg.g-1.h-1;在20℃,溶液pH为7的条件下,PEG-CTS对Pb2+的最大吸附容量为20.20 mg/g,平均吸附能量为13.12 kJ/mol;化学吸附为主。关键词:交联壳聚糖;聚乙二醇;地下水;Pb2+;吸附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