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64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通过对汉江上游的考察,在郧西段归仙河口(GXHK)发现了典型的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剖面。采集滞流沉积层样品,进行粒度、磁化率等分析,证明研究地点具有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层。通过地层学对比分析,确定两次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3 000-2 700 aB.P.和公元100-200年(即1 850-1 750 aB.P.)。利用沉积学、水文学方法计算出GXHK的古洪水流量介于63 090~64 320 m3/s之间。用2010年、2011年大洪水洪痕的现代水文学验证和美国学者Baker提出的河流流域面积与大洪水洪峰流量关系进行对比分析,证明古洪水水文学计算结果合理可靠,从而为汉江上游的工程建设及沿岸地区的防洪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2.
高铁酸钾氧化降解水中双酚A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通过烧杯试验研究了高铁酸钾(K2FeO4)对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的氧化降解效能,探讨了水中本底物质对K2FeO4氧化降解BPA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中BPA易被K2FeO4氧化降解,适宜的氧化时间为30 min,适宜的pH值为5.0~6.0;当原水BPA质量浓度为2 mg/L,K2FeO4/BPA物质的量比为3时,BPA基本完全降解;低BPA初始浓度下,K2FeO4降解BPA的效能下降;水中本底物质天然有机物、SiO32-和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K2FeO4对BPA的氧化降解,面HCO3-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K2FeO4对BPA的降解.  相似文献   
123.
富亚峰 《环境教育》2008,(12):84-85
在全党、全军、全国都在贯彻十七大精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候,黑龙江省环保厅和省民政厅共同邀请驻黑龙江省军警部队的领导,召开共建绿色军营(警营)领导小组协调工作会议,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一起研究军民共建绿色军营活动,这标志着黑龙江省军民共建工作又登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4.
光-Fenton氧化破解剩余污泥和改善污泥脱水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紫外光-Fenton(光-Fenton)氧化处理城市剩余污泥,通过上清液的SCOD、多聚糖以及蛋白质浓度表征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破解情况,通过污泥过滤比阻(SRF)和滤饼含水率表征污泥脱水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光.Fenton氧化破解污泥EPS和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效能明显优于单独Fenton反应和单独紫外光照射处理。pH为3、反应时间为2h,H2O2投加量为4g/L和Fe^2+投加量为0.6mg/L是光-Fenton氧化处理供试污泥的适宜条件。在适宜处理条件下,污泥上清液中的SCOD、多聚糖和蛋白质浓度分别由67.46mg/L、12.53mg/L和8.62mg/L增加到568.12mg/L、448.62mg/L和292.94mg/L;SRF和滤饼含水率分别由2.4×10^S2/g和88.52%下降至5.26×10^8S^2/g和76.36%。光-Fenton反应在有效破懈污泥的同时,提高了污泥的脱水性能.有利于污泥的减量化。  相似文献   
125.
实验研究了酸改性沸石在剩余污泥调理中的应用。采用单因素法,以比阻作为主要参数,分别从酸浓度、酸浸时间和沸石粒度等方面来确定沸石酸改性的最佳条件。最佳的改性沸石在酸浓度为3 mol/L,酸浸时间为5 h,沸石粒径为150μm的条件下获得。利用改性沸石来调理污泥,考察改性沸石投加后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的变化以及对污泥上清液中COD、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沸石可以有效的调理污泥,减小污泥的比阻,且改性后的沸石调理效果更好。当改性沸石投量为30%(污泥含固量计)时,污泥的比阻由原来的3.0×1013m/kg降到1.39×1013m/kg,滤饼的含水率由原来的92%降到64%。沸石改性前后颗粒的电镜扫描图说明其强化污泥调理的机理主要是吸附架桥作用。  相似文献   
126.
为了有效评估城市群碳储量变化,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动态评估2000~2020年及2030年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0年天山北坡城市群碳储量呈现持续增加趋势,且碳储量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2000~2010年林地面积的减少导致其碳储量减少约266×106t,2010~2020年草地面积的增加使其碳储量增加约69.14×106t.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经济快速发展情景下碳储量预测值分别为8875.88×106t、8895.58×106t和8841.58×106t;经济快速发展情景下碳储量最低,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最高.土地利用是影响碳储量空间变化分布的第一主导因素,贡献率接近于90%,土地利用强度与碳储量协调性分析与两者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土地利用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碳储量产生积极影响,对于本研究区而言,生态保护发展情景可能更符合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能够为土...  相似文献   
127.
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时空格局,并实证考察了绿色技术创新对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1)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处于高位小幅波动上涨态势,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格局,而绿色技术创新规模先缓后急逐年递增,呈现东高西低格局,且“反K字型”空间格局初现雏形。(2)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传导效应,地理空间以及经济地理空间邻近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增加会促进本地城市的碳减排。(3)独立绿色技术创新在抑制工业领域碳排放方面成效显著,邻近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对本地城市工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大于本地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的促进作用。合作绿色技术创新因规模较小对工业碳减排效果不显著。深入探索长三角区域内部城市间在促进碳减排方面协同合作、联防联控机制并加强区域内部绿色技术协同创新网络建设是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低碳绿色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8.
129.
空心菜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空心菜浮床,空心菜+仿生植物复合系统以及仿生植物3组不同的水处理系统对城市重污染河道水体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试图阐明浮床+仿生植物复合系统在水质净化中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空心菜浮床+仿生植物复合系统对污染水体中的TN,NH4+-N,TP,高锰酸盐指数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相对于单独的空心菜浮床系统,复合系统对TN,NH4+-N,TP以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提高了28.50%、20.03%、33.43%、18.02%;相对于单独的仿生植物系统,复合系统对TN,NH4+-N,TP以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提高了14.98%、20.29%、53.38%、26.96%,且其对污染物的去除率远高于对照(p<0.05),表明空心菜生态浮床+仿生植物复合系统可实现对污染水体的强化净化,同时可有效抵抗空心菜植物腐烂对系统带来的冲击,确保复合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0.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碘化钾—苯并—15—冠—5—镉络合体系作基质,以极谱催化波测定痕量镉。峰电位在—0.8伏左右,检测限为2ppb,镉浓度与峰高在4—100ppb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简单快速,且选择性好。镉浓度在7.5ppb,变异系数为2.6%,回收率为97.5—110%,用该法与常规AAS法对成都南河底泥中微量镉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了同样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