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03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黑土有机碳、氮及其活性对长期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不同长期施肥模式对中国东北黑土表层(0~20 cm)及亚表层(20~40 cm)土壤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的施入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其中以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最为显著.与不施肥相比,常量和高量有机无机配施分别增加了表层SOC含量24.6%和25.1%,分别增加了表层土壤TN含量29.5%和32.8%,亚表层土壤SOC和TN含量对施肥无响应.尽管常量及高量有机无机配施分别增加了黑土0~40 cm土壤碳储量11.6%和7.6%、氮储量17.3%和12.7%,但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仅增加了黑土碳、氮储量的变异性.与不施肥相比,有机肥的施用不仅显著增加了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BC、SMBN)及可溶性碳、氮(DOC、DN)的含量,且显著提高了这些组分在总有机碳、全氮中所占的比例.有机无机配施处理能使表层土壤SMBC/SOC、SMBN/TN值分别提高0.36~0.59和1.21~1.95个百分点,而DOC/SOC、DN/TN也分别达到0.53%~0.72%和1.41%~1.78%.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可溶性碳氮及其在总有机碳、氮中所占的比例对于施肥的响应在土壤剖面上表现更为敏感,更能反映土壤肥力对于长期施肥的响应.有机肥的施入尤其是有机无机配施能显著提高黑土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碳、氮活性,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和养分供应能力,但同时也导致了农田系统碳、氮的大量损失,容易引起潜在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种植区土壤及草药中重金属含量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北省安国市中草药种植区土壤重金属As、Hg、Pb、Cd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草药中重金属含量状况,以及不同中草药对土壤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并对种植区土壤和草药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种植区土壤重金属As、Hg、Pb、Cd含量均值分别为12.9、 0.036、 15.6、 0.118 mg·kg-1,均低于相应<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以土壤背景值为标准评价,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16个中药种植区中土壤 As、Hg、Pb、Cd达轻度污染的比例分别为18.75%、43.75%、0%、100%,且6.25%的种植区土壤Hg污染达到中度水平.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12.5%种植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为警戒级,其余各地区均处于轻度污染水平;而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评价,各种植区单项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结果均<0.7,土壤环境清洁;绝大多数(>95%)种植区草药样品污染指数<1,不同中草药对土壤重金属的累积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紫菀、知母对Cd的富集系数及白芷、北沙参对Hg富集系数均>1.因此,在中药GAP(优良农业生产)基地土壤质量评价过程中,应重视中草药自身特性对重金属吸收和累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表征了2012年春季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京津冀地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特征.借助PM10的水溶性元素、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分析推断沙尘暴天气过程中矿物气溶胶对城市气溶胶污染的交汇叠加作用.使用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于2012年4月1日~5月24日,在北京市西三环、天津空港经济区和张家口火车南站附近同时采集可吸入颗粒物(PM10),采用离子色谱和元素碳/有机碳分析仪分析获取其水溶性离子、元素碳和有机碳浓度.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北京、天津和张家口这3个采样点PM10质量浓度的日均值分别为233.82、279.64和238.13μg·m-3.4月27~29日,3个地区发生了沙尘暴天气,PM10质量浓度的最大日均值分别达755.54、831.32、582.82μg·m-3.沙尘暴期PM10的有机碳(OC)浓度、二次有机碳(SOC)/OC的比值、硝酸根(NO-3)和硫酸根(SO2-4)浓度均高于非沙尘暴期间.采用电荷平衡计算证明沙尘暴期间大气颗粒物表明呈碱性,说明外来沙尘暴与本地污染相互叠加,矿物元素改变了颗粒物表面的酸碱性,沙尘暴和有机物发生耦合,促进了二次有机物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会对土壤中敏感微生物菌群产生毒性效应,导致敏感微生物菌群种类与数量发生变化。该研究针对不同浓度水平下六六六污染土壤和对应异位热脱附修复后的土壤中微生物的响应及变化进行分析,筛选出了可以作为六六六污染土壤指示生物的微生物。以清洁土壤(CK)、不同六六六污染土壤(H1、H2和H3)和修复后土壤(AR)为供试土壤,基于细菌数量和多样性生物学指标,探究不同污染浓度土壤与修复前后土壤中微生物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与CK土壤相比,梯度污染土壤H1、H2和H3中的细菌数量比CK分别降低95.31%、94.17%、94.06%(P<0.05),AR中细菌数量有所恢复,但显著低于CK,低98.86%(P<0.05);(2)清洁土壤、污染土壤和修复后土壤的细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在H3土壤中,特征菌门-变形菌门和特征菌属-假单胞菌属富集明显,占比分别达到99.43%和97.97%,其他物种占比不到1%,AR中微生物的物种组成相比H3有了一定的恢复,群落组成的多样性增加,但是短期内仍比清洁土壤群落多样性低;(3)清洁土壤中Methylomirabilota、硝化螺旋菌门和浮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准确量化安全仪表系统的误跳车率,基于联锁回路SIF中传感器、逻辑解算器、执行机构引发误跳车的不同失效机理和模型,考虑共因失效对误跳车率的影响,提出1种更符合实际并适用于异型KooN结构的新子系统误跳车率计算模型(STR of Non-identical Redundant System,SNRS)。针对SIF回路的误跳车率计算,建立了1种分析安全联锁SIF回路误跳车率(Reliability based Spurious Trip,RST)的计算框架。研究结果表明:以某聚丙烯装置第三反应器保护系统为例,将SNRS和RST方法与目前主流的多种计算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能够有效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主要再生资源品种的市场行情、政策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3个方面,对2023年上半年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行业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展望了下半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为促进再生资源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技术所产生的污染情况及环境影响均不相同。本文所述技术采用先进的飞灰水洗预处理、烧成工艺及独有的配方,以产品发泡轻质墙体材料为着力点,实现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高效处置及高值化利用,该技术在国内尚未有成功案例,做好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环评工作的目的及要求,从选址、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环境风险及环境监测共5个方面进行了环评要点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有机物降解产气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庆市生活垃圾的组成特点,自配垃圾试样进行有机物降解实验,根据实验期间试样的质量变化,结合降解反应方程式,计算试样的产气量,并建立产气率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试样质量随时间逐渐降低,呈指数型衰减规律.试样在实验初期产气率增加较快,达到产气高峰后逐渐降低.用建立的产气率模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接近,说明该产...  相似文献   
19.
高压密闭消解土壤砷、汞、铅、镉酸体系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高压密闭消解系统消解土壤,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As和Hg,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GF-AAS)测定Pb和Cd,对比了不同消解酸体系对国家土壤标准参考样中As、Hg、Pb、Cd的消解效果。结果表明,盐酸-硝酸体系对As、Hg、Pb和Cd的消解平均回收率分别为26.1%、100.6%、69.7%、87.3%;硝酸-高氯酸-氢氟酸体系中As、Hg、Pb和Cd消解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9.9%、84.7%、87.5%、90.1%;硝酸-双氧水体系对Hg、Pb、Cd消解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8%、95.1%、93.3%,对As的回收率虽只有69.2%,但数据精密度最好。此外,从简化试验步骤,减少误差,提高检测效率及减少试验危险性等方面综合评价,认为硝酸-双氧水消解体系是采用高压密闭系统消解土壤重金属的最理想酸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较早实施污染物排放量申报管理的江苏省徐州市,经过近两年的不断摸索,使这项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元月中旬,国家环保局有关领导在听取这个市的汇报后,对徐州市试点工作的进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目前徐州市实施的排污许可证工作已走在全国18个试点城市的前列,并达到了验收条件。近年来,徐州市环保局在对本市“曲线型”环境质量状况进行透视过程中,意识到目前采用的浓度管理方法弊端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