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安全科学   138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522篇
基础理论   115篇
污染及防治   80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红枫湖出入库河流汞浓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冷原子荧光测定方法对红枫湖出入库河流中总汞、溶解态汞、甲基汞及溶解态甲基汞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河流总汞浓度在2.2~350ng/L之间,平均值为51ng/L。由于受到人为源的污染,总汞含量显著高于世界其它一些天然水体。河流中总汞和颗粒态汞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r=0.99,p0.001)。河流汞季节变化主要受河水流量以及暴雨引发的地表径流所控制。河流输入红枫湖水库的汞大部分蓄积在水库中,仅有少量汞输出水库,水库已成为河流汞输入一个巨大的汇。入湖河流中的总甲基汞和溶解态甲基汞并没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春季暴雨期间,更多的地表甲基汞随着地表径流进入到河流中,成为河流甲基汞一个重要甲基汞源。  相似文献   
972.
根据某煤矿矿井水水质资料,结合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工艺原理,阐述了有机物相对较高的含悬浮物矿井水的处理工艺;列举了主要构筑物数量、规格及主要设备数量、材质、型号等参数;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该污水站直接运行成本约为0.668元/t。  相似文献   
973.
通过对某核电站现场采集的大气污染物样品进行检测与分析,获得该核电站所处环境中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含量、变化范围及变化规律。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提出了该地区Cr含量的分布范围以及酸雨频繁的原因,为某核电站的防腐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4.
PRB修复地下水污染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可渗透反应墙(PRB)的概念、结构、反应机理,按照处理不同的污染物和反应介质对PRB进行分类,并对此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当前PRB技术在修复地下水污染中所遇到的问题,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75.
PCR-DGGE分析啤酒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微生物区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赵继红  何淑英  李继香  刘永德  楼燕 《环境科学》2008,29(10):2950-2955
应用基于16s rDNA的PE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啤酒废水"水解酸化 SBR"工艺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分别取水解酸化池与SBR池中不同深度以及不同处理时段的活性污泥,提取样品总DNA,通过PER扩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将16S rDNA(V3区)的PER扩增片段割胶克隆测序确定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与筛选出的高效菌株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群落随深度的改变,在结构组成和种群数量上均有较大差异,2 m深处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富,优势条带突出;SBR池不同深度微生物种群结构一致,沉淀期、进水期和曝气期不同处理时段的微生物种类一致,但优势菌群不同;所测序列v2、23、25、31、h5和15号分别与菌株uncultured Thermotogales sp.Comamonas sp.WT OTU1、Agrobaaerium tumefaciens、Bacillus subtilis、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Comamonas testosteroni有高度同源性,活性污泥样品中的优势条带与高效菌株的序列不同,表明筛选出的高效菌并非为实际处理过程中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976.
基于土壤细菌代谢多样性和地上植被多样性具有协同关系的假设,利用BIOLOG技术研究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植被演替的不同阶段(草丛(T)、灌丛(S)、次生林(SF)和原生林(PF))土壤中细菌代谢多样性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和土壤细菌代谢Shannon's多样性指数分别遵循如下变化趋势:SF>PF>S>T,SF/PF>S>T,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植被和植被与季节的交互效应对土壤细菌代谢Shannon's多样性有显著性影响(分别为P<0.001,P<0.05),季节变化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同一植被下,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细菌功能多样性仅在PF土壤中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1),而在其余土壤中季节变化不显著(P>0.05).多元方差和主成分分析表明,4种植物群落的土壤细菌利用碳源的模式具有显著差异(p<0.001);土壤细菌群落利用碳源的模式聚为3类:T、S(夏季)、SF(PF)和S(冬季).因此.植被的严重退化会降低土壤的微生物代谢多样性,而适度的人为干扰森林群落不会导致土壤细菌代谢功能的降低;灌丛土壤环境是植被演替过程中的过渡阶段,其孕育的土壤细菌具有森林阶段土壤细菌的部分特征.  相似文献   
977.
本研究以实验室模拟的高浓度氮磷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折流式反应器,探讨了在动态条件下,pH、Mg:P、N:P及水力停留时间对鸟粪石法脱氮除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氨氮的去除率,以上四个因素影响相当;对于磷的除率,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为:N:P〉pH〉Mg:P〉水力停留时间。当模拟水样中的TP浓度为310mg/l,pH为9.7,水力停留时间为60min,Mg:N:P=1.2:1.2:l时,氨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可高迭85.8%和86.3%。  相似文献   
978.
以闽江河口区塔礁洲河岸分布的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淡水感潮沼泽湿地及其比邻的光滩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土芯和土壤-植物连续体,构建中型生态系统(Mesocosm),并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模拟持续恒定盐度增加及波动短期盐度增加两种情景,测定间隙水溶解性甲烷(CH_4)浓度及其它理化因子,探讨持续恒定和短期波动盐度增加对河口淡水感潮湿地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种处理均显著抑制了短叶茳芏沼泽及光滩湿地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波动盐度对于短叶茳芏湿地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光滩;②恒定盐度及波动盐度增加主要通过提高间隙水SO_4~(2-)、Cl~-、NH~+_4-N和TN浓度,降低间隙水pH值,抑制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③短叶茳芏沼泽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受间隙水pH值影响最为显著,而光滩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则受间隙水NH~+_4-N浓度及气温影响显著.研究表明,未来盐水入侵情景下,河口淡水感潮湿地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将下降,且在盐度短期增加情景下,河口淡水感潮沼泽湿地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下降幅度大于光滩湿地.  相似文献   
979.
我国钢铁企业数量众多、工序复杂,地下水常受到有机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影响。目前针对钢铁联合企业地下水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较少。以我国不同地区5家典型钢铁企业为例,评价各案例中场地地下水脆弱性及选址合理性,识别各企业地下水特征污染源,分析污染方式及程度,提出对污染防治对策的几点认识。结果表明:历史上钢铁企业选址往往忽略水文地质条件因素,跑冒滴漏、装置泄漏及淋滤作用是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方式,加强选址论证、地下管线防护、固废处置及废水利用是保护钢铁工业地下水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80.
目的研究环氧涂层在不同温度海水环境中的腐蚀失效行为。方法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研究两种海水环境中涂层的EIS特征,同时分析涂层电阻和涂层电容的变化,以研究环氧涂层防护性能随浸泡时间的变化。结果涂层在15℃海水中浸泡1440 h时,阻抗值下降至106?·cm2以下,而在30℃海水中仅浸泡72h时,阻抗值就已下降至106?·cm2。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涂层在15℃海水中的EIS响应由高阻抗的单容抗弧变为双容抗弧,而在30℃的海水中,EIS响应首先由单容抗弧演变为双容抗弧,随后又出现了明显的Warburg扩散阻抗特征。涂层电容在两种温度的海水中均呈上升趋势,电阻呈下降趋势。结论涂层在30℃海水中的劣化速度加快,是因为升高温度能够降低涂层与金属间的结合力,加快了海水向涂层内部渗透的速率。由于温度的升高加快了溶解氧的扩散速率,使得氧扩散过程成为腐蚀反应的控制步骤,从而导致了涂层在30℃海水中的EIS响应出现了明显的Warburg扩散阻抗特征。当环氧涂层在15℃与30℃的海水中浸泡1800 h时,其防护性能的变化可以分为快速下降、缓慢下降、趋于稳定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