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172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565篇
基础理论   125篇
污染及防治   82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高密度聚乙烯防渗材料的抗老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大陆首次研制成功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材料在浸泡条件下的抗化学老化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并与美国产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溶液、16.7%硝酸、33.3%硝酸和三氯乙烯4种溶液中长期浸泡后,国产产品抗化学老化性能指标分别为0.775、2.8、3.15和3.15,已经全面达到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892.
采用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对海藻酸钠(SA)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效SA-PVA-PEG复合膜。研究了该复合膜对Cu2+的吸附效果。用IR和SEM等手段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复合膜内部存在孔状结构,有利于吸附Cu2+。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Cu2+质量浓度50 mg/L、复合膜加入量1 g/L、废水pH=5、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60 min的最佳条件下,吸附率最高可达90.1%,吸附量达25.3 mg/g;复合膜吸附Cu2+的动力学过程可用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e方程进行拟合,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层吸附理论。采用浓度为1 mol/L的HCl溶液对吸附后的复合膜进行解吸,当解吸时间为2 min时,解吸率可达80.0%。  相似文献   
893.
石化废水挥发性有机物逸散量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实测法、物料衡算法、模型法、排放系数法、工程估算法等国内外石化废水挥发性有机物(VOCs)逸散量估算方法的主要特点及适用范围。应用排放系数法和实测法估算国内某石化厂废水收集处理系统VOCs逸散量为354.26 t/a。根据估算方法的实际应用研究,建议物料衡算法中废水油相VOCs逸散可结合油相敞口面积和油相性质,提供废水油相的排放系数;应用Water 9软件估算含油膜废水设施逸散量时,应单独估算油膜VOCs逸散量;建议排放系数法中废水收集系统排水口、检查井未密闭VOCs排放系数均确定为0.032 kg/h(每个逸散源),废水处理系统油水分离器、气浮装置按进水中石油类浓度的大小,分别提供VOCs排放系数。  相似文献   
894.
为评价杀菌剂戊唑醇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试验生物,采用半静态法分别研究了戊唑醇原药和其6种不同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以及戊唑醇原药对斑马鱼的生物富集效应。结果表明:97.4%戊唑醇原药、25%戊唑醇水乳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80 g·L-1戊唑醇悬浮种衣剂、250 g·L-1戊唑醇乳油、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斑马鱼96 h-LC50分别为8.73、3.35、6.44、9.68、4.60、0.892和6.81 mg·L-1;选择97.4%戊唑醇原药进行斑马鱼生物富集试验,在9.00×10-2和0.900 mg·L-12个处理浓度下连续暴露8 d,相应的富集系数(BCF8 d)分别为27.7和25.4。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毒性划分标准,除250 g·L-1戊唑醇乳油对斑马鱼急性毒性属于高毒,其他剂型均为中毒,且戊唑醇属于中等富集性农药。该研究为戊唑醇田间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5.
掌握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实现养分优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以江苏省扬中市为研究区,基于田间采样的99个土壤碱解氮样本数据,运用地统计学与缓冲区分析方法,研究县域稻田土壤碱解氮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14.30 mg·kg~(-1),处于较丰富水平。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碱解氮空间分布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插值结果显示,扬中市土壤碱解氮空间分布总体上呈斑块状,大致表现为中部高、两端低,高值区主要位于研究区中部3镇,在工业区与养殖基地附近均出现局部高值区。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城镇化、土壤质地、产业分布、农户经营等因子对研究区土壤碱解氮空间分布均具有较大影响。距离养殖合作社1 km以内区域的土壤碱解氮易于积累,工厂、企业对周边600 m范围内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96.
运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研究乌梁素海沉积物孔隙水中溶解有机质的来源、结构及腐殖化程度。r(A,C)、HIX、SUVA280和SUVA254等被用于表征DOM的腐殖化程度和芳香构化程度及结构,f450/500用于指示DOM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腐殖化程度最高的点为湖泊东部的W4样点,腐殖化程度最低的为总排干影响区域的W1样点。E253/203表明湖泊入口处沉积物孔隙水中有机质主要为不可取代的芳香环结构。荧光指数f450/500为1.57~1.82之间。总体而言,f450/500的值更接近于1.6,处于2个端源中间,说明乌梁素海DOM中的腐殖质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 DOM的不同来源对其腐殖化程度产生影响。随着腐殖化值的增大,DOM的来源由生物源向陆源过渡。  相似文献   
897.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初期有机质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阐明生活垃圾填埋初期有机质演化规律,于填埋场打井采集填埋1~3年3个不同时期垃圾样品,用水浸提制备水溶性有机物(DOM)。采用红外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对浸提液中DOM的结构和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生活垃圾中含有脂肪类、蛋白类、糖类及木质素类物质,在填埋初期,有机质中的脂肪类、蛋白质类、糖类及木质素类物质均发生了降解,羧基、氨类及水溶性芳香结构物质减少,DOM分子量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初期有机质以降解为主。  相似文献   
898.
在SBR中试系统中,采用较高声能密度较短时间的超声波处理剩余污泥后回流至系统连续运行20 d的方式进行污泥减量,通过分析测定系统MLSS、累计排泥量以及系统出水水质指标,考察了系统污泥减量效果及污泥回流对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SBR系统2/3的剩余污泥用声能密度为1 W/mL的超声波预处理6 min后回流至SBR系统。SBR系统最终需处置的污泥量减少了45.64%,获得了理想的污泥减量效果。污泥回流后SBR系统对SS、COD、TN以及NH4+-N的去除效果均无明显变化,仅出水TP含量略高于对照的SBR,出水水质仍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899.
李智  林达龙  明亮  何胜方 《灾害学》2012,27(3):137-138,144
在可拓学理论的基础上,按照风险预警目的和方法的要求,构建了灾后物资供应系统流动性风险预警模型.该模型解决了物资需求与客观实际采购量的矛盾,客观地反映了风险变化的动态化过程,初步提高了流动性风险预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00.
以房山区乡村清洁工程示范点窦店镇河口村为例,着重介绍河口村从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入手,以发展循环农业、实施清洁生产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采取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把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等农业生产的废弃物,经一系列技术手段,变为村民日常生活用能、农业生产的原料、肥料,既解决了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又实现了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全过程,探索出适合房山区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