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70篇
安全科学   160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33篇
综合类   628篇
基础理论   138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针对当前定向断裂控制爆破存在的问题,结合某特大型硐室成型爆破工程的地质、工程条件,利用岩石耐压而怕拉的特性,提出了双向聚能拉伸爆破技术.对该技术的特点、破岩机理、力学模型作了详细介绍与分析.进行了现场双向聚能拉伸爆破基础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该技术被应用于硐室的方形断面(1个自由面)和岩锚梁(2个自由面)的成型爆破.现场试验及应用结果表明,双向聚能拉伸爆破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能有效地控制裂纹产生、发展方向及断裂面的形成,实现岩体的精确控制爆破,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2.
以云椒2号为材料,研究外源甜菜碱(glycine betaine,GB,100 mmol/L)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200 mg/L)对干旱胁迫下辣椒开花结果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外源GB,SA处理能有效缓解辣椒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同时,提高辣椒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外源SA处理使辣椒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GB,SA、干旱处理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521 9,0.495 0,0.475 1。GB,SA处理均能提高辣椒的抗旱性,其中GB处理的辣椒抗旱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3.
赵永红 《环境工程》2023,(1):282-283
<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使工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另一方面也导致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虽然与城市工业污染相比,乡村环境污染问题稍显轻微,但对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更为注重农村建设,以期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明和谐、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  相似文献   
164.
为遏制矿工反生产行为,基于组织行为学理论,采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构建矿工反生产行为影响因素SD模型。借助Vensim软件模拟矿工个体、群体、组织和管理因素对矿工反生产行为的动态影响,模拟矿工反生产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并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工作倦怠水平、安全监管水平对矿工反生产行为有明显促进作用,安全激励水平、示范性规范水平、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和组织氛围活性水平对矿工反生产行为有明显抑制作用;系统各影响因素对矿工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效果、作用时间均存在差异;在各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矿工反生产行为演化过程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安全监管、示范性规范和安全文化建设是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5.
腐殖质作为电子穿梭体在介导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降解和转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电化学方法测定了市政污泥堆肥胡敏酸的电子转移能力(electron transfer capability,ETC),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探讨堆肥过程胡敏酸化学组成和结构变化对其ETC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胡敏酸的电子接受能力(electron accepting capacity,EAC)和电子供给能力(electron donating capacity,EDC)分别在12.46—18.62μmol e-·g~(-1)C和165.07—257.84μmol e-·g~(-1)C之间,从堆肥初期到堆肥末期,两者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堆肥前期N、C和H含量下降较快,而S含量在后期下降较快.平行因子分析发现,随着堆肥进行胡敏酸中代表类腐殖质物质的组分1和组分3的含量逐渐升高,而代表类蛋白物质的组分2的含量逐渐减少.胡敏酸HIX、S_R和SUVA_(269)分别从初期的0.523、3.33和1.69变至0.732、2.20和2.39,说明胡敏酸中有机质的腐殖质化程度、分子量和芳香性均随着堆肥腐熟呈现出增大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堆肥进行胡敏酸中类腐殖质物质增多、类蛋白物质减少,导致胡敏酸分子量、芳香度与腐殖质化程度增大,从而促进了胡敏酸EDC和EAC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6.
为全面了解我国表层土壤多环芳烃(PAHs)含量状况及空间分布,收集整理了1999—2018年发表的208篇有关全国各地表层土壤PAHs的文献,综合运用ArcGIS空间插值技术、地理探测器模型和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了我国表层土壤PAHs含量、空间分布、主要来源及成因。结果表明:我国各地表土PAHs平均含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从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北到西南地区依次递减,华北地区土壤∑16PAHs平均含量约为西南地区的2. 5倍;我国土壤PAHs含量总体上处于中低污染水平,中等污染、轻微污染和未污染土壤占比分别约为22. 6%、71. 1%和6. 3%。利用地理探测器对9种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表明,燃煤发电对PAHs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显著高于其他因子;主成分分析结果也表明燃煤是重要污染源之一。该研究对实现我国土壤PAHs的科学管控和防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7.
何嘉文 《生态环境》2002,11(4):439-440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耕地是农业的基础,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有些地方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实行连年种植一种经济作物,重化肥,轻土杂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土壤酸化,肥力下降,土壤资源遭受破坏。如何保护好耕地,防止土壤退化,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东莞市从1984年冬开始,对全市所有耕地进行分类,选取8个有代表性的土壤地力监测点,进行地力跟踪,至今已有15年。经过15年的监测,发现合理的施肥和耕作制,有利于保护土壤…  相似文献   
168.
呋喃丹和阿特拉津在土柱中的淋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柱淋溶试验研究呋喃丹与阿特拉津在河南潮土及2种太湖水稻土中的淋溶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种农药在河南潮土中的淋溶作用比在太湖水稻土中弱。在表土中添加2 mg农药、模拟1次降水200mm条件下,呋喃丹最大淋溶量峰值可达25—30 cm深处,阿特拉津最大淋溶量峰值可达15—20 cm。表明呋喃丹、阿特拉津2种农药在供试土柱中均表现出较强淋溶特性。土壤和农药性质对淋溶作用均有很大影响。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越高,对农药的吸附性越强,土壤中农药越不容易随水下移;土壤大孔隙越多,农药在土壤中淋溶作用也越强,且相邻大孔隙对农药淋溶存在协同作用。土柱中插入4根直形多孔玻璃管后,土壤淋出液中农药量比插入2根的高2.7倍,比不插玻璃管对照高10倍。土柱中插入扭曲(60°)形玻璃管与插入直形玻璃管相比,农药在土壤中持留性增强,淋溶作用减弱。同一土柱中农药水溶性越大,淋溶作用也越强。  相似文献   
169.
表面活性剂洗脱污染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周  何小路 《生态环境》2004,13(4):666-669
多氯联苯(PCBs)为一类在环境中广泛分布且难以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利用表面活性剂亲油和亲水的两亲特性.将多氯联苯从土壤中洗脱出来,从而修复受污染土壤是当前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使用表面活性剂溶液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洗脱作用主要是:(1)表面活性剂通过减小液一固之间的表面张力,将阻塞在土壤孔隙中的多氯联苯分散到溶液中来;(2)表面活性剂通过形成胶束,促使多氯联苯从土壤中重新分配到疏水的胶束核中。洗脱效果与表面活性剂种类、性质、质量浓度及土壤成份有关,通常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效果较好,对多氯联苯的洗脱可达86%。含多氯联苯洗脱液可利用生物降解、紫外光照射及焚烧等方法进行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170.
何大森  李似姣 《环境化学》1996,15(3):266-272
大气有机物在脱水,富集过程中的组分损失造成GC分析的系统误差。回收率测定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疏水性有机组分在填充碱石棉与碳酸钾的脱水预柱上的损失率分别为25%和15%左右,亲水性的乙醇的损失经高达6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