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影响因素及其数值化 影响土壤环境背景值丰度的成土因素通常归结为六大类:气候、成土母质与母岩、生物有机体、地形、时间和人类活动。与它们相联系的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影响因素和理化性质,通过本课题的工作,已掌握了十一个。这十一个成土影响因素或主或次,或多或少,代表了公认的六大成土因素的大量信息,分析它们和各个土壤环境背景值元素之间的关系,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探索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分异规律,对于绘制土壤背景值图件以及研制土壤环境背景值专家系统,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的技术关键,是影响因素的数值化。  相似文献   
22.
沉积物污染特征分析的未确知聚类-对应分析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现有未确知聚类的不足,将聚类有效性函数引入聚类算法中,通过与对应分析方法的综合集成,建立了未确知聚类-对应分析(UC-CFA)模型,并以加速遗传算法优化计算最佳聚类数目、聚类中心以及聚类点(包括污染指标和采样点)隶属于聚类中心的隶属度. 以安徽巢湖塘西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UC-CFA模型对沉积物污染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将所有聚类点划分为4类,即Cd-有机质联合污染区,高磷污染区,Cu-Zn-Pb-Cr复合污染区以及高氮污染区等. 实例研究表明,对于沉积物污染特征分析,UC-CFA模型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23.
成果应用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主要目标,是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依据上海市开展风险普查与成果应用的实践与经验,首先讨论了普查成果应用的理论基础,指出基于风险的决策有赖于有效的风险信息产生和应用。分析了风险管理国际标准(ISO31000)中风险信息的产生与应用,风险信息的生命周期,以及本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调查-评估-应用全链条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构建了调查(数据)-评估-应用的框架体系。本次普查产生的大量数据可基本满足国务院普查办规定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任务,以及本地化的风险基线分析与风险热点识别,但要进一步开展本地区的专项风险评估与应用,仍需要补充更新相关数据。最后,提出了本地化风险评估和普查成果应用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4.
沿海区域自然灾害脆弱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地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特殊的地理位置、高度集中的人口和财富也决定了其面临灾害具有较高的脆弱性.本文在讨论脆弱性内涵的基础上,理清了脆弱性、风险与灾情的关系,总结了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的三种方法:基于历史数据、指标体系和实际调查的灾损率曲线.与国内依赖指标体系评价脆弱性不同,文章采用演绎法,据历史灾情参考全球尺度灾害风险评估国际计划的基本思路做灾后脆弱性的评估.在不考虑自然因素的前提下,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影响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社会因素,结果表明:人口密度、人均产值、地均GDP三要素与脆弱性间具备显著的相关关系.最终,对沿海区域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特点进行研究,探讨了该区域宏观脆弱性的区域分异规律,并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旨在从人类社会本身找出灾难根源,为灾害保险和政府决策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25.
内涝是影响上海的主要灾害之一,上海城区居民住宅特别是旧式住宅容易因之受损乃至倒塌。基于情景模拟和指标体系方法,开展了上海中心城区住宅的风险评估。利用上海水务信息中心开发的内涝仿真模型,设置暴雨情景并对该情景下的内涝进行模拟,得到了区域水深分布状况,利用G IS技术求得每座住宅的水深,体现其在内涝中的暴露程度,并构造暴露性评价模型,综合反映区域总体暴露状况。根据旧式住宅较易受到影响的事实,构造脆弱性指数,最终衡量区域住宅面临灾害的整体风险状况,实现区域间居民住宅内涝风险的对比分析。设置了五十年一遇的暴雨内涝情景,针对中心城区各街道开展了实证研究,最终评价结果显示出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风险分布规律,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该方法可以为市政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提高内涝灾害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6.
利用1949-1990年上海市郊水灾历史灾情资料,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显示,自1949年以来,水灾受灾指数和相应粮食减产率呈阶段性下降,尤其自1977年水利控制片贯彻实施后,二者呈大幅度下降。各区县中,综合考虑水灾频次和受灾面积两个因素,得出南汇灾情最为严峻。最终,针对历史灾情资料缺乏、小样本数据使用传统统计模型进行风险分析精度不高的特点,基于信息扩散原理,利用正态信息扩散技术将单一的样本观测值变为一模糊集的模糊数学方法,对各区县受灾指数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南汇、浦东在受灾指数较低时,超越概率较高,即风险较高;崇明、金山在任一受灾指数下,风险都显示最高,受灾指数达0.8的超越概率为0.03345和0.01243,分别达到3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  相似文献   
27.
论生态工程资源化治理城镇生活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计划环境指标COD削减任务没有完成,既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现行国家治污战略有待完善.文章论述了生态工程资源化治理生活污水如何既遵循自然规律又遵循经济规律,阐述了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修复治污工程怎样适合国情、注重民生,总结了生态工程资源化治理城镇生活污水的十大功效.  相似文献   
28.
一、系统结构及工作简程 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的全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系统,就是从有限的样本经过专家系统,扩大为大样本的过程,以便适应土壤环境背景值各项应用的需要(图1)。 (一)系统的三个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29.
沿海省区洪灾脆弱性空间变化的初步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脆弱性评估主要有建立指标体系、依据历史灾情和建立灾损曲线三种方法。选取国内评价洪灾脆弱性的典型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占总方差85.614%的3个主成分来分析影响洪灾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并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来反映沿海省区洪灾脆弱性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人均产值、城镇建成区面积、居民消费水平、人口密度和地均产值等是影响沿海省区洪灾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最终沿海11个省区根据脆弱性差异聚成4类。  相似文献   
30.
南京市地铁噪声影响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城市地铁在正常营运时噪声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南京地铁1号线高架段、车厢内和站台上环境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地铁高架段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达到4类区标准,其对声环境的影响明显小于快速道路高架段;车厢内和站台上的噪声对乘客的影响不容忽视.指出,地铁高架两侧100 m范围内有敏感点的路段应全部设置隔声屏障,地铁运营部门应提高地铁驾驶人员的技术和责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