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81篇
安全科学   125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292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水生态系统中物质(营养盐)和能量(光照)输入的不平衡能影响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生长,但两者的交互作用在浮游生物现存量的预测中还较少涉及。通过对湖北省内14个水体进行春采样,研究了光照和营养盐的交互作用对浮游动植物生物量预测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了两者对浮游动植物间营养联系的影响,以期为湖泊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均与营养盐不存在显著相关性;ρ_(Chl a)与漫射衰减系数(K_d)(r=0.526,P=0.036)和光照×营养盐(r=0.57~0.70,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浮游甲壳动物的生物量随着K_d增加而显著减少(r=-0.544,P=0.029)。浮游动物、植物生物量之比(ρ_Z/ρ_P)随着K_d(r=-0.651,P=0.006)和营养状态指数(TSI)(R~2=0.64,P0.001)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表明两者之间的营养联系在低光照、高营养盐的环境下变弱。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能够单独被K_d更好地预测(R~2=0.30,P=0.029);光照和总溶解性氮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ρ_(Chl a)(R~2=0.47,P=0.003)和ρ_Z/ρ_P(R~2=0.45,P=0.004)的预测。  相似文献   
82.
为研究七氟丙烷对汽油蒸气爆炸抑制作用,搭建含弱约束端面直角管道汽油蒸气爆炸抑制实验系统,开展汽油蒸气爆炸实验研究,并与喷入七氟丙烷抑爆介质进行对比,分析爆炸超压值、火焰强度值和火焰传播速度等爆炸特性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3%,1.5%和1.7%汽油蒸气体积分数下,不加抑爆介质时,爆炸超压值、火焰强度和火焰传播速度随着汽油蒸气体积分数的升高而增大;将七氟丙烷作为抑爆介质喷入时,爆炸超压峰值分别下降91.06%,34.57%和50.92%,火焰强度降幅达到99.83%,火焰传播速度几乎降为0,火焰持续时间随之缩短几乎为0,七氟丙烷具有良好的阻隔防爆效果。  相似文献   
83.
生态足迹模型的修正及在天津地区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文章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指出了存在的缺陷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分别计算生产足迹、输入输出足迹以进行生态足迹来源的分析;将淡水资源足迹纳入模型;计算生态承载力时结合资源产出法以克服生态足迹模型的空间互斥性;计算CO2吸收用地的生态承载力。将改进后的模型应用于天津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市消费足迹大于生产足迹,依赖外部输入资源抵消部分生态赤字,这一点在淡水足迹的输入上尤其明显;另外,生态承载力的计算结果要大于传统算法的结果,一方面因为传统算法中承载力由于空间互斥性被低估,另一方面修正后的模型考虑了CO2吸收用地的承载力。最后,提出了缓解天津市生态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4.
阐述了利用江西某金属矿的尾矿、炉渣、粉煤灰制备一种多孔滤料陶粒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粒径5—30mm、粒子密度1.5-2.5g./cm^3堆积密度0.65-1.3g/cm^3、比表面积7.2-13.5m^2/g、酸可溶率〈0.7%、筒压强度6.5-9.1MPa、吸水率0.1%~5%的陶粒质轻多孔,比表面积大,附着的微生物量大,孔隙率高,微生物挂膜快,老化生物膜易脱落。  相似文献   
85.
集输管线安全管理与应急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全管理与应急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为了使集输管线的安全管理与应急更直观更高效,通过研究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事故演化动态过程模拟等技术,基于应急过程驱动,开发建立了集输管线安全管理与应急系统。该系统主要研究集输管线的安全管理以及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流程的数字化,包括公众安全防护、快速预测预警、后果模拟、应急通知及人员疏散等功能,研究表明,该系统能为集输管线安全管理和应急决策提供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86.
文章针对GJB1032-1990<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提供的环境应力筛选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筛选能力不足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应力调查分析的优化方法,通过在加固计算机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证明此方法对提高产品缺陷筛选剔除率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山东淄博矿业集团综掘一队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职工标准意识培育。在制度建设方面坚持"细、精、准、严"4原则,在标准意识培育上坚持"班陈述""周学习""月分析"3步法,从而保证了班组建设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8.
已有的研究表明多环芳烃(PAHs)在南海珊瑚礁区广泛存在,然而有关珊瑚礁区长棘海星体内PAHs的污染特征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采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GC-MS/MS)对南海珊瑚礁区长棘海星组织中除萘(Nap)以外的15种优控PAHs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长棘海星体内PAHs的富集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1)15种PAHs广泛存在于南海不同区域长棘海星组织中,其中胃组织中的PAHs总含量(∑15PAHs)[(107±96.9)ng/g dw]显著大于幽门盲囊[(29.0±34.5)ng/g dw]和表皮[(31.0±23.5)ng/g dw](p<0.01);(2)长棘海星组织中PAHs以3环为主(69%~85%),与南海珊瑚组织中的3环PAHs占比相当,这与长棘海星以珊瑚为食这一事实相符;(3)长棘海星∑15PAHs与辐径显著负相关(p<0.05),幼年长棘海星积累PAHs的能力更强;(4)长棘海星组织对海水中除苯并(k)荧蒽(BkF)外的大部分PAHs的生物富集因子(BAFs)均小于2000 L/kg,富集能力较弱;(5)南海长棘海星体内PAHs大部分为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等燃烧源,少部分来源于石油或成岩源。研究结果为长棘海星对PAHs的富集特征增加了新知。  相似文献   
89.
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广东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CO2排放量增长的挑战.从多角度分析广东省CO2排放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有助于其实现低碳发展.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生产、需求和供应角度分析1987—2015年广东省CO2排放量的变化;此外,采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从需求和供应角度量化广东省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对CO2排放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①与生产端相比,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研究有助于识别不同的关键行业,如建筑业(需求侧)、金融和保险业(供给侧).②降低碳排放强度是减少广东省CO2排放的主要因素,而人均最终需求水平和人均初始投入增加是推动广东省CO2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③生产结构、最终需求结构和初始投入结构变化导致CO2排放量略有增加,表明广东省具有较大的通过调整结构性因素减排CO2的潜力.综上,建议除了生产端CO2减排措施外,广东省还应采取需求侧和供给侧相关措施,如优化消费行为、产品分配行为和初始投入结构等.   相似文献   
90.
徐曼  高明  余泺  朱浩宇  邓华  王子芳 《环境科学》2022,43(5):2758-2769
明确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氮流失的年际变化特征,为库区的施肥管理措施和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托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三峡库区试验站,于2018~2020年连续3 a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F)、优化施肥(OF)、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BF)和化肥减量配施秸秆覆盖(SF)5种处理,研究紫色土旱坡地在油菜-玉米轮作模式下氮流失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地表径流主要发生在5月和8月,壤中流主要发生在6~10月. 2018~2020年降雨量逐年增加,各处理地表径流产流量逐年减少,壤中流产流量大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尺度下,壤中流产流量和产流次数均高于地表径流.(2)2018~2020年每年各形态氮的最高流失浓度出现时间大概一致,地表径流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最高流失浓度分别出现在5、 8~10和7月,壤中流各形态氮最高流失浓度分别出现在10、 10和5~7月.(3)地表径流各形态氮流失通量呈逐年降低趋势,壤中流各形态氮流失通量大致逐年增加.(4)生物炭和秸秆还田第一年降低氮流失通量的效果较好,但后续两年还田反而加剧了氮素流失通量.因此,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