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248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为了探究西双版纳州2000—2030年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变化特征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提升区域碳储量的估算精度和准确度,采用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预测了2030年不同情景下西双版纳的土地覆被情况以及不同土地类型下的碳储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 PLUS模型在西双版纳的预测结果比较理想,2000年模拟2010年、2010年模拟2020年的Kappa系数分别为0.80、0.81。(2) 2000—2020年,林地、草地、灌木地在逐渐减少,建设用地在不断扩张,20年间城镇用地增加了172.37 km2,至2030年,建设用地进一步扩张,面积达到了381.18 km2,林地和草地转移成一部分转换成耕地,另一部分转换成建设用地。(3) InVEST模型计算出来的2000—2030年西双版纳碳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存在着呈块状和条状交错分布的特点。2000年、2010年、2020年西双版纳州的碳储量分别为4.94×107t、4.82×107t、4.76×107t...  相似文献   
412.
以湖北省1 086个农户调研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t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和调节效应检验模型,围绕政策激励、价值认同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受到政策宣传、政府补贴、法规约束、环境危机意识和生态环境改善等多个因素影响;(2)环境危机意识、生态环境改善和农耕文明传承在政策宣传与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生态环境改善在法规约束与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政府补贴增强了环境危机意识与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基于此,创新发展以农业绿色生产为导向的绿色补贴,积极开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教育,转变只注重技术如何使用的传统技术推广方式,以便调动农户有机肥施用积极性,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13.
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被普遍认为是清洁、经济的生物修复方法。为了提高生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效率,在室内盆栽实验中添加柠檬酸作为螯合剂促进龙葵对重金属的吸收,并研究其生理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添加柠檬酸浓度为10 nmol/kg时,龙葵生物量显著提高(P<0.05),各部分生物量表现为:茎>叶>根;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龙葵对重金属Cd的吸收量显著(P<0.05)增加,在10 nmol时总吸收量最大,为229.85μg/g DW;龙葵对Cd、Pb的富集系数均在柠檬酸浓度为5 nmol/kg时达到最大;Pb吸收量随柠檬酸浓度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添加柠檬酸促进了龙葵对Cd的吸收,增强了抗氧化酶活性,而对Pb的吸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14.
重庆主城区春季典型天气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取重庆大气超级站2010年春季典型天气时段的颗粒物实时监测数据,将β射线法和震荡天平法(TEOM法)的PM10监测值进行了比对,分析了PM10、PM2.5和PM1质量浓度百分比例关系及10μm以下颗粒物数浓度随粒径大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β射线法与TEOM法的PM10监测结果基本一致,β射线法比TEOM法监测值平均偏低5.4%;PM2.5、PM1和PM0.5的数浓度均占PM10数浓度的98%以上;PM0.25数浓度占PM10数浓度的平均比例为34.9%,占PM1数浓度的平均比例为35.1%;TEOM法监测的PM2.5占PM10日均质量浓度平均比例为51.2%;β射线法监测的PM2.5占PM10日均质量浓度平均比例为56.9%,PM1占PM10平均比例为30.9%。  相似文献   
415.
重庆市春季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对比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2012年春季在重庆大气超级站进行的PM10和PM2.5手工采样与自动仪器的对比监测,分析了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的一致性及造成偏差的原因,并对PM2.5与PM10浓度的比值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P101M型颗粒物自动监测仪用于监测PM10时系统性误差偏高,仪器初始精密度存在负偏差;用于监测PM2.5时系统性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仪器初始精密度存在较大负偏差;PM10和PM2.5的手工采样和自动仪器监测值之变化趋势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PM2.5与PM10浓度比值范围在56.5%~90.4%,平均比值为(73.8±7.4)%。  相似文献   
416.
本文结合2011年重庆区域灰霾统计结果表明,灰霾污染状况已逐步由重度和严重灰霾向轻中度灰霾污染过渡,污染程度得到好转。灰霾/非灰霾对比发现颗粒物PM2.5污染浓度较高,超标率较大,占颗粒物污染较大比重,且对能见度影响显著。2011年BC/PM2.5平均比值为18%左右,且比值时间序列变化趋势与全年灰霾污染总体发生趋势相符。  相似文献   
417.
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可持续角度入手,剖析了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18.
基于可再生资源有效回收率低和回收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现状,结合"互联网+"思维,提出"互联网+"研发应用平台——"能回收"APP以解决"回收难"问题。对应用平台内部模块进行了详细分析及设计,应用Androidstudio开发原生APP,利用Leancloud开发后台管理页面及系统测试。通过"能回收"APP的实际应用,可再生资源的回收率提高20%左右,利用率提高25%左右。通过对线上组建起用户、线下组建起回收圈的管理,为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环境,有效提高了可再生资源的回收率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419.
生态功能分区是自然资源合理管理及持续利用的基础。依据生态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在综合考虑关中—天水经济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土地利用类型、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干燥度指数、河道和水源地以及古城等因子,建立生态功能分区的指标体系。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区域进行生态功能分区并对各分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目标及发展方向提出科学规划。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被划分为6个重要生态功能区:(1)农业种植区,整治重点为提高耕地质量,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2)植被保护区,整治重点为保护现有植被,封山绿化,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3)防旱抗旱区,整治重点为合理利用牧草地资源,选用蒸散较小的耐旱植被涵养水源,控制土壤干旱化;(4)河道保护区,整治重点为注重河道水质的改善和河道两岸的水土保持工作;(5)水源涵养区,整治重点为加强保护水源涵养林,提高林分质量和功能;(6)古城保护区,整治重点为保护古城历史环境、建设古城生态环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研究结果为明确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生态整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0.
通过建立颗粒物穿透率与渗透通风房间换气次数的数学模型以及室内颗粒物浓度集总参数模型,对常州市某住宅建筑室内颗粒物污染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颗粒物穿透率、室内颗粒物浓度模型的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室内无污染源的渗透通风房间,粒径为0.5、1.0、2.5μm的颗粒物以及PM_(2.5)穿透率随换气次数的增大而增加;当换气次数从0.2次·h~(-1)增加至0.5次·h~(-1)时,PM_(2.5)穿透率由70%增大至88%,增加25.7%。对于用香烟烟雾作为颗粒污染物尘源的房间,空气净化器的实际洁净空气量CADR值为152 m~3·h~(-1),相比实验舱标定工况320 m~3·h~(-1)衰减5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