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96篇
安全科学   115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23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我国七大流域水体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我国七大流域水体中16种美国环保署(US EPA)优控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质量浓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总结,应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评价了8种单体PAHs对水生生物的急性生态风险,分别应用浓度加和模型与效应加和模型评价了ΣPAH_8混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急性联合生态风险,利用人体暴露风险系数法对PAHs饮水途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七大流域水体中4环以下的PAHs浓度较高,ΣPAH_(16)浓度均值为2596. 25 ng·L~(-1),高于国外绝大多数水体中ΣPAHs浓度水平;国内外水体中PAHs的组成特征和来源相似;北方水体中ΣPAH_(16)污染比南方水体严重.七大流域水体中萘、苊、芴、菲、荧蒽、芘、蒽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otential affected fraction,PAF)小于4%.除海河、长江流域外,其它几大流域水体中苯并(a)芘对水生生物的PAF值已超过5%,表明苯并(a)芘对水生生物具有较高的急性生态风险.浓度加和模型不适用于PAHs的水生态风险评价,应用效应加和模型进行的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除海河流域外,其它几大流域水体中ΣPAH_8混合物对水生生物的累计潜在影响比例(multisubstance PAF,ms PAF)均高于5%,说明ΣPAH_8混合物对水生生物存在较高的急性联合生态风险.七大流域水体中致癌类PAHs的饮水途径健康风险处于10~(-5)水平,高于US EPA推荐的对致癌物质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6)),非致癌类PAHs的饮水途径健康风险处于10~(-9)水平,远低于US EPA规定的阈值1,表明我国七大流域水体中PAHs可通过饮水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552.
为实现塔河油田管道泄漏的精准定位与可靠监测,借助于负压波法和音波法的原理,将次声波泄漏监测技术和负压波法泄漏监测技术进行优化组合。通过2种监测技术相互校准、耦合,建立了适用于现场的单音波管道泄漏监测仪加采集压力信号方式的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工艺技术,从而减少误报率和提高了泄漏位置定位准确率。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音波泄漏检测系统可实现对最小孔径3 mm泄漏点的可靠检测和定位,同时可应用于高黏度含溶解气稠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  相似文献   
553.
以尿素为主要原料,采用热聚合法制备光催化剂g-C_3N_4(石墨相碳化氮),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仪(FT-IR)表征。通过过硫酸钾(PDS)协同g-C_3N_4可见光催化降解布洛芬实验,探究各种因素对布洛芬光解效率的影响;通过淬灭实验、荧光光谱(PL)测试以及降解中间产物分析,推导了PDS协同g-C_3N_4光催化降解布洛芬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g-C_3N_4是由片状薄层堆积而成的,在g-C_3N_4投加量为1. 0 g/L,布洛芬初始浓度为10 mg/L,PDS的最佳添加量为3. 334 mmol/L,pH为3时,布洛芬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最佳,光反应4 h内布洛芬的降解率达到90%以上。PDS的加入显著提升了g-C_3N_4对布洛芬的光催化降解率,其中h~+在光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加入PDS不仅会生成能光解布洛芬的SO_4~-·,还可以降低催化剂g-C_3N_4光生空穴和电子的复合程度,提高h~+的利用率。布洛芬降解过程生成一系列小分子中间产物,最终生成无机盐和水。  相似文献   
554.
本文分析了现行《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与当前环评管理战略转型要求、现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及当前产业园区环境管理要求衔接存在的差距。据此,提出落实新时期环评改革要求,强化规划环评的约束和指导作用;无缝衔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全面优化区域环评导则内容;强调对园区的宏观指导,兼顾不同园区的特殊性等修改建议,旨在全面提升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导则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强化其约束和指导作用,更好地服务环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55.
海南岛近岸海域溶解无机磷时空分布及富营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6年枯水季、丰水季和平水季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现场调查资料,对该海域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磷(DIP)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评价其污染水平和营养盐结构,分析该海域富营养化程度,并探讨了研究区域DIP的主要来源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海水DIP的平均浓度为(0.008±0.006)mg/L,浓度范围为0.000~0.062mg/L,万宁小海海域是3个水季的主要污染区域;平水季研究海域DIP污染水平高于枯水季与丰水季;富营养化指数变化范围为0.00~3.94,平均为(0.21±0.46),总体上海南岛近岸表层海水富营养化程度较低,但局部海域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556.
精细识别湖泊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是确定流域污染调控措施的基础.贝叶斯方差分析具有灵活的模型结构,可直接表征变量的时空动态特征.本文据此提出了基于该方法的湖泊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识别的方法框架,研究了异龙湖稳态转换条件下富营养化指标的变化特征和滇池外海特征污染物达标率的时空变化2个案例,验证了该方法在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和二项分布时的适用性.针对参数可交换性假设被忽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选择准则的判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滇池案例中.结果表明:(1)相对于清水稳态,异龙湖在浊水稳态时3种富营养化指标浓度更高,且年际方差所占总方差比例减小;(2)滇池外海总氮浓度超标率由2007—2013年间的40%左右降到2014—2016年间的10%左右,且波动性降低.随着监测数据的积累和监测时空精度的增加,贝叶斯方差分析在湖泊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识别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7.
利用油藏封存CO_2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CO_2扩散逃逸在整个封存体内广泛存在,因此有必要研究扩散逃逸对封存效果的破坏强度。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能够描述油藏封存CO_2后扩散逃逸行为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示范区在1万年累计逃逸量为0.178×104t,1万年累计逃逸量和封存量比值为0.067%,需要1470万年CO_2才能全部逃逸,扩散逃逸对封存破坏甚微。研究结果为CO_2封存效果评价提供了新指标,也为盆地级封存体扩散逃逸量计算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558.
针对养猪废水有机物、氨氮浓度高,水质波动范围大,水力冲击负荷强,常规工艺难以处理达标等水质特点,设计固液分离-气浮-厌氧-SBR-气浮组合工艺处理规模化养猪废水.经调试后运行结果表明:工艺运行稳定,且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原水COD由6 000 mg/L下降至60.4 mg/L,BOD5由3 500 mg/L下降至11.5 mg/L, SS浓度由4 200 mg/L下降至21 mg/L,NH3-N由700 mg/L下降至14.8 mg/L,TP由180 mg/L下降至0.298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9%,99.7%,99.5%,97.9%和99.8%,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87-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优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  相似文献   
559.
560.
稀土元素(REE)由于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以致在自然界中它们总是共生在一起。但在原子结构上存在微小差别,导致各元素之间化学特性的差异。因此,REE在不同的地质作用过程中,发生一定的分馏,它们的分布状况和配分模式有着不同的特征。据此,可以利用REE的地球化学特征,来解释一些地质学问题。本文将介绍沉积作用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