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余静  郭新超  孙长顺  陈宣 《环境工程》2022,40(10):49-54
制革废水中四羟甲基氯化磷(THPC)属于有机磷,其结构稳定、难降解、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传统的生化处理技术不能有效地处理此类废水。采用Fenton氧化法处理含THPC制革废水,考察H2O2投加量、pH、m(Fe2+)/m(H2O2)、反应时间、紫外光波长等因素对TP和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建立了TP降解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pH=4,H2O2投加量为6667 mg/L,m(Fe2+)/m(H2O2)=1,反应时间为80 min时,TP和COD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43%和83%;紫外光助(波长185 nm)Fenton体系可提高THPC的降解效果;动力学模型研究发现,H2O2投加量分级数(q=1.065)高于有机物的底物分级数(a=0.858),表明Fenton体系降解TP的反应速率主要受H2O2投加量制约。  相似文献   
22.
有机负荷和溶解氧的变化对SBR污泥膨胀的影响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SBR工艺处理汽车电泳废水在不同有机负荷、溶解氧条件下污泥膨胀的现象,分析膨胀发生机理,分别提出控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低、中、高负荷时,只要溶解氧发生变化,均有可能发生膨胀。低负荷、正常溶解氧时发生的膨胀可以通过前联好氧生物选择器加以控制;中负荷、低溶解氧及高负荷、低溶解氧活性污泥发生膨胀时可以通过强化曝气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3.
胡珍珍  崔益斌  李梅  余静 《环境科学》2015,36(9):3248-3254
通过实验室静态模拟,研究了在不同氮磷营养水平(中营养组、富营养组和超富营养组)和不同浓度(0、0.05、0.1、0.2μg·L-1)氯霉素复合水体中暴露7 d后,苦草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的响应.结果表明,富营养和0.2μg·L-1氯霉素组复合水体中,苦草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其浓度为同一营养组中0μg·L-1氯霉素组的2.38倍.POD活力显著降低,富营养和0.2μg·L-1氯霉素组复合水体中活力降为同一营养组中0μg·L-1氯霉素组的33.84%.对SOD的影响随二者联合浓度增大而减小,中营养和0.2μg·L-1氯霉素组复合水体的联合作用对苦草SOD的抑制最大,其活力为同一营养组中0μg·L-1氯霉素组的28.59%.  相似文献   
24.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升半Г型分布指数公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确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对合理、充分利用水资源以及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采用升半Г型分布曲线模拟水资源承载力各指标对评价过程的影响,并通过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化处理,对升半Г型分布函数进行改进,提出用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升半Г型分布指数公式。经过规范化数据处理方式,升半Г型分布指数公式就可以忽略指标个数的影响,具有普适性。公式中的参数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后,得到适用于多区域、多项指标的具有通用性和普适性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公式。将优化好的指数公式应用到玛纳斯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指数公式的评价结果与其他多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消除了评价指标数目多少的限制和区域性评价指标各异性的限制,省去了复杂的编程计算工作,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在实际评价中,待评价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即使与论文选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也能经过规范化处理后直接采用该指数公式进行评价,为评价模型的普适化、简单化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5.
基于PSO优化逻辑斯蒂曲线的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引入“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区域水资源安全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逻辑斯蒂(Logistic)曲线模拟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公式中的参数采用粒子群算法(PSO)进行优化,并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对公式进行了可靠性分析。优化好的Logistic指数公式用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水资源安全评价,计算得到各地级市评价指数和相应的评价等级,并对压力层、状态层、响应层子系统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Logistic指数公式用于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能为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利用正硅酸乙酯水解在磁性纳米锰锌铁氧体表面包裹SiO2,制备了一种新型“核/壳”结构磁性纳米复合物材料Si-Fe-MNCs.采用N2-吸附脱附法、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傅利叶变换红外技术(FT-IR)分别对Si-Fe-MNCs的织构性能、形貌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磁性材料对亚甲基蓝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318K时平衡吸附量在40.31~184.1mg/g之间,120min可达吸附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Si-Fe-MNCs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是以表面物理吸附为主的自发吸热过程,红外结果表明氢键是Si-Fe-MNCs表面官能团与亚甲基蓝之间的主要作用力.Si-Fe-MNCs采用H2O2进行再生,5次循环使用后,对MB的平衡吸附量仍可维持在93.64mg/g.  相似文献   
27.
陈玲  贾敏  何若男  余静  吴兵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8):3384-3393
砷(As)是全球性毒害污染物,可与消毒副产物共存于水环境中,但目前缺乏两者对水生生物的系统联合毒性效应评估数据.本研究选用毒性较强的含氮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酰胺(DCAcAm)为代表,研究其与无机三价As在不同性别成年斑马鱼肝脏、肠道、脑和鳃等器官中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00 μg·L-1 As和300 μg·L-1 DCAcAm单一和联合暴露主要累积于肝脏,并在肝脏诱导最强的氧化损伤及炎症反应.As单一暴露对雌性斑马鱼表现出更强毒性,而DCAcAm单一暴露则在雄性斑马鱼中诱导更强毒性,两者的联合毒性效应在两种性别斑马鱼肝脏中均减弱.在雄性斑马鱼肠道、脑和鳃中,As和DCAcAm的毒性效应相互独立;而在雌性斑马鱼脑和鳃中联合毒性减弱,肠道中联合毒性增强.本研究结果可为As和DCAcAm联合毒性评估及健康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对DCAcAm暴露的性别二态性响应的首次表征,可为DBPs类污染毒性效应评估提供另一维度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8.
采用恒界面池研究了二壬基萘磺酸(简称DNNSA或HD)-煤油体系萃取废水中镉离子的动力学。考察了搅拌转速、二壬基萘磺酸浓度、镉离子浓度和温度对萃取速率的影响,并得到了DNNSA萃取废水中镉离子的萃取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镉离子的萃取速率在200 r/min时出现与搅拌强度无关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坪区”,FT-IR结果表明,反应产物为磺酸盐;在动力学“坪区”,镉离子萃取速率随着萃取剂浓度、水相中的镉离子浓度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升高,萃取速率增加,萃取活化能为11.8 kJ/mol。  相似文献   
29.
郝旗  余静  袁率  朱顺利  王博  邱海浪 《化工环保》2017,37(3):340-345
以硝酸浸取废无汞碱性电池极性材料,再加入硝酸铁及蔗糖生成前驱体,最后通过焙烧制得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优化了酸浸和焙烧条件,采用FTIR和DTA-TG技术研究了前驱体的形成和热解过程,采用XRD、FTIR、TEM技术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锰锌铁氧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废无汞碱性电池极性材料酸浸的最佳条件为H_2O_2加入量3%(w)、液固比10 mL/g、稀硝酸浓度4 mol/L、浸取温度40℃,该条件下浸取10 min锰和锌的浸出率均可达100%;所得前驱体为葡萄糖酸盐,其最佳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2 h;最佳条件下所得锰锌铁氧体为尖晶石型Mn_(0.5)Zn_(0.5)Fe_2O_4,其颗粒为球形、大小均匀,且磁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30.
利用废碱性电池制备得到尖晶石结构的锰锌铁氧体Mn0.6Zn0.4Fe2O4(MZF),利用原位聚合制备得到硅包覆的磁性纳米复合物MZF@SiO2(MZFS),采用浸渍法制备得到集磁分离、吸附与类Fenton催化活性于一体的CeO2/MZFS磁性吸附剂,并对其形貌和磁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O2/MZFS对水中盐酸四环素(TH)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160 min吸附过程可达平衡,TH的去除率达到95%.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化学吸附为速控步骤;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该吸附过程,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CeO2/MZFS对TH的吸附是以物理吸附为主的自发吸热过程;利用红外光谱初步揭示了吸附机制.吸附TH后的CeO2/MZFS可利用其非均相类Fenton催化活性以H2O2作为再生剂进行原位再生,6次循环使用后,CeO2/MZFS对TH仍能保持较高的平衡吸附量.研究结果可为抗生素废水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