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72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551.
福州近地层臭氧分布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9-2010年福州市近地层臭氧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气象要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找出了易导致臭氧浓度超标的天气类型。结果表明,在工业源、交通源较密集的监测点,臭氧浓度较高;臭氧浓度月分布呈"双峰型",峰值在5月、10月,谷值在1月;浓度的季节排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绝大部分浓度超标日出现在春末和夏季,冬季则没有;臭氧浓度日分布呈"单峰型",清晨开始明显上升,最高小时浓度出现在午后,夜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低值区;臭氧浓度与温度、日照、太阳辐射显著正相关,与云量、相对湿度、降水量显著负相关,受偏南和偏东风影响时臭氧浓度较高,在SSE方位上小时浓度超标率最高;超标日天气型主要有变性冷高压、地面倒槽和锋前暖区等强暖性、且非常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552.
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土壤中8种多溴联苯醚化合物(PBDEs)的方法,采用快速溶剂萃取(ASE)和凝胶净化色谱(GPC),经BEH反相C18色谱柱分离,10 min内完成分离,使用含0.1%氨水的甲醇和水进行梯度洗脱,采用液相色谱-负离子-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加入 13C12-BDE-139和13C12-BDE-209内标作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PBDEs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8~0.999 5,方法检出限为0.22~0.59 μg/kg,在2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1%~126%,标准偏差为3%~18%,土壤实际质控样测定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适合于土壤中PBDEs的快速分析,特别对于高溴代PBDEs,相比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具有更快的分析速度和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53.
福建省冰雹时空分布与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60-2008年高空常规探测资料和福建省内各台站冰雹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福建省冰雹的时空分布和春季、夏季降雹的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为冰雹多发期,90年代中期至今呈明显减少趋势.冰雹发生的季节分布呈双峰型,高发期在3-5月,次高发期在7-9月.空间分布表现为中北部多,南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内陆多,沿海少.冷空气与强暖湿气流相遇是春季降雹的主要原因,主要天气型(850hPa)为低涡冷切适中、冷切适中、冷切偏南、冷切偏西、低涡冷切偏西等,冷式切变和低空西南急流是触发大范围冰雹过程最重要的天气条件.下垫面被迅速加热,快速升温,午后局地上空形成强辐合区是夏季降雹的主要原因,主要天气型(500hPa)为副热带小高压和副热带高压边缘.  相似文献   
554.
人工河岸湿地对面源污染的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河道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考虑到华南地区河流水量、水质、水温季节性变化大的特点,构筑了人工河岸湿地试验系统,对该系统约13个月连续性运行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水力负荷为15cm/d工况下,试验系统对高锰酸盐指数、SS、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0%、60%、50%、35%和45%;系统对高锰酸盐指数、NH3-N和TN的去除效果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处理效果好于冬季;SS处理效果受季节影响不明显;TP初期处理效果好于末期。该人工河岸湿地既能较好地改善水质,又能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是一项适合城市河道污染治理的技术。  相似文献   
555.
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入手 ,剖析了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56.
本区主要环境问题是污染,海涂环境退化和陆地表覆盖层破坏等。保护整治宜针对重点地区,重点环境问题和敏感脆弱环境要素分别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557.
利用环境空气多金属在线监测仪对23种金属元素连续观测1年,分析了重庆城区PM2.5中金属元素浓度变化规律和来源。23种金属年均浓度值为(2.22±0.42)μg/m3,PM2.5样品中金属元素占2%~4%,浓度较稳定且季度特征明显,同时PM2.5中金属主要为K、Fe、Ca、Zn、Mn、Pb。K、Ca、Mn等3种金属既来源于自然源也来源于人为源,Zn、Pb、Cu、As、Cd等5种金属主要来自人为源。利用因子分析得出重庆城区PM2.5中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土壤风沙扬尘、机动车尾气排放、冶金工业燃烧排放、燃煤燃烧排放。  相似文献   
558.
运用灰色理论建立水质预测模型,通过对水质指标拟合值与实测值差异性分析,判断模型精密度,并预测山东省东阿县下马头水源地未来2年的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4项水质指标预测模型中,总硬度、氟化物指标的GM(1,1)时间响应预测模型拟合结果较好;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指标的GM(1,1)时间响应预测模型精密度均为3级,不适合指标的预测;未来2年下马头水源地岩溶地下水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559.
结合松花江水质特大污染事故处理全过程,根据亲身体验,指出本次处理突发性污染事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对我国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系统,进一步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和处置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0.
基于建设部2001年颁布的《不锈钢卡压式管件》标准,介绍了三通、弯头、直通等型式管件的塑性成形模具、关键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文中所介绍的模具及工艺均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且管件成形精度好,模具成本低,综合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