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1.
模拟酸雨对酸性土壤铝溶出及其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我国南方酸沉降区主要土壤类型在模拟酸雨影响下,土壤中铝离子释放及铝形态转化的特点。结果表明,酸雨淋洗造成土壤中铝离子释放,酸雨pH值越低,铝离子释放量越大;酸雨淋洗还造成土壤中铝形态发生变化,酸雨pH越低,土壤中羟基态铝和腐殖质铝含量愈低,交换态铝含量越高,土壤中铝对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危害性也越大。  相似文献   
12.
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植被定植更新困难,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具有增强植物养分吸收能力和抵抗逆境胁迫能力。研究喀斯特生境下植物与AMF共生效果,选择优势菌种促进喀斯特植被恢复,对于提高植物定植成活率具有重要作用。以豆科植物任豆(Zenia insignis)幼苗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选取喀斯特优势菌种-摩西球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2种菌根真菌混合菌剂进行接种,培养180 d,研究贫瘠喀斯特土壤生境和养分较高的滇柏林下土壤生境下AMF对任豆生长影响。结果表明: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和混合接种均能侵染任豆根系,幼嫩根系更易侵染,木质化根系侵染率下降。接种摩西球囊霉,贫瘠喀斯特土壤生境下,株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提高68.92%、56.18%、83.90%、42.20%和67.34%;养分较高的滇柏林下喀斯特土壤生境下,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提高48.05%、6.77%、7.92%和8.89%;根内球囊霉处理接种效应低于摩西球囊霉和混合接种处理,对生物量增长为负效应,混合接种处理接种效应介于单接种之间,摩西球囊霉接种效果优于根内球囊霉和混合接种。摩西球囊霉在贫瘠喀斯特土壤生境下发挥的促生效应优于养分较高的喀斯特土壤,可作为喀斯特侵蚀区植被恢复菌根真菌干扰途径的优势菌种,混合接种作为接种剂具有单接种兼容效应。  相似文献   
13.
南京城市绿地土壤对菲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批量平衡试验方法,以多环芳烃(PAHs)——菲为代表物,研究了南京市典型区域绿地土壤对多环芳烃类有机物菲的吸附行为,为深入了解PAHs在城市绿地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菲在不同区域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均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且各等温线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线性特征,其中,鼓楼公园(GL)和新庄广场(XZ)土壤的指数N值均小于1。钟山风景区(ZS)和下蜀林场(XS)土壤的指数N值均大于1。土壤中菲吸附等温线的线性拟合方程和Freundlich拟合方程中R~2均大于0.960,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吸附系数分别为GL 0.494 2 mg?kg~(-1)、XZ 0.416 5mg?kg~(-1)、ZS 0.102 9 mg?kg~(-1)和XS 0.282 4 mg?kg~(-1);不同功能区城市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OC)含量表现为:XZ(16.52g?kg~(-1))GL(15.97 g?kg~(-1))XS(12.7 g?kg~(-1))ZS(6.95 g?kg~(-1));对菲的吸附能力表现为:XZ(0.720)GL(0.653)XS(0.238)ZS(0.109)。土壤有机碳含量、黑碳含量、粘粒含量等都与吸附系数Kd呈显著相关关系。黑碳和有机碳含量是影响菲在城市绿地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炭施用和不同水分管理对水稻生长和Cd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实际Cd污染土壤中添加不同质量比(0.5%、1%和2%)的生物质炭,并结合不同水分管理方式,研究该处理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炭提高了淹水处理中水稻各生育期土壤溶液pH值和可溶性有机碳(DOC)质量浓度及土壤pH值,且增幅随生物质炭添加量增加而升高;旱作处理中仅2%生物质炭添加量处理显著提高了各生育期土壤溶液pH值和DOC质量浓度,但所有处理均提高了土壤pH值;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土壤Cd生物有效性,下降幅度达5.09%~68.7%.施用生物质炭后,水稻的株高、稻米产量和水稻总生物量均有显著提高.淹水条件下施用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水稻籽粒中Cd质量比(下降幅度为36.9%~73.4%),而在旱作条件下则增加了水稻籽粒中Cd质量比,这可能与不同水分条件下生物质炭的分解及其携带的Cd有关.研究表明,采用1%生物质炭施用量和淹水的农业措施可有效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水稻籽粒中Cd含量.  相似文献   
15.
土壤溶解有机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淑芬  俞元春  何晟 《生态环境》2002,11(4):422-429
系统地综述了DOC的来源、组成、性质、影响因素、环境效应及测定方法等。尽管关于土壤DOC的研究目前还不完善,至今对DOC的组成、性质等问题都不是很清楚,但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DOC是土壤圈中一种非常活跃的化学物质,它对土壤中化学物质的溶解、吸附、解吸、迁移和毒性等行为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田生态系统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2%左右.然而,稻田作为主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其微生物和农事减排措施对温室气体(CH4、N2O和CO2)在水土界面之间的归趋及其机制仍不清楚.本文阐述了稻田温室气体产生机理与影响因素,以及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农事管理措施.结果表明:稻田水土界面微生物主导的温室气体排放、土壤理化性质(如含水量、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都可以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分及其微生物过程,从而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农事管理措施,如有效的水分调控、土壤养分管理及微生物调控,可改变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微生物调控技术,如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促进甲烷氧化菌活性、探索含有N2O还原酶基因的固氮菌等,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具有良好的减排潜势.然而,目前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微生物机制研究多立足于室内试验,缺乏野外大尺度稻田试验数据支撑,对稻田微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联、农事管理介导微生物调控机制等鲜有报道.土壤微生物在稻田土壤温室气...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石油类项目监测质量保证的全过程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饮用水石油类项目监测全过程达到“空白值<0.05mg/L“的质控方法。从实验中寻找达到上述要求的定量指标———“全景空白”,从而使该项目的测量误差最小化。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 转基因抗虫植物会向土壤中释放外源基因表达蛋白并存留在土壤中;同时,外源基因的插入会改变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农艺性状和化学组分.它们主要通过这两个方面可能对土壤质量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植物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就它们在今后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苏南丘陵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宝先  张金池  俞元春 《生态环境》2010,19(9):2054-2060
针对苏南丘陵区杉木、马尾松、毛竹、栎林等4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实测了其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运用多种生态经济学方法估算了4种林分的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包括气体调节、涵养水源、保土固肥、防止水库淤积、营养物质循环、净化环境价值等。研究区杉木、马尾松、栎林、毛竹4种林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间接经济价值分别是其直接经济服务价值的1.82、2.12、3.16、4.04倍,单位面积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192397.30、113262.69、88350.51、103289.69元·hm-2·a-1。在区域研究中,根据地方实测的数据进行估算,能提高计量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