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31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保证海水中铁元素含量的检测质量,更好地深入了解铁在整个海水体系的生物地球化学中扮演的角色,需科学地评定检测结果的分散性。文章依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的理论,以浙江近海海水为例,评定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水中铁含量的不确定度。测得浙江近海样品中铁的浓度为5.2μg/L,扩展不确定度U=0.8μg/L(k=2)。通过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发现,利用该方法测定海水中铁含量时,对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主要贡献来自于样品制备过程,尤其是萃取过程。  相似文献   
12.
福州市城区内河引闽冲污后水质变化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福州市城区内河河网结构特点和河网水文特征,对1994年-2003年福州城区内河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自1998年福州市全面开始内河引水冲污工程后,内河水质得到了改善,有机污染得到缓解,基本消除了水体的黑臭现象。指出了在内河整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优化引水方案,最大限度发挥效益;明确河段的使用功能,发挥其潜能;开展生物防治,建立良性循环的水生生态系统,对内河实施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3.
湖岸缓冲带反硝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硝化作用是湖岸缓冲带去除硝酸盐的重要途径。湖岸缓冲带是联系陆地与湖泊生态系的纽带,不仅为许多动植物提供适宜生境,而且通过反硝化作用能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提高湖泊水质。概述不同检测反硝化速率的方法,并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阐述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厌氧环境、有机碳、湖岸坡度、缓冲带坡度、pH与温度、硝酸盐浓度。介绍反硝化速率模型的研究开发状况。最后,提出了目前国内外反硝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表土剥离对土地整治项目收益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冉  赵艳玲  李建华  信凯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1):1025-1027,F0004
为了揭示表土剥离对土地整治项目收益的不同影响,作者采用采样分析、调查问卷、地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对这种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表土剥离是土地整治工程必不可少的一步。通过土壤质量空间分布和作物投入一产出值比较分析,土地整治可有敬减少农业生产成本,而表土剥离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壤表层,通过追肥和田间管理,在2—3年时间可基本恢复耕地肥力。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乡村转型发展新阶段的形势,立足乡村产业空间结构,系统论述了与之相匹配的土地整治模式对乡村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子空间的重构。逻辑路径是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在整治理念上遵循产业融合,在整治目标、重点、技术和运作模式上与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和功能相匹配。基于乡村产业空间重构的土地整治实践表明,该土地整治模式有利于村域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产业链的延伸,最终形成以农业景观核心区、旅游景点核心区和居住空间核心区为主的生态景观格局和休闲旅游服务体系。在乡村转型背景下,从人—地—业系统确立产业空间重构的土地整治模式,是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汕头市地震、风、洪潮、火等多种灾害的危险性、成灾模式和损失估计的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可视化的计算机综合防灾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本文针对基于GIS的城市综合防灾系统的建立,提出了较为具体的研究方案和实施框架,便于课题组各项研究工作的开展和统一。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一个智囊团——世界动向研究所最近发表了关于世界再生利用现状的总结报告。根据这个报告,在废旧纸张的回收利用方面,日本占世界第一位,旧纸回收率达45%,荷兰居第二位,回收率为43%,也就是说:这两个国家现在所使用的纸,约有将近一半是回收再生纸。日本对废旧纸张的大力回收使垃圾抛弃量减少了40%。可见,废旧纸张的回收再生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垃圾的清运、处理费用,另一方面又可节省大量的造纸原料,从而减少  相似文献   
18.
信欣  管蕾  郭俊元  刘洁  冯梅  余婷婷 《环境科学》2017,38(11):4679-4686
在相同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分别加载1.5 g·L~(-1)的80、140、200、和300目不同粒径的磁性活性炭(反应器编号依次为2、3、4、5号),同时以不投加磁性活性炭的SBR反应器(1号)作为对照组,研究各反应器污泥体积指数(SVI)、粒径分布特征、胞外聚合物(EPS)中胞外蛋白(PN)、胞外多糖(PS)的含量变化规律以及除污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磁性活性炭对污泥颗粒化进程有一定的影响,粒径过大、过小对促进污泥颗粒化进程的强化作用不明显,当磁性活性炭的粒径为140目和200目时,活性污泥很容易以其作为"成核"载体快速形成好氧颗粒污泥,并且形成的颗粒污泥结构紧密,沉降速率快.采用高斯函数分析污泥粒径分布和标准偏差发现,反应器运行的第50 d,3号和4号反应器内污泥平均粒径均达到了780μm以上,明显高于其他反应器,标准偏差分别为318.9μm和362.3μm,两反应器内形成的颗粒污泥粒径较均匀,处理系统较稳定.与此同时,投加不同粒径的磁性活性炭均有利于促进污泥胞外蛋白质PN含量的增加,对胞外多糖PS的含量影响不大;但合适的磁性活性炭粒径(140目和200目)越有利于污泥PN的分泌,颗粒化程度明显的3号和4号反应器的PN/PS比值均高于其他3个反应器.磁性炭基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符合"惰性内核模型".此外,3号、4号反应器对废水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均高于其他反应器.  相似文献   
19.
1998年6月3日,由慕尼黑开往汉保的德国ICE884次高速列车在运行至距汉诺威东北方向附近的小镇埃会德时,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最为惨重的列车脱轨行车事故。该列车由两辆机车和12辆拖车组成,事故发生后12辆拖车全部脱轨。截止到6月17日,已有100人死亡,88人重伤。发生事故的列车是德国第一代ICE型高速列车。德国共有此型列车60列,它们从1991年开始投入运营,总运营里程超过10亿公里,平均每列运营里程达166万公里。6月17日,联邦铁路局局长在德国听证会上公布了对事故发生过程的初步调查结果:在列车运行距公路跨线桥约6公里时…  相似文献   
20.
论文根据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尝试对保护区所在江段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建立了评价体系,主要对该保护区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的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区生态功能服务年总价值为59 920×104元,以间接使用价值为主要体现,占总价值的66.4%。间接价值中以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胭脂鱼)的保护价值最高,为27 290×104元/年,占总价值的45.54%,远远超过了其科研价值(410×104元/年)。表明保护区的建立对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及其特有生境的保存、产卵栖息地保留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政府应加强科研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