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1.
上海某地铁站黑碳浓度水平及个体暴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职业环境空气污染物的个体暴露风险关注,在上海某地铁站进行了ρ(黑碳)的连续定点(新风井和车辆控制室)监测;同时对地铁工作人员进行个体黑碳暴露采样,并与定点监测的ρ(黑碳)比较,探讨个体采样在黑碳暴露研究中的作用. 结果表明:某地铁站新风井处ρ(黑碳)与ρ(NO2)呈显著相关(R=0.75,P<0.05),而与ρ(PM10)无显著相关性(R=0.43,P>0.1);由ρ(黑碳)日变化及其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差异可知,地铁站内ρ(黑碳)可能与室外机动车尾气排放相关;与定点监测结果不同,个体黑碳暴露浓度波动范围大,出现了未在定点监测中观测到的极高值,并且个体黑碳暴露浓度的四分位差值(IQR)是定点监测结果的2倍;尽管车控室内平均个体黑碳暴露浓度较低,但由于个体72%的工作时间是在车控室内度过的,因此车控室的个体黑碳暴露剂量比非车控室环境高.   相似文献   
92.
环境水体中复合污染的毒性识别一直是环境科学界关注的热点.基于代谢组学的生物监测方法通过监测暴露前后生物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在评估复合污染导致的综合毒性效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从污染物对细胞脂类代谢的影响角度出发,采用体外肝癌细胞(HepG2)暴露和脂质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浦江干流和支流共27个采样点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水样对HepG2细胞的脂代谢影响程度与采样点所属河段紧密相关.黄浦江中游水样对HepG2细胞的平均脂代谢影响程度(3.40%)高于上游(1.65%)和下游(0.78%),而流经城区的支流水样对细胞的脂代谢影响(5.20%)明显高于干流水样(1.80%).此外,在采集的水样中超过70%的样品都导致HepG2细胞内甘油三酯(TG)大量蓄积,揭示了黄浦江水体中的复合污染物可能诱导肝脏产生脂毒性损伤.本研究为环境水质监测提供新的方法,研究结果为上海市生态环境和水质安全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3.
四湖地区涝渍地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四湖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其宜农耕地最多,作物种类繁多,耕作制度也多样,水域面积大,可养殖面积占水域的一半以上,其养殖潜力很大;宜林、宜放牧土地少;后备土地资源较少。土地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水文与排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利用的产出效率低;种植业结构欠合理;掠夺式经营,土壤肥力减退,污染加重;滥占耕地现象日趋严重;过渡围湖造田导致生态恶化。同时,从气候等方面分析了四湖地区涝渍特征,又着重对现有六种主要种植制度作了简要的适宜性评价。据此,按照系统工程整体性、关联性、有序性的原则,对未来该地区农业总体发展走向、土地利用规划给予了展望。四湖地区农业总体发展走向应是:稳定发展种植业,突破性地发展水产养殖业与畜牧业、积极发展林果业,有重点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土地利用规划上,应根据低丘岗地、沿江高亢平地、湖烷洼地、河湖水域等不同地形地貌分异,进行合理布局。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4.
竹炭净化文物保存微环境空气低浓度氮氧化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围绕竹炭对低浓度氮氧化物的净化效果展开研究,测定了不同NOx浓度、不同流量、不同湿度条件、不同竹炭量对低浓度氮氧化物的净化效果;研究了表面改性生物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选用3g以上竹炭,在湿度〈20%,流量控制在1—1.5L/min的情况下对低浓度(150ppb)氮氧化物具有最佳的净化效果;流量控制在2L/min以下(停留时间为1.5s以上),竹炭对NO2净化效果变化不大;活化剂改性和对竹炭进行超声处理后,生物质对NO净化效果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95.
上海市大气散射消光特征及其与颗粒物化学组成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散射系数分布特征以及颗粒物化学组分贡献率,2009年用浊度仪对散射系数进行观测,同时采集PM2.5,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浓度.观测发现,秋、冬季散射系数较高,夏季最小.散射系数日变化有早、晚两个峰,午间出现低谷.散射系数与温度、风速有显著负相关性.多元回归得到OC、NO-3、NH+4是影响消光系数的主要化学成分.依据IMPROVE估算公式,将OC分为吸湿性和非吸湿性部分,并加入海盐影响,使估算bext值更接近监测值.OC、EC和硫酸铵盐为估算消光系数主要贡献成分.  相似文献   
96.
在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相关标准提出了工业区环境空气中47项VOCs指标的预警值。根据VOCs污染物的有毒有害性和异味特征、浓度特征和光化学活性特征,分别定义了T-特征污染物、C-特征污染物和O-特征污染物,并提出了各类特征污染物的筛选方法。将VOCs预警值和特征污染物筛选方法应用于上海市工业园区在线监测点,结果显示预警值较为适用,可以达到较好的预警目标;特征污染物筛选结果合理,且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各站点周边污染源特征。  相似文献   
97.
张晓露  鞠峰  栾辉  修光利  凌昊 《化工环保》2018,38(4):437-444
采用BET,XRD,FTIR技术对两类椰壳活性炭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空速和吸附温度对正戊烷和正己烷动态吸附穿透容量(DPC)及穿透时间的影响,并对正戊烷和正己烷的二元竞争吸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类活性炭材料的组成和官能团结构相似,具有大量微孔的片状活性炭(FAC)有利于轻烃类VOCs的吸附;采用FAC吸附正己烷时,DPC对空速和温度变化不敏感;二元竞争吸附过程中,开始阶段正戊烷和正己烷同时被吸附,随后已被吸附的正戊烷被强吸附质正己烷部分置换,直至正己烷吸附饱和,与一元吸附相比,正己烷的DPC和饱和吸附容量略有增加,正戊烷的DPC和饱和吸附容量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98.
利用AERONET(Aerosol Robotic Network)的长期观测数据,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地区7个典型城市气溶胶的光学和微物理特性及其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包括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波长指数(AE)、单次散射反照率(SSA)、粒子谱分布、气溶胶吸收光学厚度(AAOD)、主要气溶胶类型、辐射强迫(ARF)及其效率(ARFE)等.结果表明:非洲地区AOD和AE虽然年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其南北区域均值差异十分明显,北部地区的平均AOD(0.47)高于南部(0.18),而AE则正好相反,分别为0.55和1.38. AOD和AE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非洲北部和南部的AOD均在春季最高,分别为0.58和0.27,而在秋季最低,分别为0.36和0.12;非洲北部的AE值在秋季最高(0.63),春季最低(0.36),南部的AE值则在春季最高(1.51),夏季最低(1.09).各站年平均AAOD为0.03~0.05;AAOD冬季最大(0.04~0.10),夏季最低(0.02~0.05).从秋季到冬季,非洲各站点SSA均有明显下降趋势,平均值从0.91下降至0.87.DAK站(Da...  相似文献   
99.
通过构建科学的海洋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对天津市2006-2011年海洋资源承载力及细分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天津市海洋资源供给能力和海洋生态环境支撑能力逐渐下降,分别接近和已经达到超载状态、海洋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海洋管理能力日益提升,处于适载状态、且后两者上升幅度大于前两者下降幅度,天津市海洋资源承载力逐渐上升。为了促进天津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海洋经济上,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向三高方向发展、在海洋生态环境上,严格海域使用和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在海洋管理能力上,加快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实施大海洋战略。  相似文献   
100.
建立了海藻酸钙凝胶固定化活性污泥反应器处理丙酮废气的数学模型,引入颗粒调整系数的概念以解决模型假设与真实情况的差异.在流量为1 100 mL/min、反应器进口丙酮质量浓度为3 051 mg/m3时,测定4个采样口和出气口的丙酮浓度,对反应器模型参数进行了校正,得到微生物最大比生长速率为4.17×10-5 mg/(mg·s),丙酮半饱和常数为76 900 mg/m3,氧气半饱和常数为273 mg/m3,颗粒调整系数为195,丙酮分配系数为0.002 4.随后引入蒂勒模数、有效系数等表征传质阻力和反应动力学的物理量,对反应器和固定化活性污泥颗粒的传质阻力和动力学进行了计算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