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53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农村生活垃圾的集中化、科学化处理对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农户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支付意愿对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具有关键性作用。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分析了三峡库区农户对处理生活垃圾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平均支付意愿为48元/a;(2)户主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对环境是否关心对当地农户处理生活垃圾的支付意愿有极显著影响。户主年龄和文化程度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支付意愿的影响为正,说明农户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支付意愿就越强烈。农户对环境的关心程度为正,表示农户越关心环境,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支付意愿就越强烈。最后,提出相关建议: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农户的个体特征和自身利益;加强教育,提高农户的文化水平;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农户的环境认知和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62.
环保型节氮肥料——脲铵在晚稻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稻上施用脲铵与尿素,探索脲铵和尿素对水稻产量与氮肥吸收利用率(REN)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尽管两种氮肥含氮量不同,但施用脲铵处理的折施纯氮量比尿素处理减少34.78%,晚稻产量并不减少,反而略有增加.(2)为了保证水稻产量、提高REN,当地水稻种植选择脲铵代替尿素作为氮肥效果较好,且推荐施用脲铵量为450~525 kg/hm2为宜.(3)施用脲铵量较高的REN优于施用量较低,施用脲铵525~600 kg/hm2(折施纯氮量为157.5~180.0 kg/hm2)时,REN为34%左右;施用脲铵375~450 kg/hm2时,REN约低5百分点.(4)在不施用有机肥料的条件下,从植株吸收氮量看,折施纯氮量180~200 kg/hm2,才能达到氮素收支基本平衡.因此,适量施用脲铵并配施有机肥或稻草还田,可以缓解氮素不平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3.
以陕西省3个典型区域的3条高速公路为例,在构建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体系并确定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旨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为后期同类工程水土保持投资预算设计和资金管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4.
为有效预测评估航空发动机的颗粒物排放适航性,对国产CJ1000A航空发动机的颗粒物排放标准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基于航空发动机在起降过程中最大非挥发性颗粒物质量排放浓度与发烟指数之间的转换关系,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国产CJ1000A航空发动机非挥发性颗粒物排放性能的等效评估方法。以额定推力与CJ1000A相似的CFM56-5B航空发动机为例,研究表明该等效评估方法所得的分析结果与实际审定结果一致,可以有效评估航空发动机的非挥发性颗粒物排放性能;同时,分析了该方法估算CFM56-5B航空发动机非挥发性颗粒物质量排放浓度的相对误差,结果表明有必要进一步提升该方法的整体鲁棒性。总体上,提出的等效评估方法可为CJ1000A航空发动机的非挥发性颗粒物排放性能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5.
为减少自动驾驶过程中驾驶疲劳对驾驶人状态的影响,综合分析人机共驾环境下驾驶人的疲劳研究发展现状,系统梳理人机共驾模式下驾驶疲劳的研究成果,探索未来发展方向。首先,通过文献检索与关联性分析,明确人机共驾过程中疲劳累积研究现状;然后,从手动驾驶和人机共驾下的驾驶疲劳致因分析、驾驶时长和非驾驶相关任务对疲劳的影响、人机共驾环境下驾驶疲劳对驾驶行为的影响3个维度,讨论分析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人机共驾环境下驾驶人疲劳研究的不足与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人机共驾模式导致驾驶人被动疲劳增加,接管绩效受损,弹性设置非驾驶相关任务与自动驾驶时间可有效缓解被动疲劳;人机共驾过程中驾驶疲劳的演化规律与检测模型尚不明确,结合人机共驾场景特征探索驾驶人疲劳调控策略是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