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为了解PCBs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对受PCBs污染地区的土壤、底泥进行实际环境样品的调查。在底泥和土壤样品中测定近50个同属物的含量,并对其分市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在实际环境样品中PCBs的同属物分布和工业产品有明显不同。通过不同深度底泥样品测定,证明PCBs在底泥中的渗透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32.
黄磷诱发氧化水中苯酚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和GC/MS对黄磷诱发氧化水中苯酚的降解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黄磷诱发氧化条件下,苯酚首先氧化成中间产物,然后进一步降解,反应的非挥发性产物以羧酸为主。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苯酚去除率可达95%以上,降解表现一级反应特征。文章还探讨了苯酚的起始浓度、磷和酚的比例及温度对苯酚去除率和降解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煤燃烧过程中,铬会挥发到大气中,污染环境.选取淮北临涣煤,利用温控电阻炉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室内燃烧实验,采用逐级提取方法分析原煤及燃烧产物中铬的赋存形态,研究不同燃烧温度下煤中铬的迁移和释放特性.结果表明,煤燃烧过程中铬的释放率基本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不同温度下铬的释放强度不同.铬在900℃后释放较快,主要是由于高温下铁锰氧化矿物中的铬发生剧烈的氧化分解,导致铬的释放.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可交换态铬、碳酸盐结合态铬、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铬、有机物结合态铬和残渣态铬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迁移和转化,1000℃时,5种形态铬都出现了明显地减少,表明铬发生了从固相到气相的迁移.这一结论为研究煤中铬在燃烧过程中的迁移转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4.
宜园月     
站在宜兴的宜园,抬头正见一轮白月,挂在深青色的天空中。月是故乡明,此时看到的月,感觉确实比平时明亮许多。现代人对故乡这个词,已经是淡漠了。古时的人,一生系于家乡的土地,即便是当官经商外出者,也只把自己当作离乡背井之人,充  相似文献   
35.
我们曾接触到一些表面处理企业,由于防火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较差,造成了设备损坏,人员伤害。更有甚者,一些企业数百万元资产一夜之间顷刻化为灰烬;还有的企业因火灾而一蹶不振。本文通过这些事故,总结经验教训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6.
(上接2009年第4期)十三、电力线短路引起的火警 丹阳司徒镇一家台资眼镜生产厂,当电镀工人早晨上班时,发现电镀车间已完全烧成灰烬。后经排查得知:电力线从室外经水沟引入电镀车间里,由于其外包绝缘层受腐蚀或老鼠啃咬引起短路,于是引发了火灾。而火灾又偏偏是星期六夜里烧起,无人在现场,最终造成了毁灭性灾难。  相似文献   
37.
我国大气污染协同防控理论框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可喜成绩,PM2.5浓度及重污染天数大幅降低,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地区臭氧(O3)污染问题凸显,说明我国大气污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当前,PM2.5与O3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二者的协同控制是我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焦点,也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PM2.5和O3协同控制进展的梳理,总结我国大气复合污染协同治理的现状与挑战,从协同防控目标、核心协同任务、重点支撑保障等角度提出大气复合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并对我国PM2.5与O3协同控制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坚持科学精准治气;②坚持综合系统治气;③坚持严格依法治气;④坚持多维协同治气.   相似文献   
38.
“十四五”期间加强对PM2.5和臭氧(O3)共同前体物VOCs的有效管控,对于我国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非常关键,但目前人为源VOCs管控仍然是我国大气环境管理中的短板,我国亟待构建有效的人为源VOCs管控机制. 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注人为源VOCs管控,历经70多年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学习借鉴美国人为源VOCs管控经验将有利于推动我国人为源VOCs的管控. 本文全面梳理了美国人为源VOCs的管控历程,总结其成效与经验,结合对我国自2000年以来人为源VOCs的管控状况与所存在不足的分析,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人为源VOCs管控建议. 研究发现,美国在人为源VOCs管控中,通过逐渐厘清VOCs的定义、认清VOCs与O3、PM2.5污染间的联系,逐步推进VOCs管控工作,逐渐形成了集科学认识、技术支撑、政策支持与公众参与为一体的有效的VOCs管控体系,因而在人为源VOCs排放量降低及有毒有害污染物、O3、PM2.5浓度降低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目前我国人为源VOCs管控在管控框架、基础支撑、制度保障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为有效推进我国“十四五”期间人为源VOCs的管控,建议加强以下工作:①优化管控体系;②提升基础能力;③完善制度保障;④促进创新发展;⑤调动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39.
蒲鞭就是用很轻的蒲草编成的鞭子,用这样的鞭子怎能罚罪。然而,在汉恒帝时,南阳太守刘宽却真的以薄鞭作为处罚有过失官吏的工具。刘太守定下法规:“凡吏人有过,均以蒲鞭挞之。”据说,刘太守也着实地用蒲鞭打过一些官吏。可是蒲鞭落下,不破皮肉,不伤筋骨,挨鞭之人爬将起来,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以后更变本加厉胡作非为,把个南阳搞的民不聊生。汉恒帝大怒,罢免了刘太守的官在,却给人们留下了蒲鞭罚罪这个典故。历史上还有一个典故正好与“蒲鞭罚罪”相反,那就是“五色棒杀威”。说的是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负责管理四个城门的治安…  相似文献   
40.
玉渊潭底泥中烃类物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玉渊潭不同深度的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其中多环芳烃和正构烷烃的含量。结果表明5-15cm层多环芳烃含量最高,0-5cm层次之,15-25cm层最低,参照若干多环芳烃指数的计算,进行源的识别,正构烷烃含量的分布与多环芳烃类相似,多环芳烃的吸附量与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含量呈很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而正构烷烃的吸附量则随沉积物粒径的减小而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