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01.
基于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生产特性的排放限值核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简单以行业排放标准、环评报告、国家分配的目标总量等为依据的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方式不同,本研究从农副食品加工行业产量、废水排放等生产特性出发,筛选控制项目,确定多级许可限值,运用直接数据分析法、间接数据分析法、假设推导法,制定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最大日排放浓度限值(CMDL)、月平均排放浓度限值(CAML)、日最大负荷限值(MDL)、月平均负荷限值(AML),并以河南省某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为例,进行基于生产特性的排污许可限值计算示范.结果显示:该企业产量随季节变化率超过20%,氨氮排放量波动明显;制定多级排放限值,COD、总氮和总磷无明显变化,制定统一限值,计算结果均严于传统方法核算的排放限值;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排放限值,可在有效约束企业排污的同时,为排污许可制度的精细化、差异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2.
西南典型区域夏季大气含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是大气光化学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是臭氧的重要来源之一.利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在成都平原对OVOCs进行观测,探讨其日变化特征、光化学反应活性、臭氧生成潜势和来源.结果表明,10个VOCs[乙醛、丙酮、异戊二烯、甲基乙基酮(methyl ethyl ketone,MEK)、甲基乙烯基甲酮(methyl vinyl ketone,MVK)、甲基丙烯醛(methacrolein,MACR)、苯、甲苯、苯乙烯、C8芳香烃和C9芳香烃]总浓度(体积分数)为(10.97±4.69)×10-9,OVOCs为(8.54±3.44)×10-9,芳香烃为(1.53±0.93)×10-9,生物源VOCs为(0.90±0.32)×10-9;光化学活性和臭氧生成潜势均排名前三的物种为:异戊二烯、乙醛和C8芳香烃;3个OVOCs物种(乙醛、丙酮和MEK)主要来源于本地生物源和人为二次源,且丙酮有较强的区域背景值,说明该地区的污染受到较为显著的区域传输的影响.本研究可加深对西南地区臭氧的区域形成机制的认识,为科学管控臭氧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为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采用热重分析天平和实验室固定床热解反应器进行城市生活垃圾(MSW)与园林废弃物共热解实验,研究了不同热解终温、松树枝和柳树枝添加比例对热解产物产率影响,并利用气质联用色谱分析仪(GC-MS)对热解油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MSW、松树枝和柳树枝的热解过程均可以分为3个阶段,主要包括脱水、热解、炭化;MSW、松树枝和柳树枝单独热解时最大失重速率分别出现在321.48、358.23和377.83℃;MSW与松树枝共热解DTG曲线在热解反应第2阶段有2个析出峰,分别在342.32℃和471.48℃,比MSW单独热解时,失重率增加了7.29%。当城市生活垃圾与松树枝、柳树枝的添加量分别为3:1时,热解液体产物产率明显升高,热解油中醇类、羧酸类、醛类等含氧有机物的含量降低,热值增加,热解油中氧含量降低,且松树枝对共热解焦油的脱氧效果更为显著,热解油品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4.
2012年1月~2012年12月采集乌鲁木齐大气PM2.5样品,使用质粒DNA评价法研究了不同季节PM2.5的氧化能力,并进行氧化性毒性与相应气象因素和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大气PM2.5的质量浓度具有冬季最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PM2.5全样和水溶部分氧化能力的季节差异较大,对质粒DNA的氧化性损伤具有冬季最大,春季和夏季之次,秋季最低.冬、春、夏、秋季大气PM2.5全样的TD30(PM2.5对质粒DNA造成破坏达到30%所需要的颗粒物的剂量)平均值分别为440,491,503,515μg/mL,水溶部分分别为474,721,666,600μg/mL.绝大部分PM2.5样品全样的TD30值均小于水溶部分样,表明全样的毒性大于相应的水溶部分样.全样TD30值与平均温度显著(P0.05)正相关,表明寒冷的天气/季节可能造成PM2.5的高毒性.水溶样TD30值与风速显著(P0.01)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高的风速和低的相对湿度可能跟较低和较高的PM2.5的毒性有关.PM2.5氧化性损伤能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表明仅以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来评价大气颗粒物氧化性损伤能力大小的方法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其表面吸附的有害成分.  相似文献   
105.
多溴联苯(PBB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毒性和生物累积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为探究PBBs的消减技术和降解机制,利用多元醇介导自组装法制备出了哑铃状形貌的Fe3O4前驱体,将前驱体在氮气氛围下焙烧制得哑铃状Fe3O4微/纳米材料,以十溴联苯(BB209)作为模型化合物进行热催化降解研究.结果发现,哑铃状Fe3O4前驱体生长过程分为无定型粒子的快速成核和初级粒子间相互团聚结晶两个阶段;哑铃状Fe3O4对BB209表现出较高的降解活性,在300℃下反应30 min时,Fe3O4对BB209的降解率几乎已达到100%;在哑铃状Fe3O4降解BB209的产物中检测到一系列的从九溴代联苯到一溴代联苯产物与联苯产物,表明在降解过程中存在加氢脱溴反应路径;在降解产物中鉴定出3种九溴联苯异构体BB206、BB207、BB208,且3种异构体含量的大小顺序为:BB207BB208BB206,表明不同取代位上Br的活性相对大小为:间位对位邻位.  相似文献   
106.
为研究太湖地区大气中主要含氮化合物的污染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选取代表城市、城郊、农村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苏州、常熟、宜兴作为研究区域,采用中流量大气采样器采集3个研究区春季大气和颗粒物样品,分析各形态含氮化合物的浓度.结果表明:春季太湖地区大气中气态含氮化合物NH3、HNO3和N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5.77、4.33和6.23μg·m-3(以N计,下同).其中,农村地区大气NH3浓度显著高于城市和城郊地区,具体表现为农村城郊城市,HNO3、NO2浓度三地差异不显著;颗粒态TN、NH+4和NO-3平均浓度分别为13.21、7.55和4.75μg·m-3.其中,TN、NH+4浓度城市和城郊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城郊农村城市,NO-3浓度城郊地区显著高于城市和农村地区,但城市和农村差异性不显著.实验结果同时显示,春季太湖地区大气中TSP的平均浓度为0.15 mg·m-3,城郊地区因为受到农业与工业的共同影响,应成为防控含氮化合物污染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7.
108.
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初步探讨了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的基本问题,以引黄工程为例,从供水特征变化、影响方向与程度、影响的领域等不同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所带来各种影响,最后进行了宏观效益评估和综合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09.
<正> 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编码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历时四年完成的《学科分类研究》和《<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研究成果,分别于9月15日与22日举行会议,通过了国家科委和国家技术监督局的鉴定和审定。与会专家对这一成果的完成表示振奋;特别是对为适应交叉科学和综合学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提高材料的高温抗氧化腐蚀性能。方法采用气相渗铝方法在K417镍基高温合金表面制备铝化物涂层,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分析渗铝层厚度、显微组织形貌和各元素在渗层中的分布,分析温度和时间对镍基高温合金渗铝层的形成影响规律。结果气相渗铝方法制备的渗铝层组织为典型的外扩散型组织即外层是单一的β-NiAl相,内层是含富Cr析出相的扩散层,扩散层的细小析出相对Al元素的扩散起到阻碍作用。结论随着渗铝温度的提高和渗铝时间的延长,渗层厚度逐渐增加,且渗铝温度对渗层厚度的影响远高于渗铝时间对渗层深度的影响。渗铝温度临界值为980℃,低于该温度时厚度增长不显著,高于该温度时厚度对渗铝温度和时间的敏感性增加。此外,渗铝温度越高,渗铝层组织中形成孔洞的倾向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