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70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地膜和有机肥料的大量投入已导致我国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日趋严重.为研究调查山东德州花生农田微塑料污染状况,分析了该区域不同覆膜年限(0、3、5和8 a)和有机肥施用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粒径、颜色和形状等赋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0、3、5和8 a后花生耕层土壤微塑料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65.33、316.00、1 098.67和1 346.34 n·kg-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微塑料丰度降低,0~10、10~20和20~30 cm耕层中的土壤微塑料丰度分别为1 076.00、603.50和440.25 n·kg-1,并且增加覆膜年限和施加有机肥都显著增加了微塑料的丰度(P<0.05).粒径<1 mm微塑料占总量的77.30%,且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小粒径(<1 mm)微塑料占比显著升高(P<0.0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其占比亦逐渐增加,施加有机肥对微塑料粒径没有显著影响.微塑料颜色组成以透明(49.77%)为主,其次是黑色(16.35%)和白色(16.27%),覆膜年限和有机肥施加对土壤中微塑料的颜色影响不显著(P>0.05),但覆膜年限显著增加了透明微塑料的占比.微塑料类型主要包括纤维类、薄膜类、碎片类、泡沫类和颗粒类,其占比分别为: 49.77%、25.41%、19.15%、3.26%和2.41%.耕层土壤微塑料的主要聚合物类型包含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分别占总量的21.37%、18.57%和19.77%.由此,山东德州花生田耕层土壤中普遍存在微塑料,且地膜和有机肥施用是其主要来源,这可为花生田耕层土壤微塑料污染物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2.
我国自2013年起对重点区域逐步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以削减大气重污染峰值、减缓重污染的发生和发展.为更客观地评估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的效果,基于环境监测数据对应急效果评估开展方法学研究,通过对洛伦兹曲线内涵的拓展,提出污染物高位累积浓度占比的概念,并以PM2.5、PM10、SO2、NO2四种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评估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减排效果,同时将评估结果与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结果进行相互辅证.结果表明:2016年和2017年秋冬季(当年10月1日-翌年3月31日)"2+26"城市PM2.5、PM10、SO2、NO2高位累积浓度占比较2015年同期均有所下降,降幅为0.43%~3.80%;PM2.5、PM10高位累积浓度占比降幅相对SO2、NO2大,其中,2016年和2017年秋冬季PM2.5高位累积浓度占比较2015年同期降幅均为2.23%,PM10高位累积浓度占比较2015年同期降幅分别为1.89%、3.80%.研究显示,应急措施在"2+26"城市范围内对PM2.5、PM10、SO2、NO2起到了较显著的重污染削峰作用,其中,应急措施对PM2.5、PM10等颗粒物重污染削峰效果优于SO2、NO2等气态污染物.   相似文献   
133.
基于GIMMS 3 g、PAL、LTDR V3、FASIR及MODIS 5种不同的遥感影像数据,及洞庭湖流域30个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月值数据,采用逐像元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数据集背景下的植被变化趋势,并基于时间序列长度以及数据精度的考虑,选择GIMMS 3 g作为研究洞庭湖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基础数据集,进而利用相关系数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探讨流域植被覆盖变化与降水、气温、日照时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过去29 a间,流域GIMMS 3 g NDVI在时空尺度上均以增加趋势为主,1998~2000年出现最大的降低,以植被覆盖较好的山区减少最快;(2)去除年际变化趋势和季节性影响的NDVI与同期降水量距平、累积3个月气温距平值及同期日照时数距平值相关性程度最高;(3)统计意义上,降水量、气温和日照时数解释洞庭湖流域植被月NDVI变化的37%,日照时数对该流域NDVI变化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降水和气温;(4)在时间和空间范畴,生长季NDVI可以作为反映洞庭湖流域森林覆盖率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4.
从大庆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14株石油降解丝状真菌,用以筛选可高效降解石油的菌群. 经过ITS(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其中9株属于镰孢霉属(Fusarium sp.),2株属于黄白生丛赤壳菌属(Bionectria sp.),另外3株分别属于葡萄穗酶菌属(Stachybotrys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和雅致放射毛霉属(Actinomucor sp.);在固体培养基中各菌株的生长速率差异显著(P<0.01). 不同菌株能够特异降解不同的石油组分. 将筛选的优势菌株组成2个菌群,菌群1由菌株3、D2、D3和D52组成,菌群2由菌株3、6、D2和D3组成,分别考察单菌和2个菌群对原油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菌株原油降解试验30d后,单菌菌株D52对原油去除率最大,为64.25%;菌群1和菌群2对原油的去除率较高,分别达到74.55%和72.64%,可以考虑用于污油生物修复治理的工程菌群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35.
黑藻群丛对水体氮素和其他主要环境因子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引种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构建了沉水植物-水-沉积物模拟微实验系统,研究了沉水植物黑藻生理活动的日变化对水体氮素迁移转化及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藻组水体中溶解氧浓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高于对照组(无黑藻水体)(P<0.05),溶解性总固体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溶解氧浓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15:00时达到峰值.水体NH4+-N和TN浓度始终保持稳定,且低于对照组.从日变化规律来看,在15:00-18:00之间NO3--N平均浓度较高,在24:00-次日2:00 NO2--N浓度较低. 关  相似文献   
136.
煤热动力学参数、特征温度与挥发分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煤的热动力学参数和特征温度可以表征煤自燃危险程度。而在实际情况中,这些数据缺少,往往只有煤的工业参数。因此,研究工业参数与表征煤自燃危险参数的关系十分必要。为了分析和建立该关系,基于非等温试验方法对不同煤样进行热重试验分析,得出8个煤样在10℃/min升温速率下的反应动力学参数与煤工业分析参数的关系,揭示挥发分与煤的氧化特性、特征温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8个煤样的挥发分排序F3>F8>F4>F7>F2>F1>F5>F6,各特征温度排序基本满足T3相似文献   
137.
张洪  刘希  郭意  李永峰  乔丽娜 《环境化学》2014,(11):1963-1970
为解决A2/O工艺处理低浓度城市生活污水的碳源问题,采用了甲醇、葡萄糖、乙酸分别作为A2/O系统的碳源,结果表明,甲醇作为系统外加碳源最经济、最合适,其中TN、TP去除率分别达到75.81%和76.21%,NO-x-N被去除时间为30 min.研究最大化利用碳源,得到外加碳源甲醇在厌氧/缺氧/好氧区段的投加比例为1∶2∶0、投加量为400 mg·L-1,硝酸盐回流比为250%时,系统运行效果最佳,TN、NH3-N和TP去除率分别为90.56%、96.67%和92.56%,出水浓度分别为12.3 mg·L-1、4.1 mg·L-1和0.45 mg·L-1,达到GB18918—2002一级A类标准.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在缺氧段发生了反硝化吸磷的现象,有利于碳源的节省和系统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38.
为了探究好氧颗粒污泥耐受高负荷碳氮的生物学机制,对比分析了不同负荷条件下好氧颗粒对污染物的去除、形体结构和群体感应现象.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同时耐受高碳氮负荷的能力,当进水COD负荷为12.9 kg m-3 d-1时去除率为90%以上,NH4+-N负荷为0.455 kg m-3 d-1时去除率在80%以上.随着负荷的提高,颗粒的粒径不断减小,这可能增强颗粒的传质传氧作用.在进水负荷COD 8.9-10.9 kg m-3 d-1、NH4+-N 0.355-0.455 kg m-3 d-1时,AI-2活性较强,微生物之间相互交流比较活跃,并且保持较好的COD和NH4+-N去除效果.好氧颗粒污泥内部的AI-2活性高于出水溶液.研究表明,群体感应可能在好氧颗粒污泥同时耐受高碳氮负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9.
压力容器的本质安全直接关系石油化工等行业的HSE本质,而HSE核心理念的风险管理又决定着压力容器的本质安全。结合锅炉水预热器腐蚀泄漏的案例,对压力容器的本质安全与HSE的风险管理从设计、制造到使用管理全程进行了分析解读,认为压力容器的本质安全取决于设计、制造直至使用管理全过程风险管理的践行,由此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0.
在压力容器设计换证审查时,对施工图中封头的名义厚度和最小成形厚度标注及计算书的输入提出了质疑。对此以实例从封头的名义厚度影响许用应力及技术条件和最小成形厚度影响有效厚度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关系容器建造的安全可靠性进行了讨论,认为施工图设计应限定封头的名义厚度,最小成形厚度以标注为宜,而SW6数据输入应增加“成形减薄量C3”项。建议GB150的术语符号引入C3,GB/T25798应完善封头威形厚度减薄率,《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应监督封头制造的成形厚度减薄率,以为容器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