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42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21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91.
从中国金属资源安全的角度来看,优化战略性金属矿产的供应结构,降低一次矿产的对外依存度,通过合理的政策导向有效地增加中国城市矿产开发效率,挖掘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利用潜力,是实现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的重要前提。本文以铁、铜、铝等三种金属矿产为例,采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五个工业化国家及中国1949—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消费强度、回收密度和寿命分布函数分析了工业化五国金属消费和报废金属回收的历史规律,预测了2016—2030年中国三种金属消费和报废回收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五个工业化国家铁、铜、铝金属的消费强度经历了快速上升、平台缓降和较快下降的过程,而回收密度则经历了缓慢上升、较快增长和快速增长的三个阶段,在消费强度与回收密度的第三阶段呈现"脱钩"特征;(2)中国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消费强度大幅增加主要是集中在2000年以后,2015年我国铁、铜、铝的消费强度分别为540 kg/人、8 kg/人和23 kg/人,回收密度分别只有100kg/人、0.5 kg/人和3 kg/人,除铁、铝的消费强度进入平台下降期外,铜消费强度和三种金属回收密度仍处于增长的第一阶段;(3)预计2030年,中国铁、铜、铝的消费强度将分别为450 kg/人、9 kg/人和20 kg/人,仍处在平台缓慢下降阶段,回收密度将分别增加到220kg/人、3 kg/人和5 kg/人,回收密度与消费强度比例分别达到49%、33%和25%。通过对比可知,中国未来社会报废金属回收潜力巨大,如果能加以有效政策引导,加快回收利用,可大大缓解中国战略性金属的安全保障压力。  相似文献   
192.
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对全过程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雨水收集处理方法进行评估分析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要求,对3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展开了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绿色屋顶原材料最为环保,污染物排放最小;雨水花园产生的综合环境影响最小,水体污染物减排效应最为显著,环保优势较为明显;透水路面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负荷,应考虑环保材料、改进工艺等手段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雨水收集系统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3.
《民法典》引入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作为因环境侵权的受害人进行诉讼的手段,一方面有助于环境侵权中受害人的权利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能够起到威慑作用,预防企业做出环境侵权的行为。但是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现面临着挑战,其适用只在私益诉讼中,适用条件有待完善,损害结果的要件应须明确,惩罚性赔偿金的标准还未统一,赔偿金的作用和请求权主体尚未明确,应适用有自身特色的赔偿金判罚标准,合理判罚。  相似文献   
194.
考察了阴极负载Co3O4和MnOOH对天然水体中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产电性能和SMFC对沉积物中有机质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MFC阴极负载Co3O4和MnOOH后,体系的输出电压由483 mV增大到549 mV和534 mV;相应体系的内阻由206 Ω显著降低到99 Ω和128 Ω,最大功率密度(Pmax)由3.3 mW/m2增大到9.1 mW/m2和6.6 mW/m2。此外,SMFC体系的电流密度与沉积物中烧失量(LOI)、易氧化有机质(ROOM)去除率呈线性关系,并且阴极负载Co3O4和MnOOH可以促进阳极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去除。  相似文献   
195.
城市间气态污染物与细颗粒物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沿太行山脉东侧城市间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大气污染是一个区域性问题,相近城市间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呈高度正相关。以北京、石家庄、保定和邢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2013年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对比,建立污染物浓度相关性分析模型,并对各污染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得到各地区的污染物相关性结果,为区域协同控制大气污染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6.
197.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在环境经济方面为建设项目审批及实施提供更加完善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8.
农用机井的迅猛发展使地下水灌溉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使地下水面临超采严重和水位下降的严峻形势。为了可持续地利用地下水资源,政府需采取必要措施。鉴于地下水使用中存在的外部效应,合理控制机井密度可能是值得政府考虑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现有文献对机井密度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仍缺乏实证分析。本研究以兰考县为案例研究区,结合有关部门的机井普查数据和研究小组搜集的农户调研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发现机井密度与地下水位之间具有显著的关系。具体而言,当某一机井100 m半径范围内的机井数目每增加一眼,该机井的水位显著下降约15 cm;机井密度对水位的边际影响随半径范围的扩大而下降。研究建议:政府在今后应采取有关措施控制机井密度,加强地下水取水许可证制度建设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9.
地沟式污水土地处理+人工湿地中植物对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实验和中试实验系统,研究了地沟式土地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中不同植物对磷的去除效率。选取贵州省典型的7种植物——美人蕉、芋头、八仙花、小玉竹、杜鹃、菖蒲、岩豆藤作为供试物。结果表明,7种试验植物对生活污水中的磷均有很高的净化率,其中以芋头、菖蒲和岩豆藤等3种植物对磷的净化效率最高。文章同时还对中试各处理槽的不同位置和深度的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地沟式土地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中植物的除磷机理。  相似文献   
200.
GM(1,1)模型是常用的一种时序环境预测方法,但非等间隔灰色模型(NEGM(1,1))预测的先例却较少。本文简介了NEGM(1,1)之建模思想,并以山东省1985 ̄1993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例,探讨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估计已逝时序值与预测未来时序值,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