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24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41.
北京官厅水库周边土壤DDTs和HCHs暴露特征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围绕北京水源地官厅水库周边2~10km范围于2009年系统布点,利用超声-振荡提取技术,使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分析方法测定了样品中的DDTs和HCHs含量.并利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2009年官厅水库周边土壤中HCHs和DDTs的含量分别为n.d.~14.97ng·g-1(平均值0.73ng·g-1)、n.d.~64.91ng·g-1(平均值6.46ng·g-1).HCHs的残留以β-HCH为主,占总量的94.5%,DDTs的残留以p,p′-DDE为主,占总量的78.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有机氯农药残留也不同,表现为果园农田荒地的趋势.Levene'sTest齐性检验结果显示,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HCHs和DDTs的残留差异并不显著.空间分析表明,其暴露格局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基本呈库北高于库南的趋势,高风险区集中在东部延庆县、中部的北辛堡镇以及西部的怀来县城附近.通过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荷兰土壤修复标准对比,并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本地区土壤中农药类POPs暴露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环境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42.
区域可持续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子课题是我国缩小区域差异的必经之路。文章针对秦皇岛地区的特有的"自然-社会-经济"模式,从控制论为角度出发,利用鲁棒控制的思想,对秦皇岛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将秦皇岛区域看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模型,适当选取系统输入、输出,从而设计调控策略,使得系统的实际输出与系统理想输出相互吻合,使系统最终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43.
城市集中供热是在一个较大区域内,利用集中热源,通过热网向该地区的工厂及民用建筑供应生产、生活用热的一种供热方式。集中供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美国从1877年,法国从1893年,苏联从1903年就开始发展集中供热。由于它具有节约燃料,减少城市污染等优点,所以发展速度很快。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进行集中供热,其中苏联热电站发展占世界首位,西德、波兰、捷克、美国等国的区域供热也发展很快。特别是瑞典和丹麦有密度很大的区域集中供热,有的城市已实现了90%居民享受区域集中供热(如瑞典Vasterds市已达到93%)。  相似文献   
44.
利用WRF-CMAQ模型估算了2011年4月26日~5月3日沙尘事件和2016年1月1日~7日灰霾事件在中国近海引起的总无机氮(TIN)沉降通量,分析了两类事件对中国近海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贡献,探究了灰霾事件时中国近海无机氮沉降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典型沙尘和灰霾过程中,中国近海TIN干沉降通量均值分别为6.77,3.01mg N/(m2·d),是晴朗天的6.84,3.04倍,可提供38.5,17.1mg C/(m2·d)的海洋初级生产力;沙尘期间无机氮沉降以还原态氮(NH3和铵态氮,占TIN的62.2%)为主,灰霾期间则以氧化态氮(HNO3和硝态氮,占TIN的84.3%)为主.典型沙尘事件TIN沉降对黄海影响最大,对渤海影响最小;典型灰霾事件对黄海和东海TIN沉降影响相当,高于对渤海的贡献.典型灰霾期间,京津冀和山东西北部(区域一)对渤、黄、东海TIN干沉降的贡献均大于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区域二),区域一对3个海域TIN干沉降的贡献约为38.7%~74.6%,区域二的贡献约为1.14%~12.1%.  相似文献   
45.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各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经济发展速率较快,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也日趋严重,经常出现环境影响评价落后于工程建设、环境规划赶不上环境变化的局面.从一定意义上说,环境  相似文献   
46.
牛粪对互花米草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广银  郑正  邹星星  杨世关 《环境科学》2009,30(7):2130-2135
以互花米草和牛粪为原料,采用中温(35℃)批式发酵的方式,考察了添加牛粪对互花米草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单独发酵时,单位VS产气量为222.61 mL/g,发酵过程出现酸化现象,pH最低为5.60;添加牛粪改善了厌氧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系统的缓冲能力,发酵过程未出现酸化现象,pH经短暂下降后很快恢复到7.2~7.5,累积产气量提高了38.83%,互花米草单位VS产气量为309.05 mL/g.混合发酵对消化液中有机酸产量影响不大,但有机酸高峰提前5d出现.FTIR表明,混合发酵促进了微生物对互花米草中易分解有机物的利用.发酵前、后和混合发酵互花米草的结晶度指数cri分别为0.617 6、 0.620 0和0.615 4.  相似文献   
47.
长江干流近三十年来水质变化探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根据我国水利部水文年鉴中的水质监测资料和全球水质监测计划中长江站的水质监测资料,对长江干流六十至八十年代水质变化的三个问题:河水碱度降低及Ca^2+和SO^2-4含量增高与环境酸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8.
互花米草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厌氧生物处理的可行性,研究了互花米草中温批式厌氧发酵的产气特性和物质转化过程.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的产气率随VS负荷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VS浓度为6.0%时,产气效果最好,产气量为294.84mL/g VS.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先增加后降低,pH值与有机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7508),该发酵过程为丁酸型发酵.互花米草中的维管束、薄壁细胞以及纹孔,有利于其进行厌氧生物处理, 发酵后的互花米草外观变得毛糙,出现了很多丝状物,维管束结构破坏严重,皮层和薄壁细胞不易被厌氧微生物破坏.FTIR和XRD结果显示,厌氧微生物不但利用互花米草中的易分解有机物,对纤维素的结晶区也有一定的破坏,发酵后的互花米草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9.
水葫芦不同部位的厌氧消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葫芦整株、茎和根分别进行批式中温厌氧消化实验,分析发酵过程中pH值,VFA,TOC,TS,VS和固形物的元素及其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在TS负荷为2.0%的条件下,水葫芦整株具有很好的产气特性,TS产气量和VS产气量分别为173.80 ml·g~(-1)和262.40 ml·g~(-1)VS,茎和根的TS产气量仅为整株的84.23%和36.03%,VS产气量仅为整株的79.13%和42.05%;整株的甲烷含量、生物转化率和固形物中H的分解率均较茎和根高;TS和VS分解率均以茎最高,整株次之,根最低;发酵过程中各处理的pH值,VFA,TOC以及固形物中的C,N的分解率差异不大.固形物的红外光谱表明,水葫芦整株直接厌氧发酵更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发酵后根产生最多的碳酸盐类物质,这与根的物质组成有关.因此,将水葫芦整株直接厌氧发酵是完全可行的,且较茎和根具有更好的发酵效果.  相似文献   
50.
大气臭氧损耗中双自由基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华斌  刘成卜  关大任 《环境科学》1996,17(2):32-34,53
用量子化学RHF理论方法研究了单重态双自由基NH,CH2、CCL2与大气臭氧O3的反应机理。在3-21G水平上用梯度解析技术优化了上述瓜在的反应物、中间体和产物构型,6-31G或6-21G计算能量,得到了各构型的有关结构数据。计算表明:上述反应分2步进行,双自由基先与O3反应生成稳定的中间体,然后在光照条件下中间体分解为NHO、H2C烽CL2CO等稳定分子。从动力学看,2步反应分别为「π4s+W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