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96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在新疆学习、工作和生活了22年,由于工作关系,几乎跑遍了天山南北。 当初春的朝阳拥抱万物时,我曾在那拉提草原上住过哈萨克族特异的毡房;当盛夏的烈日烘烤大地时,我曾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看过落日;  相似文献   
12.
吐鲁番盆地气候极端干旱、炎热,区内多大风、干热风,对农业生产带来威胁。本文讨论了大风、干热风、干旱、霜冻等灾害天气的危害机制、时空公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危害状况,特别强调大风造成的损失主要来自为数不多的特大暴风中。文中归纳了灾害天气的主要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油沙豆(Cyperus esculentus)是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高利用价值新兴经济作物,在我国沙区调整种植结构及沙化土地改良中有重要作用. 油沙豆茎块在采收过程中易破坏表层土壤、引发风蚀,因此,探究油沙豆防风阻沙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是实现油沙豆在沙区种植的重要前提. 本文基于乌兰布和沙漠油沙豆农田现有间作模式,通过风洞模拟试验,探究不同风速下6种间作模式(2种间作作物×3种带间距)的防风蚀效果. 结果表明:①不同带间距模式在各风速下的风速廓线均呈对数形式,粗糙度随带间距的增加而减小. ②间作作物对垂直流场结构分布特征有显著影响,间作玉米各带间距模式近地表风速均低于当地起沙风速(6 m/s);间作向日葵各带间距模式近地表风速均高于起沙风速,约为9 m/s. ③风速对各间作模式的防风效能具有显著影响,防风效能随风速的增大呈减小趋势. ④间作带的防风效能随带间距的增加而减小,表现为带间距8 m>带间距16 m>带间距24 m. 间作玉米模式的防风效能大于间作向日葵模式,其中,玉米带间距8 m及16 m的模式其近地表防风效能均大于50%,是油沙豆农田防风阻沙的最优模式. 研究显示,考虑到农田的经济效益,带间距16 m的间作玉米模式是油沙豆农田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15.
16.
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器的功率越来越大,转速越来越高,带来的噪声也越来越强。 噪声不仅对机器设备有破坏作用,特别是对人的听觉器官有损害,甚至对整个机体的健康都有影响。长期在强噪声下工作,人会睡不好,吃不香,头昏脑胀,耳鸣目眩,血压增高,血管痉挛,心脏跳动节奏改变,消化机能减弱。这往往导致心脏病、胃溃疡、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等。 噪声虽对人体有严重危害,但它却是完全可以控制的,还可以采取措施减轻它的危害。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现就噪声及其控制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作些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声音和噪声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每…  相似文献   
17.
1引言 近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努力下,北京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制定了一系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开展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从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我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状况总体趋向好转.  相似文献   
18.
由于汞及其化合物是生物积累性毒物,汞污染一直是国际环境保护界关注的重要污染物.2000年12月底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研究和开发办公室宣布一项为期5年的研究计划,目的是更好地了解汞对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影响.该项研究将由EPA的科学家领导,并得到EPA资助的局外研究人员的支持.EPA表示,研究计划细节将在今后几个月内出台.该研究项目将补充过去几年EPA和国家科学院关于汞的研究报告的不足,因为现在对汞污染的关注日益增加,特别是汞对儿童的影响.该研究项目将考察汞的人群健康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输送和归宿、燃烧源和非燃烧源的危险性管理、生态影响和危险性信息交流等问题.据EPA文件透露,该研究项目将着重研究儿童健康和汞的关系.详细信息可查阅因特网:http://www.epagov/ord/nrmarl/mercury/. 江刚摘自《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January 8,18(2001)  相似文献   
19.
一些发展中国家仍在使用一些有害的、禁用的农药,如DDT等.世界上一些原始生态系统将受到损害.尽管大多数国家已禁用DDT,其大气沉降仍然在损害世界边远地区.例如,非洲和印度较高的气温使DDT蒸发并以降水形式落到了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这一过程称作“全球性蒸馏”.这是一项新的国际调查透露的.阿尔卑斯山区周围环境像一块磁铁那样吸引这些有毒污染物.因斯布鲁克大学教授Roland Psenner最近说:“DDT从较暖地区开始循环并在较冷地区降落.我们知道在极地区域有DDT踪影,但不知道它们在比利牛斯山脉和阿尔卑斯山也常见.”Psenner说,虽然DD…  相似文献   
20.
研究高效还原技术是去除废水中Cr(VI)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有前景的基于紫外(UV)活化甲酸(HCOOH)产还原性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2•;-)去除Cr(VI)的方法.通过对比UV、HCOOH、UV/HCOOH三种体系对Cr(VI)还原效率和电子自旋共振(EPR)对体系中自由基的检测研究了其活化原理和还原机制.结果表明UV能显著活化HCOOH产生CO2•-(αH=19.08G,αN=15.86G,g=2.0036).此外,试验考察了主要影响因素对Cr(VI)去除效果的影响,包括初始Cr(VI)浓度、甲酸投加量、初始pH值、反应温度、有机污染物以及水中常见阴离子.结果显示当甲酸浓度为40mmol/L,Cr(VI)初始浓度为10mg/L,反应时间在60min内,UV/HCOOH体系对Cr(VI)的去除率能达到100%.在酸性条件下(pH≤3.5)能显著促进Cr(VI)的还原,且Cr(VI)去除效率随着初始HCOOH浓度和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进一步研究表明,该体系下NO3-对Cr(VI)的还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Cl-、HCO3-和对硝基苯酚(pNP)则有抑制作用.不同温度下Cr(VI)去除率与时间关系的拟合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t³;40min,UV/HCOOH体系去除Cr(VI)过程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根据不同温度下对应的反应速率常数k,结合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求得准一级反应的活化能为15.9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