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3篇
安全科学   116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225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1.
广东某农村塘坝饮用水污染的微生物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大肠杆菌为指示微生物,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肠杆菌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和BOX插入因子PCR(BOX-PCR)3种分子分型方法对广东省某典型农村塘坝饮用水污染来源进行了追踪研究,利用软件Quantity One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浅层井水与其近处的池塘水存在大肠杆菌的克隆现象,两者可能存在着共同的污染传播载体,或是浅层井水受到了池塘水的污染.3种方法的分型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PFGE、BOX-PCR、ERIC-PCR.其中, BOX-PCR最宜在水体污染的微生物溯源中应用.鉴于分离培养的溯源方法存在的缺陷,应加强与非培养微生物溯源相结合进行分析以使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312.
选择湖南某铀尾矿库周边的3条土壤剖面S1、S2、S3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区域上背景剖面以及尾矿库中铀尾砂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并结合逐级化学提取技术,讨论了土壤中外源铀的输入机制。研究表明:(1)铀尾矿库对周边土壤已产生了铀污染,其中,近源土壤剖面S1、S2遭受了重度铀污染,以单因子指数法表征的污染指数Pi分别为18.98和14.76,随着远离污染源,土壤的铀污染程度呈降低趋势(如远源的剖面S3的Pi=1.35)。(2)作为农业土壤,由于受耕作过程中的人为扰动,外源铀的输入已贯穿了整个剖面。(3)土壤中外源铀的输入,特别是对于遭受了重度铀污染的近源土壤剖面,主要包括两种机制,一是随铀尾砂的机械混入,二是随渗滤液的离子输入,以前者为主。然而,对于土壤中占绝对优势的专性吸附态(Ⅱ)外源铀,主要来自于后者的贡献。随铀尾砂机械混入的铀,其赋存形态在土壤中得到了继承;随渗滤液的离子输入的铀,主要专性吸附在土壤基质上。本研究为有效开展铀尾矿库的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13.
热解碳微观结构调控与纳米压痕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前驱体种类对热解碳结构的影响及热解碳的性能。方法以甲烷为主要前驱体,添加5%丙烯,在碳布缝合预制体上进行沉积实验,对所得具有不同结构热解碳的样品进行纳米压痕测试。结果添加丙烯降低了实验温度,所得沉积效率仍高于纯甲烷,所得热解碳结构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异。纤维束内部的热解碳结构对材料的整体性能影响较大,当纤维表面为ISO结构热解碳时,纤维束内硬度和模量偏高,分别为3.96 GPa和32.0 GPa,断裂模式为脆性断裂;当纤维表面为RL结构热解碳时,纤维束内的强度和模量偏低,分别为1.93 GPa和19.7 GPa,断裂模式为假塑性断裂。结论前驱体的种类对热解碳的结构影响较大,所得材料性能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14.
选取典型有机氯农药林丹及典型重金属Pb、Cd为目标污染物,以模拟污染土壤为对象,考察了鼠李糖脂对林丹/重金属的增溶/配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了淋洗前后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变化,并深入研究了鼠李糖脂对林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结果表明,林丹溶解度随鼠李糖脂浓度及离子强度的提高显著增大,但随pH(5.0~10.0)的提高而逐渐降低.鼠李糖脂对Pb的配合能力大于Cd,两种重金属的配合浓度随鼠李糖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H提高对Pb的配合有抑制作用,而对Cd有所促进.鼠李糖脂在土壤上的吸附符合线性等温吸附.当鼠李糖脂浓度高于5000 mg·L-1时,其对3种污染物的淋洗开始有显著效果;当鼠李糖脂浓度为40000 mg·L-1时,其对林丹、Pb及C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9%、18.0%和100%,且pH为7.0时淋洗效果最好.同时,鼠李糖脂对不同形态Pb和Cd的去除能力有差异,其中,对可交换态重金属的去除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315.
2019年的一个下午,值班人员接到群众报警:某处山林发生火灾。县应急管理局领导接到消息,立即发出救援命令。县森林消防大队所有队员迅速集结,不到15分钟就集合完毕,整装出兵,开往火灾区域。第一个瞬间:免遭大火包围森林消防车火速开到距离火灾区域最近的公路。随着大队长一声令下,全体队员下车待命。  相似文献   
316.
317.
1引言 2011年8月29日,在辽宁省大连市的一家石化公司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媒体报道中的一句话,引起了浙江湖州市一家纺织企业董事长的关注:"现场知情人员称,是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发生静电起火,以致引发爆炸。"  相似文献   
318.
于2006~2007年9~10月间采用样线样带法研究了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的秋季生境利用特征,共布设286个空白对照样地和55个利用样地,测量并比较两类样地内的海拔等17个生境变量.结果表明,马麝秋季利用样地的乔木密度(0.90±0.14)和灌木均高(1.92 m±0.53 m)显著低于非利用样地(乔木密度1.35±0.07;灌木均高3.01 m±0.53 m),而且距水源距离(<1 000 m,76.37%)和人为干扰活动距离(<1 000 m,76.36%)较近的中下坡位生境(82.82%)(P<0.05).对喜好生境变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地理因子(由海拔、水源距离、植被类型和坡向构成)是制约兴隆山马麝秋季栖息地选择的首要因子,此外,郁闭度因子(由郁闭度和坡度构成)、食物因子(由食物多度和乔木胸径构成)和隐蔽因子(由隐蔽度和避风性构成)也是影响兴隆山马麝秋季生境选择的重要因素.由于秋季对食物和水源的强烈选择,兴隆山马麝对生境隐蔽性和距人为干扰距离的选择强度较低,即承受较大强度的人为干扰.表5参31  相似文献   
319.
广西罗城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桉树(Eucalyptus grandis x E.urophylla)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含碳率变化幅度为37.96%~49.03%,枯落物含碳率为41.8%~49.6%之间,马尾松幼龄林林下植被含碳率最高,2年生桉树林枯落物含碳率最小。0~60 cm土层含碳率变化幅度为0.45%~2.17%,0~20 cm土层含碳率表现为杉木〉马尾松〉桉树。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35.61、144.30、87.54 t.hm-2,马尾松和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马尾松幼龄和近熟林碳储量分别高于杉木,杉木中龄林碳储量高于马尾松中龄林。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乔木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43.03%、34.44%、22.92%。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下植被碳储量表现为桉树(2.54 t.hm-2)〉杉木(1.91 t.hm-2)〉马尾松(0.89 t.hm-2)。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枯落物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1.64%、4.56%、1.95%。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分别为74.13、86.48、62.95 t.hm-2,杉木人工林土壤碳储量最高,桉树最小,0~20 cm土层碳储量成为土壤的主体,马尾松0~20 cm土层碳储量占其土壤总碳储量的47.03%,杉木占51.67%,桉树为42.58%。乔木和土壤碳储量成为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的碳储存库。  相似文献   
320.
这一期,想与读者交流一个新的话题。很多个体劳动防护装备,在发展中都曾有过从初级到高级或是功能不断拓展强化的过程,而有的个体防护装备(设施)却常常需要邀约另外的产品来“加盟、叠加”,以有利于拓展和延伸本身的功能——如,劳动者的防护服装和户外运动服装,运动中的车辆或作业中的大型施工设施等,在黑夜中或是在可视性较差的高风险环境中,服装或设备上被添加的反光材料,就会“自动”向外界“透漏”其附着物体的空间信息。那一束反光,既是“通报”也是“警示”,为避免事故和人身伤害、应急救援的搜寻等起到了显而易见的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