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3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7篇 |
废物处理 | 10篇 |
环保管理 | 58篇 |
综合类 | 257篇 |
基础理论 | 49篇 |
污染及防治 | 39篇 |
评价与监测 | 11篇 |
社会与环境 | 6篇 |
灾害及防治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粉煤灰作为一种可再资源化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日益引起关注.粉煤灰处理废水的机理主要是吸附作用,影响粉煤灰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粉煤灰粒度、pH值、吸附质性质、灰水比,粉煤灰处理生活污水、城市废水、印染废水、重金属废水、含氟、磷、有机质废水、造纸废水等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火灾爆炸事故中相邻储罐由于多米诺效应而引发二次事故的风险,提出了基于热辐射、冲击波超压以及碎片冲击等三种物理效应共同作用下的事故多米诺效应耦合分析模型.模型采用概率组合方法计算事故影响区域内目标对象发生二次事故的最可能组合及概率.研究表明,火灾爆炸事故多米诺效应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平面布局、防火间距是影响二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在计算设施失效概率的过程中,考虑了热辐射、爆炸冲击波以及碎片冲击三种物理效应的耦合作用效果,采用影响系数法对二次事故的可能单元组合加以研究.最后,以一储罐区蒸气云爆炸事故为例对可能发生的二次事故进行了模拟,得到了相邻储罐二次事故的单元组合及概率. 相似文献
4.
5.
6.
介质阻挡放电联合催化臭氧化降解甲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区后结合MnOx/Al2O3/发泡镍去除甲苯,考察甲苯进气方式、臭氧产生方法及湿度对甲苯与O3同时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O3是等离子体区后催化降解甲苯的主要物种,介质阻挡放电联合催化臭氧化可实现甲苯及O3的同时高效去除。输入电压为9.0 kV时,甲苯的去除效率达92.8%,在80 min内O3的去除效率维持在99%以上。水蒸气对催化剂催化分解臭氧的活性没有直接的影响,O3浓度较高时湿度对甲苯降解效率的影响很小。GC-MS分析结果表明,甲苯降解的主要气相副产物有烷烃、酸、酮和含苯环有机物,提出了甲苯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7.
冯淮河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23,(3):48-49
<正>业内人士都知晓,一些个体防护装备的体量是不大的,其使用的原料或是配套附件,一般都只能默默无闻地“藏”身于某成品之中,而少为外人知晓。这,让一些原料或是配套产品的生产企业颇为戚戚然。后来,这种状况开始出现变化。2022年下半年的一天,笔者来到江苏驰马拉链科技股份公司参观访问(简称驰马公司)。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家不起眼的拉链生产企业,不但发展得颇有规模,且在提高拉链的“防护性能”上精耕细作,为满足各类防护服的特殊需求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9.
为有效避免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动态元网络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地铁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分析,建立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网络节点体系,提出重点控制因素。以杭州地铁一号线施工安全事故为例,在充分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后,建立以人员、行为、事件和组织为节点的节点体系,确定节点的数量及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施工安全事故网络模型并进行分析,对打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到比较理想的打击策略,确立节点的重要度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应重点控制有效的监督相关节点,即可有效地避免或者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得出的结论与事故通报结果基本相符,这为避免地铁施工安全事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覆岩破坏后形成“两带”的渗透率分布规律,根据理论推导应力-应变曲线以及采空区材料力学参数公式,建立“两带”渗透率分布模型,采用COMSOL软件分别对垮落带的渗透率分布和断裂带渗透率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垮落带渗透率呈“椭圆”分布,渗透率最大可达到1.07×10-6 m2,最小可达到1.5×10-8 m2;随着高度的增加,采空区两侧的渗透率变化幅度增加,中部的渗透率变化值较小。断裂带渗透率呈“铲状”分布,靠近工作面区域渗透率最大,断裂带的渗透率在上下隅角处最大可达到1.8×10-10 m2,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渗透率减小。研究结果可为西部典型浅埋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提供现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