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刘华 《环境保护》2013,(Z1):23-26
编制《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核安全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确保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汲取福岛核事故教训、提升我国核安全水平的现实要求,是我国政府对社会关切的积极回应。《核安全规  相似文献   
102.
刘华 《环境保护》2012,(10):8-10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是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为系统总结"十一五"环保工作、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全面部署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任务所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土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Cd添加水平(0、5、10、20、30、60 mg.kg-1,以CK,T1,T2,T3,T4,T5表示)对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总巯基(-SH)、谷胱甘肽(GSH)、植物络合素(PCs)含量以及水稻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Cd的含量随生长时期的延长而增加;T1处理时,水稻3个时期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最高,表明低质量分数Cd有利于水稻的生长;而T4和T5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绿素含量(P〈0.05)。Cd对不同生育时期抗氧化酶的影响不一,对分蘖期SOD、POD、CAT活性影响较明显,而对孕穗期和抽穗期SOD、POD、CAT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高质量分数Cd提高了叶片中MDA含量,在T5处理时,MDA含量在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分别为对照的1.9倍、4.5倍和4.6倍。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总-SH、GSH、PCs含量随着Cd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表明Cd处理诱导了水稻PCs的解毒机制。  相似文献   
104.
复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处理甲苯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20(Tween-20)为主表面活性剂,添加助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以及助剂氯化钠,形成复配水溶液吸收剂处理VOCs废气.以甲苯为VOCs的典型代表,研究了Tween-20,Tween-20/SDBS和Tween-20/SDBS/氯化钠3种水溶液吸收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及其对甲苯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CMC时,水溶液对甲苯的吸收效果开始明显增强,加入助表面活性剂SDBS和助剂氯化钠有利于甲苯的去除,同时可降低溶液的CMC,减少表面活性剂的用量,降低水溶液吸收法处理VOCs成本.当空气流量G为300mL/min、液体喷淋量L为75mL/min、进口甲苯浓度800mg/m3、温度T为30℃时,分别以Tween-20、Tween-20/SDBS(摩尔比1/4)和Tween-20/SDBS/氯化钠(摩尔比1/4/0.1)的水溶液为吸收剂,且浓度均为1CMC时,甲苯去除率分别为56%、70%和77%,三元复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吸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借鉴美国、哈尔滨等国家和城市地下管线先进管理经验,提出以统筹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为主线,以行业部门为依托,以解决管线无序建设、道路重复开挖、信息档案缺失等问题为突破口的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思路,通过实施全过程管理,初步实现地下管线建设有机构统筹、有政策支撑、有计划推进、有措施监管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06.
西南地区天然林资源近60年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天然林资源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分析天然林资源动态对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西南地区1949年以来天然林资源数据的挖掘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林发展可以1981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天然林面积和蓄积因木材消耗分别降低了26%和33%,后阶段在生态建设工程推动下两者分别增加了58%和42%,达到2008年的25.87×106hm2和31.84×108m3,恢复到了1949年的资源总量水平;但天然林整体质量提高缓慢,平均每hm2蓄积123 m3尚处历史低位;天然林年龄结构也不均衡,幼、中龄林的面积占天然林的58%,蓄积仅占30%,成、过熟林面积占28%,蓄积却占55%;目前天然林中公益林和商品林的面积比约7∶3,蓄积量比约8∶2;商品材采伐量在天然林保护(简称天保)工程实施初期锐减了80%,但在2008年又回升到了天保工程前,且总体增长趋势未变。经过10 a天保和退耕还林工程后,目前西南地区天然林总面积增长放缓,但单位面积的蓄积还很低,故建议天然林发展策略从增加天然林面积转向保持面积和提高整体质量。保持面积的关键是划定天然林面积红线和严格控制天然林采伐,提高整体质量的重点是调整商品林年龄结构,适当提高薪炭林和特用林面积比重,加强退化天然林的生态恢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107.
Cu-Mn-O制备条件对其催化燃烧甲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甲苯催化燃烧为模型反应,考察了Cu-Mn-O催化剂共沉淀制备方法中沉淀剂、滴加方式和焙烧温度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2CO3为沉淀剂、反滴(金属离子溶液滴加到碱液)、500℃焙烧所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其甲苯完全燃烧(甲苯转化率98%以上)温度为220℃.多晶粉末衍射(XRD)和比表面积(BET)表征发现,在Cu1.5Mn1.5O4晶相中掺杂少量的CuO晶相可以有效地提高催化剂活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BET)越大,活性越高.  相似文献   
108.
土地细碎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告罄,迫切需要转变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方式来释放更多农村劳动力。作为中国农业经营的主要特征之一,土地细碎化是否阻碍了劳动力转移呢?为回答这个研究疑问,本文从理论层面系统地分析了土地细碎化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可能路径及其依据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进行实证测度。数据描述表明,纵向来看中国耕地细碎化和种植多样化的程度一直在降低,与此同时非农就业持续增加,意味着两者的负相关关系。然而,横向分组对比来看,参与非农就业的农户或劳动力其土地细碎化程度更高。为了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计量模型估计。农户非农劳动供给的double-hurdle模型结果表明,土地细碎化不仅降低了农户参与非农劳动供给的概率,还降低了劳动供给时间。劳动力就业选择的Mprobit模型结果表明,土地细碎化既降低劳动力兼职型从事非农就业的概率,也降低了全职型从事非农就业的概率,且对后者的作用更大。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土地细碎化的不利一面正越来越突出;现在土地细碎化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因素。近年来可以观察到一些涌现出来的削减土地细碎化的措施,例如,集体土地重新分配中新规则、通过土地租赁市场的置换合并或整片流转等。政府可以为上述转变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也可以补贴或直接投资农村的土地整理项目。目前正在推广的承包地确权制度倾向于固化土地细碎化产权,后确权时代如何削减细碎化有待进行政策讨论。  相似文献   
109.
铅锌厂周围土壤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某铅锌厂周围土壤的地形、气候调查分析,在该铅锌厂周围纵向和横向共设27个取样点,进行实地取样和样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探讨了该铅锌厂周围土壤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并确定了铅锌厂的污染区域。重金属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金属主要是Pb、Cd和Cr;重金属空间分布表明,Pb和Cd主要分布在铅锌厂周围,Cu和Cr的浓度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渐次增加,Ⅱ级污染区域为0~6 km,复合污染区域为0.5~3 km;重金属浓度相关分析表明,铅锌厂周围土壤中的重金属可能来自两个污染源,Pb和Cd的污染源是铅锌厂,其中通过研究土壤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各重金属的同源关系,可以确定污染区域与污染源的数量,为后期确定污染源及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