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4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491篇
安全科学   532篇
废物处理   68篇
环保管理   287篇
综合类   1584篇
基础理论   303篇
污染及防治   202篇
评价与监测   101篇
社会与环境   141篇
灾害及防治   17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微生物对土壤与沉积物吸附多环芳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接种微生物,研究微生物对沉积物和湿地土壤吸附多环芳烃(PAHs)菲、苯并[a]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菲与苯并[a]芘都可进行吸附或生物降解,48h液相PAHs浓度达到平衡时,微生物对菲消除了98%,对苯并[a]芘消除85%;接种的样品48h吸附等温线均呈线形,能较好地符合线性方程;在接种微生物情况下,沉积物与土壤对菲和苯并[a]芘吸附特征均发生较大变化,对菲的吸附量增大约35倍,而对苯并[a]芘的吸附量却降低了2/3左右;未接种微生物的土壤和沉积物对菲解吸率为20%,接种的样品组为2.9%,而对苯并[a]芘的解吸结果与菲相反,未接种的对照组为4%,接种的样品组为13%.微生物在土壤与沉积物吸附PAHs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2.
南京冬季雾霾过程中气溶胶粒子的微物理特征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2007年冬季南京雾外场试验获得了雾霾转换过程的大气气溶胶和雾滴尺度谱分布同步观测资料,根据能见度和含水量将雾霾过程划分为雾、轻雾、湿霾、霾4个不同阶段,进而分析了不同阶段粗、细气溶胶粒子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4个阶段的主要发生顺序为霾←→轻雾—→湿霾—→雾—→湿霾—→轻雾←→霾,雾前湿霾阶段持续时间长于雾后.尺度2μm的粗粒子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在雾阶段均显著大于其他3个阶段,其中霾阶段浓度最低.雾滴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尺度谱分布为双峰或多峰型,而轻雾、湿霾和霾阶段粗粒子谱均为单峰型.尺度0.010μm的细粒子表面积浓度谱形在雾和湿霾阶段、轻雾和霾阶段分别相似,雾和湿霾阶段数浓度占优势的尺度范围分别为0.04~0.13μm和0.02~0.14μm,轻雾及霾阶段数浓度优势粒子尺度范围均为0.02~0.06μm.从霾、轻雾、湿霾到雾的转换过程中,以0.060~0.090μm为界,小粒子减少,大粒子增多.雾霾演变过程中气溶胶粒子数浓度与均方根直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雾阶段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最低、平均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53.
光腔衰荡光谱(CRDS)法观测我国4个本底站大气CO2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基于光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自组装的大气CO2在线观测系统,于2009年在青海瓦里关、浙江临安、北京上甸子和黑龙江龙风山4个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网(WMO/GAW)大气本底站对大气CO2进行了在线观测.初步分析结果表明,4站全年大气CO2体积分数最低值出现在7~8月,夏季临安、龙风山和上甸子站CO2平均体积...  相似文献   
154.
目前,世界面临着两种能源威胁: 一是难以用可承受的价格获得充足可靠的能源供应;二是过度消耗能源导致对环境的不可恢复的破坏.为了实现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标,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各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首要任务.而能否对可再生能源产业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与管理,以实现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与该国国情相适应的可再生能源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5.
可替代能源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刚刚走完,是时候来回顾世界在能源领域里所取得的成就并展望未来之路。特别是,在面对预期的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情况下,全球气候政策应当作出怎样的调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正如气候学家和环境学家在10年前所警告的那样:"我们的地球正在升温"。如果我们不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且发展可代替能源,到2030年,地球的温度将继续升高2摄氏度。  相似文献   
156.
文章对影响地表水中石油类测定结果的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克服这些影响因素,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并由实验证明,直接萃取法的检出限也能达到0.01 mg/L,满足这类低浓度石油类水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7.
根据国家环保部十二五规划,持续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燃煤发电机组必然将取消旁路,文章主要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取消FGD旁路烟道的因素、如何对旁路烟道进行封堵以及封堵后为保证脱硫系统正常运行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8.
为了研究软土地区地震作用下高墩先简支后桥面连续梁桥的支座选型及横桥向抗震约束问题,选取了普通板式橡胶支座、钢阻尼滑板支座、LNR 橡胶支座和 HDR 高阻尼支座四种支座类型,以软土地区某(4×30)m 跨径高墩先简支后桥面连续梁桥为例,进行了延性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抗震设计对比以及设置挡块的横桥向抗震约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地区高墩先简支后桥面连续梁桥墩柱配筋率主要由 E1 地震作用下墩底截面偏心受压检算工况决定,采用减隔震体系并不能降低桥墩配筋率。通过对采用四种不同支座桥梁的内力、墩梁相对位移以及配筋率方面综合分析可知,软土地区高墩先简支后桥面连续梁桥的周期较长,这类桥梁抗震关键问题是防止落梁、减小墩顶位移。采用普通板式橡胶支座并合理的设计纵横向防落梁装置的延性抗震体系更适宜于软土地区高墩梁式桥,合理设计抗震挡块可以起到很好的横向约束作用,避免横向落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9.
采用新型罩车解决热闷池全部敞口作业时的水汽及粉尘污染,带盖热闷作业尝试将直埋排汽管道改为地下水泥风道。通过以上新型设备及工艺改造,全面解决车间内的水汽和粉尘污染,实现清洁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0.
目前对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主岛)脆弱性评价方面的研究仅有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研究,对生态环境方面的脆弱性研究尚未见诸文献中。针对此情况,文章首先从自然因素、人为干扰因素和环境因素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模型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分区。脆弱性分区结论为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为中强度脆弱,其中极强脆弱区为白青乡,强度脆弱区为北厝镇和苏澳镇,中度脆弱区为中楼乡、澳前镇和敖东镇,轻度脆弱区为平原镇、潭城镇和流水镇,微脆弱区为芦洋乡。文章从增加防护林的面积和种类、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三方面提出了降低研究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