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84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基于RS和GIS的支持,以名山县为研究案例,分析与探讨西部经济以农业为主地区城镇扩展的时空特征和不同地貌类型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以期为城镇规划及区域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结果显示:1975 ~ 1999 年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貌区的分布格局变化显著。林地面积大幅减少,分布区域向海拔较高地区收缩。居民及建设用地在低丘区增长较快,城镇用地大幅增加,成为影响研究区景观格局的重要要素。农业生产活动向地势较高的区域扩展,中丘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场所,水田和旱地成其主要土地利用方式。高丘区旱地分布面积占首位;园地在低山区分布面积有所增加。1999~2005 年基本维持1999年景观格局,居民及建设用地继续增长,尤其在低丘区表现明显;低丘和中丘区斑块总数减少,各景观要素平均斑块面积增加,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降低;高丘、低山区水田、旱地减少,园地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282.
高产水稻田氮磷排放监测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立田间定位监测点,对高产水稻田的水及氮、磷的输入和排出进行了3年的定点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了稻田的氮、磷迁移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每667m^2稻田氮排出量约3000g,磷排出量约82g;随降雨及灌溉水带人的氮约1600g,磷约59g;两者相抵,表观净排出氮约为1400g,磷约23g。稻田氮、磷排出与稻田排水量及基面肥施用量有关。改进稻田氮肥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合理管理稻田水量,减少排水,是减少高产水稻田氮、磷排放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83.
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68项有机指标分析方法的不足,概述其分析方法整合优化的研究现状,并归纳总结目前地表水中68项有机指标的最新分析方法,结合经典分析方法,将68项有机指标的分析方法由40余种整合为20种。  相似文献   
284.
基于江苏省“十二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优化调整工作,指出监测点位设置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点位优化调整的原则和思路,总结监测网络调整结果,并开展点位优化调整的成效分析,提出进一步优化监测网络设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5.
用后向空气轨迹方法对胶州湾主要大气污染物分布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青岛崂山点位2005-2009年的大气监测数据,利用HYSPLIT4.8模式和象限分析方法,计算出污染物的方位贡献情况,判断出胶州湾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路径主要为北、西北和西部路径,S02、N02和PM10在北部和西北部象限的5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5.32%和28.21%、21.16%和21.53%以及20.25%和22.83%,这与胶州湾东方和东南方为海洋、北方和西北方为工业城市有关.通过个例分析得出的传输路径与象限分析的结果一致.另一方面,胶州湾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在过去5年中的年均值浓度变化显示,SD2浓度呈下降趋势,NO2浓度呈上升趋势,PM10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为调查青岛市和周边5个省污染物排放水平对胶州湾污染物分布的影响,分析了2005-2009年的相关环境统计数据,SO,的排放量下降,燃料煤消耗量、氮氧化物排放量以及机动车数量逐年升高可能是导致胶州湾地区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86.
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联合观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8月,为做好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南京大学等36家单位,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空气质量保障联合观测,共获取监测数据5万多个,巡航观测里程超9 000 km,编制预报及分析报告87份,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达80%。结果表明,强力管控措施的实施,对缓解空气污染效果显著;通过联合团队观测方式,集中了产、学、研、用的技术优势和科研力量,带动了全省空气质量监测与分析能力的整体提升,为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87.
对管桩余浆常用的几种回收利用方法作了分析对比,提出了较为完善的余浆干法利用方法,将余浆固化后经破碎、烘干、粉磨,再用作混凝土的掺合料,更加有利于发挥余浆的潜在活性.  相似文献   
288.
垃圾填埋场加速稳定化表征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速稳定化表征指标是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垃圾填埋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不同运行工况下垃圾挥发性固体(VS)、生物可降解物(BDM)、纤维素(C)和纤维素/木质素(C/L)等组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加速稳定化进程的指示作用,进而探寻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筛选确定垃圾填埋场加速稳定化进程的核心表征指标。结果表明,垃圾组分VS、BDM、C和C/L的衰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其动态变化能够较为灵敏地指示渗滤液回灌和通风供氧对垃圾稳定化的显著加速作用,可作为垃圾填埋场加速稳定化进程的表征指标。VS、BDM、C和C/L相互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线性相关性。BDM和C/L适宜作为垃圾填埋场加速稳定化进程的核心表征指标。  相似文献   
289.
大气环境高灵敏光谱探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环境高灵敏光谱探测技术是以光与环境相互作用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学科交叉方向,使用光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探知研究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高灵敏光谱探测技术能够实现从现场瞬态灵敏探测到污染时空分布等不同尺度的遥测,从而获得大气污染"点-线-面"的时空变化规律,由于光谱探测技术具有多组分、非接触、无采样、高灵敏度、大范围快速以及遥测等特点,已经成为国际上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的主要方向之一。大气环境高灵敏光谱技术在污染源、工业园区、空气质量以及区域污染等监测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针对化工园区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光谱探测技术可以高灵敏、非接触地获取多种污染物浓度特征,掌握化工园区污染时空分布状况,为化工园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有效支撑;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大气重污染过程的核心问题,大气环境高灵敏光谱探测技术通过地基组网观测,车载/机载平台移动观测等三维立体监测手段获取重点区域污染物的生成、转化过程以及重污染过程的形成机制,为区域大气污染成因追溯、污染控制措施评估提供科学的数据和技术支撑。高灵敏光谱探测技术在大气环境领域的成功应用,为污染源、化工园区和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诊断和治理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90.
我国南方亚热带沙化土地在成因、危害和治理方式上均与北方沙地有很大不同,以沙化土地水土流失治理典型区周边的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村域基本情况,走访村落中的农户群体与关键人物,获得问卷与访谈数据,对农户沙地治理与利用行为、生态意识、生态认知、农业生产方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人口特征分异上考察各类农户群体的行为和意识差异,运用Logistic二值回归模型验证农户治理行为的显著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沙地行为和生态意识在人口特征和土地利用方式上都有显著差异,其中年龄、学历、实际耕种规模、农业损失、沙地活动是影响农户参与沙地造林意愿和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对改善沙地生态治理模式和优化环境政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生态治理中的农户行为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