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3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481篇
安全科学   500篇
废物处理   64篇
环保管理   276篇
综合类   1514篇
基础理论   292篇
污染及防治   194篇
评价与监测   92篇
社会与环境   107篇
灾害及防治   14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41.
以我国西南部一实际工程为背景,分析了双向地震作用下台阶型加筋边坡的动力响应特点及规律。利用经过验证的PLAXIS有限元分析方法,首先在不同地震强度下,对比了水平及双向地震分别作用后加筋边坡的动力响应,然后研究了竖向地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填土的塑性变形呈弥散型分布,随着竖向地震分量的增大,加筋土体横向变形增大,筋材内力提高,同时,竖向地震的震动压实作用使土体侧向围压提高,土体发生硬化,刚度增加,坡面横向位移减小;随着竖向地震分量进一步增大,土体硬化改变了边坡自振特性,在本研究地震激励下,加筋土体动力响应加剧,上坡有发生整体剪切破坏的趋势,并向外偏转,坡面横向位移增大。竖向地震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随地震强度的增大变得明显。  相似文献   
842.
利用连云港酸雨观测资料和颗粒物浓度数据,分析了2008—2016年该地区酸雨的变化特征,同时讨论了酸雨发生前污染物浓度及其源地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统计时段内,连云港南、北部年均酸雨日数分别为33.2、21.3d;酸雨的年均pH分别为4.35和4.46,均达到强酸雨等级;8—9月酸雨日数最多,1月最少,但冬季酸雨频率较高。(2)连云港南、北部酸雨发生前平均连续无降水日数分别为2.8、4.0d,且连续性降水的酸雨酸性并不会因为前一天有降水而明显减弱。(3)酸雨开始前,南部地区大气中SO2平均质量浓度达27.6μg/m3,为北部地区的两倍。基于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迹(HYSPLIT)模式的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西北和偏南两种路径在连云港南、北两地强酸雨发生前气团轨迹中占比较大,均达60%以上,其源地分别对应华北和长三角两个工业集中、SO2等污染物排放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843.
通过降低巢湖上覆水pH值以模拟限定条件的酸雨,旨在探究模拟酸雨对巢湖底泥营养盐和重金属释放的影响,以期预测酸雨或者酸性废水对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过后上覆水的pH值均有回升,但强酸性模拟酸雨(pH 4.0)的恢复力较差;试验期间水体中的DO大小顺序始终为对照组试验组(pH 5.5)试验组(pH 4.0);模拟酸雨促进了底泥中氮和磷的的释放,且试验组(pH 4.0)上覆水中TN和TP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H 5.5)(p0.05);弱酸性模拟酸雨条件下以Fe/Al-P释放为主,强酸性模拟酸雨作用下以Ca-P释放为主;对照组的微囊藻生物量显著高于模拟酸雨组,说明模拟酸雨抑制微囊藻生长;pH值、TN、TP和Fe/Al-P均与底泥中四种主要重金属Pb、Zn、Cd和Cu含量显著相关(P0.05),说明酸雨和营养盐均是影响底泥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和释放性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44.
北京市典型道路交通噪声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北京市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系统2013—2017年采集的等效连续A声级数据,对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线、城市次干线、城市支路的代表性站点噪声排放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不同等级的道路噪声排放具备一定的特征,排放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线城市支路和城市次干线,道路噪声随时间变化存在较为一致的周期性排放特征,24 h变化特征比较明显。个别道路排放特征存在特异性,如城市主干线道路的一个代表监测站点噪声监测值出现了逐年下降趋势,分析发现,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其噪声值的下降有一定贡献。采取一定的规划和管理措施有助于减少道路交通噪声的排放。  相似文献   
845.
基于混沌理论构建旅游业危机预警机制是防治旅游业危机的有效手段。阐述了旅游业危机理论、混沌理论和旅游业危机预警机制理论,剖析了海南2007--2010年旅游业危机事件,建立了海南旅游业危机评价指标体系、危机预警机制、危机防治综合管理机制和教育与宣传等系统。研究表明,防治旅游业危机事件,关键是重视旅游行业初期敏感性,对初始值进行有效控制,而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危机防治综合管理机制和加强教育与宣传是其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46.
贸易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对外贸易在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的同时,也对中国的环境和资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贸易政策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对国内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贸易政策环评的规范和指导文件,贸易政策环评导则的开发势在必行。本文从贸易政策环评工作的实践出发,结合我国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借鉴国际贸易政策环评中同步评价、全面覆盖、突出重点、逐级递进、及时调整等先进理念,在总结国内贸易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遵循贸易政策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基本逻辑,系统地从评价原则、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工作程序等方面,对如何制定中国的贸易政策环评导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应符合可持续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遵循从贸易政策到环境影响的链式逻辑,涵盖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综合运用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模型,与贸易政策的谈判和制订同步展开评价。  相似文献   
847.
CPC/CaO_2氧缓释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释氧性能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过氧化钙(CaO2)遇水释放氧气的特性,采用混合法将CaO2载入到磷酸钙骨水泥(CPC)中,并通过挤出-滚圆造粒方法制备出CPC/CaO2氧缓释复合材料,旨在为污染地下水的好氧生物修复技术提供一种长期、高效的供氧源。由X射线衍射(XRD)分析可知,通过固相反应制取的CPC主要成分为Ca5(PO4)3(OH)和Ca10(PO4)6(OH)2,具有较快的固化时间和固化效果;CPC/CaO2氧缓释复合材料分3个阶段进行释氧,其中2、3阶段分别符合一级和零级释氧动力学特征,且其释氧速率和释氧周期得到明显改善。本研究成果可用于实际地下水修复工程,解决污染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过程中溶解氧(DO)的输送问题。  相似文献   
848.
采用废轮胎胶粉和废PE材料对石油沥青进行复合改性,考察了不同废轮胎胶粉的颗粒大小和不同废PE材料的用量对所制得的复合改性沥青25℃针入度、软化点、5℃延度和存储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考察发现,随着所用废轮胎胶粉颗粒的减小,样品的5℃延度和离析稳定性略有提高,25℃针入度和软化点没有明显变化。随着废PE材料掺入量增加,复合改性沥青样品软化点升高,25℃针入度和5℃延度降低。所制备的复合改性沥青具有很高的存储稳定性,并且能够达到美国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标准(FHWA-SA-92-002)和中国改性沥青标准(JTJ 036-1998)和(DB/T 29-161-2006)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849.
采用Borland C++builder6.0开发工具,以英国标准BS7910剩余强度评价规范为蓝本,并结合实际应用特点,提出动态数据源组件(ADO)技术在该案例的应用,开发适用于以平面型缺陷为主的剩余强度安全评价系统。解决在役长输管道剩余强度安全评定系统中复杂数据的科学转换,实现软件接口的高效、通用性数据访问。根据评定结果与实际实验数据对比表明,该应用与实际误差达到工程检测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850.
根据多年管理使用高校自动消防系统的经验教训,走访了十余家高校对自动消防系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通过对高校自动消防系统现状进行了研究,找出了高校自动消防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高校自动消防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提出了对过去高校自动消防系统进行改进的方法,提出了将来高校自动消防系统的设计构想和管理方法。达到了在高校消防工作中,对于火灾事故能够依靠自动消防系统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扑救,将火灾消灭在初起阶段的目的,杜绝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