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2803篇 |
免费 | 50628篇 |
国内免费 | 510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4839篇 |
废物处理 | 7188篇 |
环保管理 | 27100篇 |
综合类 | 134466篇 |
基础理论 | 29809篇 |
污染及防治 | 39036篇 |
评价与监测 | 14685篇 |
社会与环境 | 11714篇 |
灾害及防治 | 970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32篇 |
2024年 | 5980篇 |
2023年 | 9288篇 |
2022年 | 10428篇 |
2021年 | 10176篇 |
2020年 | 11271篇 |
2019年 | 9950篇 |
2018年 | 11121篇 |
2017年 | 8352篇 |
2016年 | 8863篇 |
2015年 | 10012篇 |
2014年 | 15116篇 |
2013年 | 12463篇 |
2012年 | 16958篇 |
2011年 | 18163篇 |
2010年 | 13209篇 |
2009年 | 13875篇 |
2008年 | 16290篇 |
2007年 | 15109篇 |
2006年 | 14313篇 |
2005年 | 12091篇 |
2004年 | 10986篇 |
2003年 | 10511篇 |
2002年 | 8747篇 |
2001年 | 7074篇 |
2000年 | 5719篇 |
1999年 | 3582篇 |
1998年 | 2203篇 |
1997年 | 2018篇 |
1996年 | 2016篇 |
1995年 | 1870篇 |
1994年 | 1798篇 |
1993年 | 1432篇 |
1992年 | 1557篇 |
1991年 | 1323篇 |
1990年 | 1274篇 |
1989年 | 1737篇 |
1988年 | 1633篇 |
1987年 | 1509篇 |
1986年 | 1193篇 |
1985年 | 1125篇 |
1984年 | 1083篇 |
1983年 | 1023篇 |
1982年 | 838篇 |
1981年 | 679篇 |
1980年 | 486篇 |
1979年 | 279篇 |
1978年 | 193篇 |
1977年 | 95篇 |
1974年 | 10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钢渣是炼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具有较高的碱度、机械强度和比表面积。钢渣化学成份较复杂,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加强钢渣的处置及综合利用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剂,钢渣用于去除水体污染物不仅减少了水体、土壤等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文章分析了钢渣水处理剂去除水体污染物的作用机理,认为钢渣水处理剂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通过吸附和沉淀两种作用,而还原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相对较小。阐述了钢渣水处理剂处理重金属废水、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在开发液态钢渣新型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实现钢渣水处理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3.
994.
采用恒pH沉淀法,以NaOH溶液为沉淀剂,在溶液pH为3~9的范围内制得4种水合氧化铁(即水铁矿,Fh)。通过XRD、表面零电荷时pH(pHPZC)的测定、N2吸附-脱附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液pH对Fh的甲基橙去除率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4种Fh均为2-线Fh;它们的pHPZC为6.7~7.9;溶液pH为5,7,9时制备的Fh(Fh5,Fh7,Fh9)的N2吸附-脱附曲线均为IUPAC定义的第Ⅲ种类型。实验结果表明:4种Fh均在溶液pH为4时对甲基橙去除率最高;当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时,Fh5对甲基橙的去除率最高,为92.8%。Langmuir方程更适合描述Fh5对甲基橙的吸附行为,甲基橙在Fh5上产生单分子层吸附,该吸附是自发、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995.
河道滞留塘系统是以颗粒物沉降为污染物主要净化机理的污染河流净化技术.通过1年的现场试验研究,考察了悬浮颗粒物SS在滞留塘中的沉降和沉积特性.在本试验条件下,随水力停留时间(HRT)延长(HRT为1.5~7 h),SS平均去除率逐渐增加,介于20%~40%之间,而SS去除速率则快速降低,SS去除速率与进水SS浓度成正比关系;不同季节河水中SS的沉降性能有较大差异,冬季河水中有机物含量较低的易沉降颗粒物比例较春秋季河水的为高,滞留塘HRT的选择应以去除易沉降颗粒物为标准,本研究条件下5 h以内是适宜的HRT选择范围.在滞留塘动态运行中,SS的沿程沉积量呈指数规律下降. 相似文献
996.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光学工程、催化等领域。随着纳米材料的生产量逐年增大,越来越多的纳米粒子被释放到水生生态环境中,其生态毒性效应影响也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纳米材料的分类总结了不同种类纳米材料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藻类的毒性效应,归纳了纳米材料影响藻类毒性大小的主要因素,如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水体性质和藻种等,并探讨了纳米材料对藻类的致毒机理,如金属离子溶出、氧化损伤和遮光效应等,最后总结展望了纳米毒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纳米材料对藻类的毒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认识青藏高原雪冰中痕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污染程度,对2013年4-5月采自求勉雷克、煤矿、玉珠峰、小冬克玛底和古仁河口冰川的表面样和雪坑样进行消解处理,并利用高分辨扇形磁场等离子体质谱仪(ICP-SFMS)测试了样品中19种痕量元素(Al、As、Ba、Co、Cr、Cs、Cu、Fe、Li、Mn、Mo、Pb、Rb、Sb、Sr、Ti、Tl、U、V)的总浓度.通过对5条冰川表面样进行空间对比,发现痕量元素在唐古拉山以北的求勉雷克、煤矿和玉珠峰冰川中浓度较高,在3条冰川中元素浓度的平均值在0.05 ng·g-1(Tl)—6579.62 ng·g-1(Al)之间,痕量元素在唐古拉山小冬克玛底冰川及唐古拉山以南的古仁河口冰川中浓度较低,在小冬克玛底冰川中元素的浓度介于0.004 ng·g-1(Tl)—103.44 ng·g-1(Al)之间,在古仁河口冰川中元素的浓度介于0.006 ng·g-1(Tl)—361.83 ng·g-1(Al)之间.计算痕量元素总浓度的富集系数(EF)表明,在5条冰川雪冰中的V、Mn、U、Ba、Rb主要来自于地壳粉尘,Sb、Mo、Pb、Cu、As在一些冰川雪冰中具有明显或较为严重的污染(EF≥5),这5种元素可能来自于有色金属冶炼、交通排放、化石燃料燃烧等人类活动.利用后向轨迹的聚类分析表明,5条冰川在非季风时期主要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其中求勉雷克、煤矿和玉珠峰冰川中的痕量元素主要来自中亚及新疆等地,小冬克玛底和古仁河口冰川中的痕量元素则主要来自于南亚及青藏高原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98.
从色谱条件、溶剂置换条件和萃取液浓缩方式等对水中16种PAHs的液液萃取-液相色谱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显示,超高压液相色谱的分析时间(20 min)和消耗的有机溶剂(6.6 mL)分别为高效液相色谱的59%和18%,其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仪器的精密度和灵敏度也优于高效液相色谱,但对部分PAHs不能实现基线分离.二氯甲烷会引起苯并(a)芘和苯并(g,h,i)苝荧光信号的显著增强,加入5 mL乙腈可使溶剂中的二氯甲烷置换充足,避免荧光信号的异常.氮吹过程中,剩余体积需保持在0.2 mL以上,以减少2—3环PAHs的损失.对于大体积萃取液的浓缩方式,旋转蒸发法可减少2—3环PAHs的损失,使16种PAHs的平均回收率(99.6%)高于氮吹法(77.6%).两种加标水平的实验结果显示16种PAHs的回收率为84.2%—108.5%(RSD 2.2%—7.3%).优化后的方法稳定可靠,可为广大环境监测及科研人员准确分析水中16种PAH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Transfer factors (TFs) of some selected radionuclides from ten different Japanese soils to radish have been studied by radiotracer experiments. The geometric mean values of TFs (on a wet weight basis) of radioactive Cs, Sr, Co, Mn and Zn for edible parts of radish (tuber) were 0.0090. 0.029, 0.00094, 0.0034 and 0.067, respectively. TFs for leaf were higher than those for tuber. The geometric mean values of leaf/tuber ratios were 4.1 for Cs, 4.9 for Sr, 1.6 for Co, 11 for Mn and 1.9 for Zn. Most of the Cs TFs obtained for andosol, which is the most common arable soil in Japa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for the other soils. This might be due to th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organic matter and alophen in andosol. The obtained TFs were compared to reference values of IAEA Technical Report 364. 相似文献
1000.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框架研究——以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为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和实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实现城市应急管理资源的整合,提高决策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执行力,提升救援工作的水平,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应急联动系统的建设必须考虑集成性、实践性、发展性、互动性、社会综合服务以及产业化,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